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2020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8.8%。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收入稳步增长。这样的成绩与地方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分不开的。
然而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就业?笔者认为,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
近几年,一些地方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更加注重精细化、精准化。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个人特长量身定制专业培训内容,比如针对有烹饪基础的农民工开展餐饮专业培训,对于从事过理发美发的农民工定制美发培训;在培训周期上,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确定相应培训周期,杜绝“一刀切”“一锅煮”的培训模式;在培训方法上,既有“一对一”的传帮带,也有“一对多”“课堂式”专题讲座法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也有一些地方组织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现实脱节。个别单位把农民工培训当作应付差事,培训内容不看市场所需、不顾农民工所盼,盲目开场,草草了事;有的地方只注重餐饮、美发等传统项目培训,却忽视文明礼仪、道德法律培训,导致农民工难以适应城市发展趋势……这样的培训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影响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
培训是就业的起点,就业是培训的归宿。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培训内容能否紧贴市场需求、培训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将直接影响农民工就业。如果农民工培训紧贴市场需求、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市场需要什么技能就开展相应专业培训,而且严把培训质量关,也就容易做到“成熟一个结业一个就业一个”。否则,不针对市场需要“望闻问切”,不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而是急功近利盲目“开药方”,培训内容不是紧贴市场需要,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难免使培训与就业脱节。
培训与就业脱节,主要问题不在市场、不在就业,而在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等。因为企业才是农民工的“婆家”,农民工培训只有与企业发展需求同步,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做到培训精细化、精准化,才能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申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