默 达
从基本的沟通技巧、驾驶技巧,到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再到“外卖员上大学”,面向外卖骑手等新业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然而据《工人日报》报道,由于占用工时、流动性较强、培训内容与收入不直接挂钩等原因,外卖骑手们参加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从骑手个人的角度看,技能学了,收入却少了,这样的尴尬仍有发生。尽管多数职业培训采用免学费或是提供补贴的方式来减少经济压力,但对于外卖、快递等计件付酬的职业而言,很难做到二者兼顾。加之该群体从业门槛较低、流动性强,短期来看参与职业培训的收益并不明显。部分从业者更是将其作为副业或是过渡性质的工作,参与培训的热情难免减退。在这一圈子中,缺少长期的职业规划,或将持续陷入低端的市场竞争。
从新业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统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规范化的必经之路。2021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其中要成为最低的五级(初级工),参考培训时长达53个小时,升为四级工(中级工),还需要6年以上的从业经历,标准设置较为保守,规划也偏向长期。将对服务品质和人才培养的追求注入当下“比价冲量”的行业竞争中来,需要一个过程。
化解从业者的矛盾心理,须明确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上升空间。考取相关部门认证的技能等级,能否让骑手们的钱包更鼓一些?更进一步,让技能学习与用工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牵线,与行业升级的方向挂钩,也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目前,行业头部企业与政府合作已展开相关方向的探索,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从细节出发,培训课程也要在实用性和发展性之间寻找平衡。锻炼特定工种的劳动技能是一个方面,提高服务意识、法律素养,构建广泛的择业基础也很有必要,可视为针对行业强流动性特征的“特殊解”。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如何灵活安排时间,如何结合理论和实操,把这些细节问题想在前头、办在前头,才能真正实现劳动者“参加培训好就业,参加培训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