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羽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升级和产业革新使得新的市场需求迸发,大批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些新兴职业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给人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追求新兴职业成为一种潮流。记者注意到,近两年,人社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合规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食品安全管理师、二手车经纪人等数十种新职业。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迎来修订。与此同时,“新职业热”催生了“培训考证热”,与新职业对应的专业培训与职业证书层出不穷。
“心理咨询师报名开始了,学完就是金饭碗!”“考下‘碳排放管理师’证书,一年躺赚20万!”你是否也被类似的考证培训广告“刷屏”过?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文案中,仿佛所有证书都能和高薪、广阔的就业前景挂钩,还配合“不限年龄”“零基础报考”“通过率高”“发证时间快”等噱头,极具诱惑性。这些培训真的靠谱吗?考到证就能成为“人生赢家”?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挂羊头卖狗肉
2021年12月,人社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简称《目录》),总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该版《目录》与2017年版相比,职业资格减少了68项,削减幅度达49%。也就是说,一些职业虽然依然存在,但已不再需要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压缩《目录》既是为了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也是为了提高相应证书的含金量。
记者注意到,人社部明确,《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根据市场需要,按照职业标准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但不得变相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记者注意到,虽然市场有“红线”,但一些培训机构还是在招生过程中混淆授予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概念,挂羊头卖狗肉。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中,张小姐在网上看到了A公司发布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广告,便在A公司报考了ACI心理咨询师项目。之后,张小姐向该公司支付了3128元,包括考务费800元、培训费2328元。A公司随即给张小姐邮寄了一份《学员登记表》,其中包含《培训项目服务协议》等,具体包括:类型为职业资格;项目为ACI心理咨询师;级别为中级;班型为ACI国际认证班。后张小姐发现ACI心理咨询师证不存在,认为A公司存在欺诈。
记者注意到,2017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心理咨询师未被列入该目录,2017年之后,人社部不再举办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试。在前述的合同纠纷案中,A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中,《学员登记表》中明确显示类型为职业资格,而非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与授予职业资格不能混同。职业技能培训只是起到一种职业技能评价和证明作用,而职业资格证书系某人能否从事某项职业的资格证明和准入门槛,因此二者的性质不同。A公司在明知培训类型为职业技能而非职业资格的前提下,与张小姐签订了《培训项目服务协议》,该行为构成民事欺诈。张小姐有权主张撤销与A公司签订的培训服务合同。因此,一审法院判决A公司向张小姐返还培训费2328元和考试费800元。终审维持原判。
“野性报名”的背后
“碳交易这一整块蛋糕,等你大展拳脚,第一波红利已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的招生广告大有“铺天盖地”之势,甚至还得到了部分网站UP主的吹捧。在一些广告中,充斥着“协议保障、无忧取证”“100%通过”“年薪达到20万”“无门槛、直接考高级证书”等话术,配以加粗标红的字体,令人难免有些心动,甚至吸引求职者“野性报名”。
据了解,该证的颁发机构是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简称“国培网”)。在查询国培网后,记者发现该网的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关于防范电话诈骗的公告》(简称《公告》)。《公告》显示,多家正规培训机构的“培训证书”,被违法分子用作诈骗道具。违法分子的诈骗说辞通常有:可以“挂靠”赚钱,推荐挂靠单位,一年可“躺赢”XX万元;培训后“包就业”,推荐就业单位;推荐不成的,追加其他培训项目;宣称培训证书可以“领取补贴”“抵扣个税”“积分落户”;宣称需要缴纳“补考费”……对此,《公告》提醒:请广大学员、培训机构注意对照检查,上述说辞一经发现,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国培网2021年11月11日发布的一则声明,指出市场上出现了“李鬼PK李逵”的乱象。声明显示,网络上出现了非法冒用国培网名义,捏造所谓“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培训司办公室”机构,并进行“碳排放管理”培训项目虚假宣传的情况。对此,国培网回应:我单位从未有所谓“培训司办公室”,从未以“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培训司办公室”名义开展“碳排放管理”及其他培训项目的任何宣传;我单位开展的“碳排放管理”相关培训业务,课程设计规范、课时要求严谨,培训结业证书均加盖钢印,并可在国培网官网进行查询验证。
简单的几则公告、声明,揭露了市场上考证培训领域的诸多乱象。“野性报名”的背后,我们更应多一份“理性思考”——即便考取了正规的证书,真的就能“躺赢”吗?没那么简单!
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碳排放监督技术科科长简高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们要保持“理性”。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技能培训是好事,但真正要想通过培训实现从业,有一定门槛,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对相关政策有一定了解及扎实的相关专业背景。
有专业人士指出,个人参加培训作为求职或转行的“敲门砖”,这没有问题。但须深入了解培训课程体系和自身需求是否匹配,筛选适合自身的培训,可能收获更大,否则消费者容易出现在宣传广告误导下“期望错位”的情况。
“包过出证”不可信
如果说在宣传文案的某些字眼上做文章还算是“小打小闹”,那么一些培训宣称能够“包过”“直接出证”就是妥妥的“智商税”了。
历年来,建造师、工程师等证书培训异常火爆。从业人员大多工作忙、学习时间少,这时,培训机构“100%包过”“不用考试证书直出”的诱人说辞会让不少考生“心之向往”。一些考生迷迷糊糊便上当受骗,钱款白交,证书拿不到,时间也被耽误了。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一起诈骗案中,一些业务员在明知其公司没有师资培训力量,没有能力协助他人通过各类资格考试的情况下,以夸大培训效果、试题资料押题精准度,甚者编造公司能“包过”相关考试为手段,骗取考生信任。在学员交纳少部分培训费后,这些业务员通过为学员办理学位证书、代办报名的方式,进一步博得学员信任,进而骗取学员继续交纳相关费用。“包过、押题等都是骗客户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交钱。”这是该案中一名被告人的供述——现实果然“扎心”。
既然该案中所谓的“包过”都是假的,如果学员考试没有通过,业务员又会怎么回应呢?另一名被告人供述,“如果学员打电话追问,我们就先埋怨他们没有好好学习,之后安慰说第二年再给他免费安排考试,以不用交钱之类的话搪塞他们”。判决书显示,在被害人考试不能通过后,他们还以办理所谓“绿色建筑工程师证”等无行业标准、无价值的相关证书再次骗取被害人继续交付钱款。据悉,该案中的被害人多达70余人,犯罪数额超过700万元,仅一个“VIP保过班”的费用便高达6.8万元。
“做这些‘业务’赚来的钱,用来办砖厂、买房子和汽车。”当你为在网站上查到证书信息沾沾自喜时,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网站是虚假的,更不知道帮你“出证”的人正在享受人生……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另一起诈骗案中,毛某某雇佣王某、杨某等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受理各种办证信息,制作、贩卖虚假的国家专业技术证书,并将虚假证书信息上传至其建立的虚假网站以供购买证书人员查验的方式,骗得10余名被害人的钱财。涉及的证书包括建筑工程中级职称证书、水电工程师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医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
可见,所谓的“包过”“直接出证”无非是骗子们利用考生们的急切需求编织的一个谎言。“考证千万条,踏实第一条。”侥幸心理不可取,沉下心学习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