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为的工作目标管理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做事的目标。目标是引导行动的关键,也是证明行动所具备的价值的前提,所以目标管理成了企业与个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公司非常重视目标管理,并且制定了符合SMART标准的目标管理标准。SMART标准是指Specific(要具体)、Measurable(可度量)、Actionable(可实现)、Realistic(结果导向)、Time-based(时间限定),这个标准强调了进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态度,也为员工执行工作提供了一些基本思路。
1.永远不能“先干起来再说”
以远大的目标规划产品的战略发展。
——任正非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一大早坐到办公室后,就开始埋头苦干。虽然这样的工作状态总能够让老板感到满意,但实际上员工心里却常常处于盲目而混乱的状态,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不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是一个通病,大多数上班族在工作中会出现这种固化思维,他们通常不愿意去考虑自己工作的目标与意义,不愿意去花时间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既然老板让我这么做,那么我照做就是了。”这样的想法几乎成了上班族的工作理念之一,最终会影响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而对于老板来说,他们也无法容忍这种非常被动的、死气沉沉的工作方式。
华为公司目前虽然是国内最出色的企业之一,不过在发展初期也遭遇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员工们的业绩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有时候工作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这种情况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机。
实际上,当时华为员工都非常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可以说大家是真的为公司的发展付出了努力,正是因为这样,公司的管理者才对努力后的结果感到非常意外,他们不得不进行深入调查。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大部分华为员工只是坚定的指令接受者,他们在接受任务后,通常就是立刻埋头苦干,很少愿意花时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目标,因此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最适合何时执行任务,不清楚自己该如何更合理地操作,也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做到何种程度。
这种毫无目的性的工作方式无疑造成了工作的混乱,有的员工最终选择了错误的工作方法,有的员工则在混乱中擅自改变了目标,有的员工完成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面对这种情况,任正非决定召开座谈会,让全体员工进行自我反省,同时也强化他们的工作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目标,每个人在工作前都必须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及完整的工作计划。通过工作方法的改革,员工的业绩很快得到了提升,而且公司的发展也逐步走上正轨,并按照预期的目标不断前进。
目标的缺失或者混乱,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希望招聘那些只知道一味埋头苦干的员工,毕竟脱离目标的员工同时也是脱离体系的,他们不仅不能真正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还会打乱公司原有的规划与部署。而对于员工个人而言,无目的的工作只会造成个人工作状态的混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以及自己存在于工作中的价值。
很多时候,勤奋、努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也并不意味着能把工作做对。有的员工几乎一天忙到晚,可能连吃饭时间、睡觉时间也大幅缩减,但是加班加点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率;很多看起来工作中非常轻松的人反而总是能够把工作顺利完成。其实根本原因很可能就在于员工的工作目标是不是足够明确,在于他们是不是能够把握自己的工作方向。很多人都很忙,但是他们是否忙对了地方,是否忙对了方向,他们是不是在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方向错了,事情也就错了。
员工必须明白,任何行动都是由工作目标来决定的,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始终与目标紧密相连,目标混乱就意味着工作计划的混乱,因为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而目标的缺失更是会导致工作的盲目无序,最终也决定了工作的价值含量非常低,甚至是无价值的。
也许多数上班族仍旧处于一种为他人工作的思维中,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工作都是围着公司、围着老板来转的,自己只负责去做,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做什么,要听领导安排。这种想法完全将员工自己排除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之外了。其实,公司是一个整体,公司的目标也应该成为员工的个人目标,或者说员工至少应该明白自己怎样做才能满足公司当前的发展需要,因此个人的工作目标不可或缺,而且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华为公司在培训员工的时候,让每一个员工在工作开始前必须弄清楚五个要点:做什么,如何做,做多少,在哪儿做,为什么做。这五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工作目标的制定恰恰包含了这五个要素,因此制定目标实际上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与引导性,能够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正像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的:“先瞄准目标,再开枪。”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那么就是乱枪打鸟,无论员工的能力有多强,工作有多么勤奋,始终难以获得成功。
1954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到“目标管理”这个概念。德鲁克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并不是投入工作之后才开始制定目标,而是先制定目标,然后才开始进行工作,因为每一个人的工作都需要依靠目标来引领。
对于企业或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进行目标管理,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建立起目标,而对于员工自己来说,更要懂得建立工作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然后按照目标一步步去行动。目标的导向性会约束员工的行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从而引导员工自发地将工作做好。这就是华为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华为一直坚持的理念之一。
而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想要成为好员工,想要顺利完成工作,想要成为被老板信任的人,那么首先要做的不是拿出你的干劲,而是要懂得给自己的工作设定一个目标,只有这样,你的所有努力才能够转化成高效的业绩,所有干劲才会为你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2.写下最初的梦想
为什么不去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进华为,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
——任正非
员工的工作通常存在两种最常见的模式,一种是问题驱动,一种是目标驱动。问题驱动的本质在于员工的工作原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他们的工作任务实际上是及时发现并及时改正问题;目标驱动则认为员工的任务在于接受目标的牵引和指导,做那些早在计划和规划之中的事。目标驱动能够刺激员工去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但是它同样最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因为目标毕竟与现实工作是有差别的,现实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容易干扰员工对于目标的判断,甚至让员工迷失自我,以致他们最后都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去继续自己的工作。
相比而言,老员工可能更容易出现类似的现象。首先,枯燥繁重的工作任务会使人变得更加麻木,因此很多老员工会对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其次,老员工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会更加倾向于关注现实,以至于失去了对于目标的关注度。所以,很多老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面对两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你最初的工作动力是什么?你梦想得到什么?
任正非曾经问过员工这样一个问题:“2000年以后,华为最大的问题会是什么?”当时很多员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任正非笑呵呵地说:“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全发霉了。”他要求所有员工记下这些话,不过有很多员工并没有照办,他们在2000年到来之前就已经离开了。有些人则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因此并没有在意这些话。
可是2000年以后的华为真的成了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很多员工也真的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些员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记下了任正非的那句话,而且还时刻以这样的话来鞭策自己,无论公司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境,无论公司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们始终保持着最原始、最直接的工作动力,始终拥有最纯粹的方向。
对于那些有梦想的员工来说,无论自己走到哪一步,无论自己做了什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梦想,要懂得时刻为之奋斗,梦想绝对不是一句戏言,也不应该当成一句戏言。很多华为员工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他们喜欢将自己最初的梦想记在日记本上,或者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并将其挂在床头或者放在办公桌上。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激励自己,更是为了监督规范自己的工作方向。这也许只是一个小细节,但这样的小细节往往能够决定员工的一生。
其实,每一个新进入公司的员工都怀揣梦想,都渴望在公司里干出一番事业,只不过在经年的拼搏中,很多人忘记了这些想法,忘掉了当初对自己的承诺。一个人失去了梦想,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只有弄清楚自己一开始要去哪里,才能最终走到那里。
有时候,工作中忙碌的人正如草原上的羚羊一样。当羚羊被狮子追逐的时候,它们会莫名其妙地停下来,或者直接撞到狮子的利爪下,这就是著名的“羚羊效应”。很显然,羚羊在逃跑的过程中会突然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而跑,要跑到哪里去。
企业和员工也容易出现“羚羊效应”,会突然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忙碌,会忘记自己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对于那些旨在获得成功和突破的人来说,这种迷失通常是致命的,因为迷失会导致他们的工作出现混乱,会与公司的发展步骤相脱节,甚至会背离公司的发展规划。
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应该成为始终坚持目标的狮子,而不是越跑越乱的羚羊,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一定要做好目标的全程掌控。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其次,要写下自己的目标,然后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这个目标去做。多数员工容易做到第一条,但是会在第二条中有所犹豫,因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惰性会增加、期望值会降低,会被工作的枯燥性所困扰,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东西。
任正非认为拥有梦想很重要,而持久地拥有这样的梦想更加重要。很多员工会抱怨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认为公司没有满足自己当初的要求,认为老板已经忘记了对自己的承诺。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钱,需要得到更高的职位,需要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需要在公司里成就自己的事业。但公司也许并没有忘掉应该给你的补偿和承诺,只不过是员工们忘记了那些东西,公司的目标一直都在,反倒是有些人将自己的目标遗失了。
相比之下,公司的目标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员工实际上比公司更需要进行目标激励,更需要懂得强化自己的目标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自己的专注度和控制能力,始终保持对目标的渴望。
也许很多员工都想像华为人那样出色、那样成功,那么首先就要像华为人一样善于寻找最初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3.跳起来摘果子,而不是摘星星
三代人以内不要说进世界五百强。
——任正非
员工通常最喜欢什么?钱,地位,绝对的信任,或者权威?也许这些应该都算是员工期望中的一部分,但总的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真实的存在感,而将这些真实的存在感量化成工作指标或者工作任务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多更好,希望最大限度地证明自己,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制定各种目标时,总有一些东西是他们抓不住的。
抓不住目标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于目标缺乏基本的判断,而这是员工经常会犯下的错误。从本质上来说,员工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能够做到什么。对于多数员工来说,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那么目标究竟放在哪里才合适,什么样的目标才最适合自己。成功学大师拿破仑说:“做那些你所能做的,做那些你有机会做到的事。”这就是一个宏观上的目标量化过程,它使你尽可能地规范自己工作中的期望值和能力估值,不过多数人并不那么想,他们更喜欢挑战,更喜欢寻找一个大目标。
但是这样做并不明智,首先,当员工告诉老板说自己要做成一件大事,也许多数老板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惊恐,因为老板们更加希望事情是可控的,冒进或者空洞的许诺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其次,对于员工来说,任何工作都应该掌控在自己手中,任何目标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员工可以有梦想,但是梦想太空太大的话,自己也无力抓住。
目标总是高于现实的,但不能太过高于现实,如果说抓住目标就像摘水果,那么员工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跳起来时有机会能摘到那些诱人的水果。正因为如此,华为的员工在制定目标之前,总是会先进行调查,同时做好可行性研究,了解目标工作的难度,了解目标是否能够完成。而在很多公司,员工可能忽略了这一点,研发部门动辄确保技术领先几十年,市场部门开口就是许诺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生产部门动不动就要将产量提高几十倍,他们习惯了将工作目标放大,并将其作为激励的重要因素,但问题是依靠自己现有的工作能力能够办到这些吗?
任正非说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任何缺乏执行性或者无法达到的目标,都毫无用处。在华为内部,很少有人会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计划,公司也绝对不赞成、不鼓励员工提出此类计划,在他们看来,目标并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遥不可及,就会成为负担。
比如美国著名的铱星公司曾经是最具潜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只不过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被几个工程师的伟大计划给拖垮了。1987年,铱星公司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近于梦幻的伟大计划:用66颗低轨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通信网。他们觉得可以利用这些卫星所带来的便利统治当时的通信业。
这个构想在当时来说几乎难以想象,不过在制订这项伟大计划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计划本身的光环吸引住了,以至于没人愿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计划是否可行,更没有预料到这样做所需花费的巨额成本以及自己能否承担起所要面临的结果。结果铱星公司通过贷款,将5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投入这个计划,而公司的收益却很少,最终在高成本、高负债风险的步步紧逼下宣布破产。
美国媒体曾经将这些工程师定义为“史上最不靠谱的员工”,而他们提出的卫星网络计划也成了最大的笑料。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这样的员工都是危险的,所以员工在进行目标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不能盲目求高求大,一切都要实事求是,要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到底,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永远都不能算是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任正非多次承认:“我没有思考什么远大的理想,我正在思考的不过是未来两年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对他而言,这个两年目标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计划,也是比较容易控制和实现的。正因为这样,华为公司的员工们也都有明确而可执行的工作目标,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在执行目标时,他们通常根据具体的工作过程,按照基本的流程设定相对独立的工作步骤或工作单元,制定三个量化指标:时量、数量、质量。
比如对于产品生产数量、检查次数等可直接量化的目标,完全可以从数量角度来衡量。而无法直接量化的目标也可以从质量、时量的角度考虑,比如人员投诉率、服务及时性可以反映出员工对职能部门的满意程度;文件的通过率以及一次通过还是数次通过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文件起草工作的好坏。
这三个指标既是布置工作的要求,也是衡量工作效果的指标,它们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全过程,有了这三个指标,员工才能确保工作执行到位。在进行考勤统计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更准确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在3小时内完成15000人的考勤统计,形成考勤表,并及时上报给行政主管”。在这个工作目标中,就包含了以上三个量化指标:时量是“3小时内”,数量是“15000人的考勤统计”,质量则是“形成考勤表,上报行政主管”。取消其中任何一个“量”,都会影响目标的实现。
这种工作方法有效确保了员工的工作目标不会过多地偏离现实,更不会变得遥不可及,因为在运用各种指标进行衡量的过程中,任何不切合实际的因素都会被排除掉。很多员工习惯了在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就制定目标,在没有利用明确的指标来布置工作时就急不可耐地大包大揽,这样做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而华为的主管则会尽量确保华为公司的工作都是框定在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员工自然也不会异想天开地做一些完全不着边际或者令自己也感到无能为力的事情。
一般而言,目标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是由它的可实现性来决定的,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根本谈不上有价值,更谈不上多么出色。所以,当员工们去执行那些不可能触碰到的目标时,实际上表明他们正在做一份无意义的工作。很多人都在羡慕华为的成功,羡慕华为人的成功,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当所有人都想着摘星星的时候,华为所做的不过是跳起来摘果子而已。
4.路要一步步去走
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一小步地改进,一小步地进步。
——任正非
我们常常说目标要放得长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但路终究需要一步步来走,远大的目标需要小目标来过渡实现。当一个人想要赚到100万美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赚到第一个10万美元,然后是5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将其切割成数个小目标来逐一实现,慢慢过渡到大目标上。
过去很多人在创业时,必称要占有多少市场,要赢得多少利润,要把握多少客户,却缺乏细化目标的能力和想法,毕竟市场都是依靠每一个百分点慢慢增加的,利润也是一点点提高的,客户更需要从第一个开始慢慢积累。细化目标并逐一实现,这是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可实现性的前提,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华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采取群狼战术,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实际上华为的发展并不是暴发户式的,而是通过一小步、一小步发展壮大起来。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任正非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构想,使华为慢慢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接着华为将目光瞄向了整个国内市场,等到在国内市场占据大份额后,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而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华为先从俄罗斯开始,然后是非洲、欧美等。华为一步步走来,每一个目标都很明确,而且都是逐个实现目标,并没有进行跳跃式发展,这样就确保了华为在保持总体的战略目标方向上稳步前进。
华为的发展有迹可循,而且一直以来都在循序渐进,它的扩张绝对不是一两天内就完成的,它所有的目标也不是一两天内实现的。这种逐步扩张壮大的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也得以体现出来,华为的每个员工平时都严格按照“制定目标—执行—完成目标—制定新目标”的方式进行工作。
以华为市场部门的员工为例,市场销售人员通常会接到任务,要求第一年完成多少销售额,紧接着第二年会增加多少,第三年接着增加更多,而到了第五年要确保市场份额占到了多少,第十年的市场份额又增加多少。这些都会纳入工作计划,成为工作的核心。此外,在华为的会议上,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会提出一个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这些计划通常都是相对稳健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短期内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以此来推进自己的工作。
华为公司通常会制订一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而对于公司部门以及团队内部之间,目标与计划则控制在两三年以内,因为短期目标和短期计划的存在能够有效保证管理者以及工作者不会冒进,不会采取大跃进的姿态。不过对于其他企业和员工来说,他们常常欠缺自制力和耐心,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因此常常会急功近利,总是想着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就实现目标。而这样一来,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兴公司出现,但同时又有一大批类似的公司消失,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一些新兴的小科技公司和一些与网络业务相关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崛起通常都和过高的虚拟财富有关,过高的估值导致了高目标的出现,而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本身缺乏足够细化而明确的小目标,因此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对于企业中的个人与员工来说,情况也是一样。多数情况下,员工们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工作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于长远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员工们通常都想要成为经理,想要成为董事长,而很少有人说“我要先当个小主管”,但是最终成为经理和董事长的往往是那些想着先当上小主管的人。
当目标与现实的跨度太大时,就会增加和放大工作过程中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力,同时也会导致奋斗者失去信心和耐心;但是小目标的设置能够将长远目标与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串联起来,确保所有工作都能够保持在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线路上。通过各个短期目标的设置,往往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可以预测出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同时由于小目标更容易实现,反而减少了压力,因此是非常合理的工作方法。“把握每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是华为快速壮大的重要原因,正因为更加专注于每一个小步子、每一个小目标,华为才会走到所有人的前面去。
华为人常常将公司的发展比作长跑,认为像马拉松这样的项目,一般的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路程太远而放弃,如果跑步者能够将目的地进行切割和分化,将路程中的大树、房子、河流等作为标志,那么每当跑步者通过一个标志时,就会产生一种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这会带来更多的动力。所以,低着头硬撑的人往往难以坚持到最后,而沿途上做好标记并随时进行观察的人,则能够更好地完成长跑计划。
有人曾经问通用电气公司的老总杰克·韦尔奇该如何让通用电气走向世界,韦尔奇笑着说:“也许我们会从马萨诸塞州开始。”韦尔奇的这句话无疑很实在,也更加符合实情,而且与华为公司以及华为人的目标切分原则相对应。对于那些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来说,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日常的工作,往往都是一样,一般情况下,员工不要过度关注那些大的目标,而应该懂得给大目标进行分层和切割,要懂得像华为一样,去设置各种短期目标和小目标。这样每天做一点,每天完成一点,每天超越一点,等到实现所有的小目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最大的那个目标。
很多人将企业的工作比喻成一个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顶端就是一个小的工作模块,或者说是小的工作目标,工作人员只有一点点从上往下完成这些目标,才能最终完成底层的大目标。只有采取这样的工作模式,整个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加稳定和健康。
5.对钱感兴趣,才能挣钱
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希望你们每看到一分钱都会说:“这会是我的。”
——任正非
任正非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华为之所以不断壮大,就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为了让员工们也能对钱产生饥饿感,任正非一直鼓励员工大胆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并建立起相对明确的金钱目标
上一篇:浅谈企业培训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