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春风靓港城|“爆破大王”培训近万名农民工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6月1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张建鲁 摄影)14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优良作风,在龙口市优秀退役军人宋文章身上留下了深深烙印:入伍当兵,多次受奖并荣立三等功;转业入职,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自主创业,被誉为业内的“领头雁”;热心公益,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
“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敢培育为人先的拚搏精神,铸就了宋文章与时俱进,奋斗不止,永葆军人本色的高尚品格。
退役后,宋文章在爆破界大展身手,开启了他“轰轰烈烈”的事业,并培养了近万名农民工成为企业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从退役军人到“爆破大王”
1993年,当兵14年的宋文章转业来到龙口市。随着城乡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爆破行业日渐兴盛起来,宋文章敏锐地捕捉住这个潜力巨大的商机。凭借在部队参加国防施工时打下的基础,他经常应邀为一些企业提供爆破技术指导。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宋文章深刻认识到学无止境,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经过刻苦自学,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从事爆破施工的职业资格,这个证书上的编号为001。宋文章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多家企业慕名前来高薪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业务经理。从此,宋文章在爆破界大展身手,开启了他“轰轰烈烈”的事业。
百年电力高达86米的老烟囱、南水北调烟台段爆破、海阳核电厂取水明渠及水下礁盘爆破、龙口认儿山填海工程、山东天源热电130米烟囱拆除……十多年来,大大小小上千次爆破作业,宋文章凭借严谨细致的作风、精湛过硬的技术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宋文章“火”了,立刻引来一群“借光”的。有些公司为了承揽大项目,许以高额报酬,想借用他的资质谋利。面对诱惑,他不为所动,严辞拒绝。“作为一个特殊行业,职业道德大于天。该挣的钱挣,不该得的一分也不能要!”从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成长为倍受尊敬的爆破专家,宋文章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爆破大王”。
培育近万名农民工上岗
多年的爆破实践中,宋文章发现,从事爆破作业的大多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培训,工作时经常是蛮打蛮干,安全风险非常大。行业内屡屡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上、更是令他无比忧虑、寝食难安。经过深思熟虑,宋文章萌生出办学育人的念头。2014年,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了烟台平安信息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当年的“小教员”重新走上讲台,当起了“老教员”。
如何把高深的爆破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农民工兄弟能够熟练掌握?宋文章决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自己动手编写教材。编写工作比想象的要艰苦,他经常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数易其稿。遇到解不开的难题,他就跑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到科研院校去向专家求教。宋文章的执着和诚心深深感动了海军航空学院的王世民教授,他不仅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还亲自动手修订书稿。由宋文章和王世民教授主编的这本《爆破作业人员培训教材》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填补了省内空白。
爆破员是金矿、煤矿等地的稀缺人才,掌握了这门技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工资要比普通员工高两成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宋文章又开始琢磨着设计教学模具。经过反复实验,他自主研制了一整套包括水下爆破、地下巷道掘进爆破、露天矿台阶爆破、立井掘进爆破、起爆顺序演示等教学模型。通过声光电效果,学员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爆破作业的全过程,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各地业内人士闻讯后纷纷前来学习考察,对宋文章自创的这套教学模型赞不绝口。为加强师资力量,学校聘请了6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并与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9000多名农民工成为企业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助人为乐的“活雷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宋文章经常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服役期间,他乘坐火车从烟台回胶州老家探亲。一路上,忙前忙后帮助列车员维持秩序、打扫卫生、整理行礼、扶老携幼,5个多小时的行程他手脚不闲,乘客们亲切地称他“活雷锋”。直到现在,60岁的宋文章还保持着主动给“老幼病孕残”让座的好习惯。
“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一个兵。”部队的建设、官兵的冷暖时刻牵动着宋文章的心。他主动找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驻军部队领导,郑重承诺,“部队战士学技术我免费培训,包吃包住,不收一分钱。”,几年来,他为五六百名没有工作的战友们提供了培训。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部队官兵训练急需一部手提电脑,他当天就采购了一台送过去。烈军属家中有困难,他倾力相助。对老一辈战斗英雄他特别关心,经常到这些老人家中走访慰问,聆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宋文章热心公益事业,通过爱心志愿者协会他资助了16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缴学费、赠文具、送生活用品。在龙口市龙港街道,有一名大学生父母双亡,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今年年初,宋文章得知她正为缴纳学费的事苦恼,当即把刚领到手的工资全部捐赠给了她。他每年出资30000元在山东科技大学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至今已坚持了6年。资助了这么多孩子,他不但一个也叫不上名字、很多从未见过面,而且好多受助人也不知道捐助者叫宋文章。有人说他傻,他淡然一笑,“我只想帮助这些孩子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活困难,并不需要他们来回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