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程度决定人力资本提升的水平,与个人收入呈直接正相关关系。同时,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新人口普查等数据显示,浙江省20—59岁人口中,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人口占58%(户籍人口为7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7%(户籍人口为12%)。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让有意愿学习的低学历层次社会人员尤其是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在学历层次上提升一到两个层次。从2022年起,浙江力争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10万人,新增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教育学员30万人。通过综合施策,到2025年,力争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深入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和形式多样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成果积累认证方式,整体提升浙江省社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具体内容,随小布一起了解~
做好精准排摸和组织发动
建立高中及以下学历常住人口花名册,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支持,负责对村(社区)和企业用人单位开展点对点调查,做好集中排摸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年龄、性别、学历、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学历提升意愿、学习途径等。
进一步扩大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
依托全省中职学校、成人中专(电视中专)、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通过实施初高中两级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有学习意愿的相关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到成人初中或成人高中层次。
根据实际情况,成人“双证制”职业高中就学年龄放宽到60周岁。高中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考核及证书发放由设区市统筹;初中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考核及证书发放由县(市、区)统筹。
进一步扩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供给
通过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开放教育和自学考试等途径,依托全省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全省自学考试机构等,与地方协同实施,满足有学习意愿的社会人员提升高等学历的需求,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落实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习者的考核与证书发放。
适度扩大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培养规模
挖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潜力,进一步扩大面向企业职工的成人高校“双元制”培养规模、加大特定职业和特殊人群的政策帮扶、加强面向行业产业的教育资源输出、扩大免试入学生源群体规模,逐年扩大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培养数量,增加社会人员学历提升供给。
持续扩大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规模
扩大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办学规模,对现有专业进行职业化改造,增设契合社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和个人自我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
加强成人中专、成人大专、成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的融通性,提高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适应性匹配度。进一步扩大面向社会人员的成人单考单招规模。
发挥自学考试功能和优势
依据全国自学考试专业规范设置要求,设置体现浙江省特色的自学考试相应专业,丰富课程内容和考试形式。
充分依托乡镇(街道)成人文化学校(社区学校)和全省自学考试培训机构,强化宣传发动,提高社会人员的参与率。稳步推进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衔接沟通,尤其是与专科(高职)教育的衔接,为专科学生学历提升提供支持和服务。
进一步探索模块化课程学习与学分转化应用
依托“浙江学习网”,开发成人初中、成人高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应课程在线学习子平台,支持服务社会人员在线学习和教学教务管理,并衔接应用高校在线精品课程共享平台。
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分层分类建立标准课程目录,对符合标准的课程资源,纳入标准课程目录并予以公布。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入学注册、学习记录、课程考试、学分认定和成绩证明等,实现社会人员随时随学随认。
社会学习者学完规定的必修课程,并通过全省统一的测试,由学分银行出具成人初高中对应层次课程成绩合格证明,经各市教育局审核,可直接作为成人初高中学历证书相关课程成绩。
各类办学实体教学实施要充分考虑社会人员学习的特点和要求,采取设立村班、厂班、夜校班、重修班等措施,校村联合、校企联合送教上门,力求办学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员可通过学分和分阶段学习完成学业学分。
由浙江开放大学牵头,依托数字浙江建设,进一步健全“学分银行”制度,完善学分银行管理平台建设,扩大学习成果认定覆盖面,为社会学习者开设学分银行账户,形成个人可信数字学习档案。
积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政策保障,完善学历积分入户制度等相关激励措施,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
鼓励各地创造条件争取对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的给予补助,积极推动落实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鼓励和倡导企业出台支持职工参与学历和技能提升激励政策,包括安排时间确保职工参与学历和技能提升并进行经费补助,对取得学历人员,根据成绩与学习表现给予一定补助和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