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学“本本英语”的老路,让孩子在语感好的年纪就开始学习外语,成为当下不少年轻父母的选择。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乱象丛生,无需相关资质,只要长着金发碧眼就可以当“外教”。于是,客户咨询时热情洋溢,试听课生动活泼,付款后却“冰火两重天”,招生时宣称“不满意就退款”,一旦“上钩”……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英语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培训行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近几年,市场空间很大,行业也得以进一步细分,常见的就有资料培训、幼儿培训、行业培训和等级考试培训等。其中,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民办教育初步放开,幼儿培训又成为资本眼中的“新宠”,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于2016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英语学习现状及趋势调研白皮书》显示,在受访的近1.2万名少年儿童中,逾六成在5岁前开始学习英语,足见市场需求之大。然而,面对行业的蓬勃发展,监管却未能跟上,尤其是在办学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而门槛低的特点:有资质的幼儿园和私立学校可成立培训机构,一些民办培训资本机构也能涉足,英语水平较好的个人同样能开展家庭培训,而随着“互联网教育”成为风口,大量资本和热钱也开始持续涌入。
有观点认为,充分市场化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幼儿培训行业遇到的这些乱象,是因为市场还在初步发育,竞争不够充分,随着市场趋向饱和,竞争重心转移,问题就会自然消解。这种看法在某些特定行业可能适用,却未必符合教育市场的规律。众所周知,资本的核心驱动力是逐利,而教育行业是个慢行业,它的特殊性在于所有环节都围绕“人”,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到底该不该产业化,早就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即便能够产业化,在逐利和公益之间又该作何调和?至少就目前来看,在可产业化的培训行业领域,应该充分认识教育特点,敬畏教育规律,要接受培训机构须数十年才能换来好口碑的事实,这一点,与讲求“唯快不破”的资本天性是相悖的。
倘若使资本促进幼儿培训行业发展,就需要在顶层上予以设计。具体来看,应该在培训产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上做不同投入。在上游的研发制造阶段,资本应该多关注一些技术上的革新、产品的研发及师资培训。比如在英语培训行业,既有“浸入式”教育理念,也有“树大自直”的兴趣主导观,还有强调考试的传统观念,这就需要各家机构细分入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中游指渠道分发阶段,应该要强调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事后的监管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和产品作要求,对从业人员的聘任标准、准入原则、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最后就是下游受众,家园共育是幼教领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在提高从业者和家长双方共育意识的基础上,研发相关工具,实现独立第三方的监管。将资本、政府监管部门、学生及家长这三方打通,才能形成有效闭环,达到好的效果。
幼儿培训是个正在开拓的蓝海市场,潜力巨大。从产业的角度讲,幼教资本化需要资本赋能,但教育的特殊性又决定培训行业不能被资本绑架,仅仅成为一门生意。只有法律、监管、师资等充分跟上,幼教资本化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扶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