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该培训什么?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体系,这样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够更加轻松理解教学内容。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教师谆谆教诲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外,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语文本身又是语言类学科,是学生日常沟通交往过程中会频繁使用到的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语言类学科除了要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学生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还能够自己妥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补充,巩固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学习习惯还都处于萌芽的阶段,需要家长和教师适当地引导合作和帮助,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同时也能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二)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越来越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习当中,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能更加认真地把精力专注到学习上面,能够自己进行预习和复习。小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积累大多来自语文课堂,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在一定语文基础上展开的,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的能力,才能够在解答其他学科的问题时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这都是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的。学生要想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了课上基本的阅读以外,还需要增加课外阅读的阅读量,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解决其他科目的问题时也要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这都与语文学习习惯息息相关。
(三)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非只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语文学习习惯中善于倾听的习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善于倾听的人往往是能够抓住重点的人,并且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又或是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不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让他们能够更多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使他们变成更加有涵养的人,而有涵养的人往往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就。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细心、干净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习惯都是对学生性格的映射,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逐渐帮助学生步入正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说,最直观的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利用更短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内容,而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端正,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和完成作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教师安排的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提高后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和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简单而且愉快的过程。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制力差,易受到外界影响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正处于对各类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阶段,集中注意力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注意力的集中还会受到学生个人性格的影响,一般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都是性格比较活泼并且会受到外界信息影响较大的。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需要教师提醒注意听讲,要集中注意力,很多较低阶段的学生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都要开着电视,或者吃着零食,一边玩一边写,甚至需要家长在一旁监督才能够准时完成作业。
(二)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动力是支撑学生不断学习进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还不适应正式学习的生活,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内容都不会真正带着脑子去思考,就只是听个热闹,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根本不会有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也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觉得学习成绩对自己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即使是教师和家长都在开导他们也还是充耳不闻,只是随遇而安。这都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有的可能是因为一开始成绩不好逐渐变得麻木,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竞争意识,完全随波逐流,只是把上课和学习当作日常要做的任务,而不是充实和丰富自身生活的调剂。
(三)缺少独立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赖性较强,从生活中和学习中都能够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准备与学习相关的用具时还需要家长帮忙,作业时常忘记带到学校,在回家之后无法尽快投入学习当中,一直沉浸于放学的轻松当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如果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就会开始做与学习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尤其是班级中一些生性活泼的男生,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意开始学习,听课不认真,作业也很少顺利完成,把学习当作累赘。
三、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尊重老师,听从教师的指导,认为教师所教育他们的内容是正确的,这样即使学生本身是比较抗拒学习这件事的,也会因为听取教师的意见而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最基本的课业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之前,为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和指导,教师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保证自身的专业性,而且社会在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学校在聘任新的语文教师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到教师的个人能力,除考查专业的教学能力外,还要考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该尽可能从平等的角度以温和的态度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用非常严厉的语气批评他们。另外,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除了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还要让教师明确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不要让学生认为学习是家长和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渊博,是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的。教师之间也可以每周举办研讨会,彼此之间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熟有效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从基础的知识点一点点夯实基础,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分享经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养成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语文学科作为语言类学科总结起来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听是最基础的一个板块,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就需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准确找到自己要掌握的内容并且在课上就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消化。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讲,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重点内容的提要,把学生要掌握的汉字、读音和词汇等都在黑板上进行重点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醒那些正在走神的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下课时表扬那些听课比较认真的学生,从而激发其他学生在上课时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树立向榜样学习的思想,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在上课时比谁更加认真、谁听课的效率更高等。教师还可以在临下课的几分钟抽时间对课上讲解的重点进行小测,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把握,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听课时是否存在漏洞,等下节课时就能够更加认真投入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把文章中那些重点的生僻字摘抄到黑板上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在下课前几分钟将这些词汇挑一些简单地进行小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帮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逐渐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认识到上课倾听的重要性。
(三)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对教师存在一种莫名崇拜和敬畏的心情,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完全信任教师的讲课内容,觉得教师的授课内容就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会自己进行思考,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即使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不敢对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只是认为自己想的是错误的,这都是限制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些学生在上完课之后有一些不理解的东西,但是也不敢下课单独找教师进行询问,只会不懂装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死板的学习套路,只能够掌握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考试时稍微变化形式就无法理解,影响学生的成绩之后,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的关系,教师在课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加入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单纯听从教师的讲解,能够善于发现教师讲课内容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尽可能显得平易近人一些,用更加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把教师当作朋友,这样在课上学生就能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是学生对授课内容存在的疑虑,还是教师讲课内容存在的问题,学生发现之后都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进行课程总结,让学生们之间先进行讨论,然后几个人彼此之间相互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小组之内解决不了就提出来让教师和其他学生一同进行解答,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课上根据讲述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刺激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解《爬天都峰》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石级上的铁链在文中用的是“挂”而不是“垂”?让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思考两个字之间的区别,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数量是比较有限的,学生要想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不断增加阅读量,增加阅读量并非泛读,而是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首先,要先利用课本中有限的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先把那些生僻字进行标注,等课上讲解完成之后就可以大声朗读,确保学生记住每一个新学习到的文字和词汇,逐渐能够理解较长的句子的含义,以及复杂一点的句式结构等。等到对文章比较熟悉之后就可以开始默读,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这样在阅读其他比较陌生的文章和作品时能够更快地进行阅读,比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意思。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一周提供两节阅读课,让学生读一些具有文学价值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课外书,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逐步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处处展现出这些习惯的优势。要想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保证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带来专业的教学,利用新颖高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倾听、思考和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