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 杨雅芳
编 | 华记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据统计,中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脱发不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属,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脱发大军。
巨大的市场背后暗藏隐患。近日,据《新京报》报道,北京一家美容诊所私设植发培训班,学员培训3天就能上岗,练习仅2小时就拿患者练手实操。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AI财经社以报名培训班的名义,联系多家提供植发培训的机构发现,几乎所有的培训班都在3天内结束,收费在5000~8000元。从事植发行业需持有国家办法的医师资格证,但培训机构并不考察证件,来者不拒。
植发乱象丛生
一家植发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陈远(化名)告诉AI财经社,他们与整容医院合作,以交流学习的名义进行植发培训。3天的培训课程收费5800元,结束后就能上岗实操。
另一家位于深圳的植发培训班同样是3天结业,有两种课程,教授不同技术,分别收费5800元和8800元。培训班的林老师(化名)表示,一期课程10人左右,负责培训的老师工作繁忙,需要提前交定金才能安排后续的学习。除了植发,这家机构还提供美容美发、化妆、美甲等培训课程。
林老师表示,培训结束后,培训班除了结业证书外,不会颁发任何证件。严格意义上说,如果学员后续想要从事植发工作,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而想要考取执业资格,必须是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才能报考。林老师直言:“这个行业里90%的人都没有证。”
2014年底,全国性的植发行业协会才正式成立,截至2019年初,该协会注册从业人员仅有300余人。
目前,植发行业的入局者主要分为四类。各大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全国连锁的植发机构、医美机构的植发科室以及各地非连锁性质的机构。因为植发和其他医疗美容一样属于消费医疗,医保不覆盖,公立医院对此并不是很重视。有业内人士表明,目前公立医院在植发行业中只占有1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基本都是民营医疗机构。
过往报道显示,全国连锁植发的头部企业每年营业额约在4~8亿元,其中人力成本约占35%~40%,广告营销费用占比20%,行业毛利率约在20%左右。
某植发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植发行业利润向来不错,除了一开始的设备投入和人力成本,几乎没有耗材。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台植发设备只需要300~400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植发收费以毛囊为单位计算,AI财经社咨询一家植发连锁机构获悉,FUE无痕植发收费10元每个毛囊单位,使用微针技术每个毛囊单位则要20元。按照植发面积的不同,需要的毛囊数量不同,价格浮动较大。常见的客单价在2~3万元的范围内,但不少高端患者为了效果好,不惜斥资数十万元植发。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植发行业乱收费,按照患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定价。
植发有风险
和其他手术相比,植发创伤小、风险小,但进入手术室就意味着风险。行业内植发机构鱼龙混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诸如此类的乱象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痛点。另一方面,目前植发行业的技术水平尚不能保证100%的成功率。
受个体差异影响,一些患者术后效果还不如没有植发之前。有人匿名在社交平台上尴尬的照片:植发后的头顶区域已经长出头发,但原本的发际线仍在后退,围绕植发区域秃了一圈。
还有人因植发失败闹上法庭。2016年9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李先生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医疗美容诊所进行植发。手术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1个月后,李先生在武警总医院被诊断为毛发移植术后脱发。随后,李先生又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斑秃、毛囊炎等。
李先生认为,自己代表公司形象,为了上镜好看才到诊所治疗,但效果还不如之前,这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损害。李先生将这家诊所诉至法院,索赔身体永久损害赔偿金及精神损失费300万元,另索赔医疗费、误工费、律师费和交通费等11万多元,共计311万多元。
法院方面认为诊所应当承担50%的责任,赔偿李先生合理合法且有证据支持损失的一半,即3.1万多元,其中,针对李先生提出赔偿精神损失费300万元的诉求,法院认为考虑斑秃确实对李先生形象产生影响,酌定精神损害抚慰金为2000元。
另据《大河报》报道,2013年,一位来自河南省的张先生曾来到郑州某医院植发。在咨询过后,该医院确定了植发2730根的方案,手术费8800元,医药费300.5元,共计9100.5元。负责手术的医师向张先生保证,4个月后会长出同等数量的头发,否则按违约退款。但手术过后11个月,植发的部位只是参差不齐地长出些头发,张先生招人数了,只有126根,与协议相差甚远。
随后,张先生将该医院告上法庭,索赔植发款8800元及违约金8800元,共计17600元。法院审理后认为医院违约,判处医院按照植活率退还张先生8680.5元,并承担其利息损失。
中国植发发展史
毛发移植的历史可追溯至1822年,最早是由德国医生在动物身上实现自体毛发移植。1933年,日本皮肤医生发明自体头皮打孔皮片头发移植术,并完成了头发、眉毛和胡须再造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后因二战未能推广。1959年,美国学者发表了类似方法论文,并应用在临床上。
中国植发领域的先驱者名叫王善昌,他于1985年赴美国宾州大学进修口腔颌面外科及头发移植,两年后将这一技术带回中国。回国后,王善昌结合中国人头发特点,进行专科器械设计,于1988年9月至1992年12月为395例病人施行了共计980次自体头发移植手术。
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植发这个概念,头发移植术在很长一段时间仅停留在学术论文中,市面上商业化的植发机构寥寥无几。
1997年,科发源植发机构成立,从美国引进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家自体毛发移植中心。随后的几年间,雍禾、新生、碧莲盛等如今行业内的巨头纷纷创立。
2008年,一种名为FUE的技术被引入国内。因不用开刀,给患者带来的术后痛苦少,当时商家将其宣传为“无痕手术”,对脱发群体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与此前的毛发移植技术相比,FUE技术更容易上手,不少民营机构靠着这项技术迅速扩张。
2013年前后,植发行业正式步入快车道。这一年,雍禾完成了3000万元营收,相当于做了1400多台手术。此后的5年,雍禾营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3000万到2018年的近10亿元营收。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变大,年轻人成为脱发主力军。相比中老年人,他们对外型更为在意,也更愿意为了变美尝试新鲜事物。2019年1月,阿里健康联合阿里数据发布的《春节健康消费报告》显示,根据阿里健康电商平台2018年12月~2019年1月的销售数据,年前购买植发医疗服务的90后占比超57%。
资本开始进入植发这一细分赛道。2017年下半年,雍禾植发宣布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注资,据悉融资金额或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投资后公司估值约在5亿元左右。2018年初,另一家老牌植发品牌碧莲盛宣布获得华盖医疗基金牵头组成的投资联合体约5亿元投资。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而2017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植发及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