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大家谈
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为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赋能
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山东专班成员,潍坊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 李寿冰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体现出党中央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明态度,凸显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新《职业教育法》第十条、第五十七条对支持举办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山东作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要求,推动各级政府加大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投入,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打造职业教育精准赋能乡村振兴的“山东模式”。
一、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
山东是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实力强劲,2021年,13个县(市)进入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2012年开始,山东提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每个县至少要建成一所规范化学校,建设了208所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加快面向农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在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自身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突出问题。
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施实用技术培训”,这为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区域经济基础、社会发展需求、人口规模等优化农村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坚持提质培优,集中力量建设 100 所左右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推动县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坚持校地企联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市域内高职院校与县级人民政府、大型企业共建一批面向农业农村、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等,培育一批涉农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快城乡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二、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主动作为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核心是农业产业化,本质是农业生产要素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三产融合加快了要素资源城乡双向流动、重新配置,使传统农业拓展至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健康养老、自然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联通互动,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对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关键是推进服务乡村振兴“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交互赋能。首先,要发挥好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优势,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国家、省市财政专项,建设一批农业产业与农业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业园区和实训基地,推动地方品牌优势的技术辐射与技术输出。其次,加强区域需求调研,对接本地区农村特色产品、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求,增设或升级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营销、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乡村健康养老业、休闲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相关专业,以跨界融合的理念,建设一批与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接紧密、服务精准、适度超前的高水平专业群。再次,坚持示范引领,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心),深化与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带等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合作,加大面向农业农村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示范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在加快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上主动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流失导致农村农业生产、基层医疗人才匮乏,同时文化人才短缺、文化组织缺失等问题,导致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贫乏。山东农村农业人口占比大,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建设标准高,尤其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发展目标,急需培养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管理队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
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提出的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山东将遴选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校,带动职业院校加快“两个转变”,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是办学定位的转变。要深刻理解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能简单的将农业职业教育等同于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上强化育训并举职责,从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服务三产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优化与乡村振兴新业态相关专业设置,加快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人才的贯通培养;加大培训平台、资源和师资建设,扩大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开展面向农村的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参与美丽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等。二是培养方向的转变。随着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需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农业经理人、基层管理人员等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要由培养单一的农业技术人员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产业经营人才和农村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例如:2021年新增设的党务工作专业,省内8所院校率先招生390人,生源主要来自农村,这将为乡村组织振兴培养一批基层管理人才。同时,要将乡村振兴的现实状态和未来愿景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引导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李寿冰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