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藏日报
从“牧场送教”到“乡音课堂”,从“一对一帮带”到“碎片化学习”……为全面提高农牧民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水平和质量,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阿里地区多形式创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切实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民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系统培训教育,打牢语言学习基础是关键。为此,阿里地区紧盯“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三年巩固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制发《关于持续做好村(社区)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以“地区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兜底培训”为原则,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主阵地和中小学校、地县委党校、文化补习夜校“一阵地三学校”作用,确保专业性、系统性的学习培训覆盖至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学习氛围,群众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到准确实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同时,阿里地区充分考虑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民群众实际,积极开办和利用“乡音课堂”,让学习更接地气。发挥145个村级党组织作用,以集中学习、开办夜校、张贴标语、发放口袋书、入户上门等形式,建立“乡音课堂”,宣传讲授《西藏自治区村(居)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本》(藏汉双语版)等辅导教材,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10面学习墙,创新开展每天看1小时新闻、每星期写6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月学讲100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个十百”活动,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走进乡村院落、田间地头、牧场帐篷。
除了“乡音课堂”,阿里地区还充分考虑学员碎片化时间较多的实际,依托“藏译通”“西藏党员教育”“藏西先锋”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载体,打造“拇指课堂”,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式,创新使用“微党课、微宣讲、微故事、微朗读”形式,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周一学》专栏,进一步丰富学习内涵、拓展学习外延,切实增强了学习生动性、主动性、趣味性。
创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形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培训效果,为此,阿里地区把考评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坚持以考验学、以测促学,严把“考试—定级”的程序步骤和标准,评定优秀、良好等次1171人,评定一般、差等次1060人,并对优秀的村(社区)及“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奖励,不断激发大家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考试成绩在75分以下的人员纳入重点攻坚群体,设立“提升班”“标准班”,通过再培训、再提升方式不断提高合格率和普及率。
为了让培训成果更加巩固,阿里地区坚持把生产生活中交流运用作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课堂,引导村干部在开展组织生活、便民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日常工作中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号召中小学生带动家长在生活中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语言习惯,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如今,在阿里,从村(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到乡村振兴专干等基层党员干部,均已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优势力量,阿里地区依托这些群众身边人组建辅教帮学“一队三员”队伍145支,结成帮带对子2021对,落实监督员负责督导推进、教导员负责帮带教学、推普员负责具体推普工作,组织开展“马背送学”“牧场送教”“帐篷授课”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活动761场次,不断织密帮学促学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效果。(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