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bear · 昨天发布· 阅读(272)评论(0)
【芥末堆注】Frances Boyd博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语言项目副主任,培生集团教材编写专家,其编写的《北极星》系列教材是针对托福考试最权威的教材之一。在本次芥末堆专访中,她将为读者解读“新时代”语言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本好的英语教材应该什么样?
芥末堆:培生的新教材《北极星》(north star)第四版,它的特点与优势是什么?
Dr. Frances Boyd:我们的教材与托福考试对教材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总体来看,《北极星》教材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综合技能养成、真实语言材料、以及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综合技能培养的意思是说,这套教材没有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开,而是把它们两两分组,听与说放在一册书中,读与写放在另一册书里。每一个级别都是这样相互对应的两册书。这对培生集团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曾经习惯于把英语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并把它们分开,让学生进行单项练习。但是,在日常使用中,语言的输入(听、读)与输出(说、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只有把输入和输出整合在一起,模拟语言真实使用的场景,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外语。
真实的语言材料是指,书中的文章、对话等语言材料全部取材于真实世界。在以前,我们倾向于根据语法点来编排、挑选语言材料。比如在过去式这一时态出现的章节,课文中的所有句子可能都是过去式。这是编者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法而故意编排的,与现实世界的状况并不相符。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编排并不能真的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和应用语言。只有使用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材料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
最后,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外语的学习绝不只是对另一种语言代码的学习,更不是只要记忆、背诵就可以的。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要让他们掌握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教材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引导他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第四版添加了很多时新的内容,对老师来说,长时间的教授相同的内容一定会感到枯燥。教师的热情对语言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芥末堆:衡量语言类教材优劣的标准是怎样的?
Dr. Frances Boyd:有四点最重要的语言类教材的标准。
1.语言材料选择一定要吸引学生,这又分为三小点。
第一,材料的难度不能太难或太简单,要稍高于学生的水平。既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要让他们在原本的水平上有所进步。
第二,材料的内容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引发思考,才能有真正的学习效果。
第三,语言材料的内容与难度要有阶梯型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2.对老师的帮助。一套好的教材应该让文章、会话、词汇、语法、练习等所有的内容都彼此相互关联,用科学的编排来方便教师的备课与教学。
3.使用真实地语言材料。就如刚才所说,不要为了突出语法而创造例句、挑选文章。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能够遇到、用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真正“有用”起来。
4.教材的设计要具有吸引性,不仅是教材的文章内容内容,版面、插图的设计也要足够吸引学生。
“新时代”的语言教育
芥末堆:作为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语言教育者,能否谈谈同从前相比,现今语言教学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Dr. Frances Boyd: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确实观察到了变化。
第一,从基于语法的教学(grammar based teaching)向基于内容的教学(content based teaching)的转变。过去的语言教学更多围绕语法来展开,我们曾经认为只要掌握语法,就能很好地使用外语。但是,在过去基于语法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很多关于英语的知识,却并不能很好地应用。而在基于内容的教学当中,训练的的不仅仅是语法,还有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地理解、应用这门语言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来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第二,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素质培养的转变。把语言当做知识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的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批判性思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都不可或缺。培生集团的教材,不管是英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对真实语料的使用。在之前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强调过这个问题。在从前,英语课堂中更多地使用为学习者专门改变、创造的语言材料、文章,实际上这也是基于语法的教学理念(grammar based teaching)的体现。而现在,真实、半真实地语言材料已经开始更多的出现在课堂、教材与考试当中。
第四,在线学习,或者说线下课堂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无限多的语言材料,这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性。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的会越来越少,而学生的协作会越来越多,这与翻转课堂的理念十分相似。现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不仅仅应用到英语语言的教育当中,也是教育的大趋势。
芥末堆:学术界对语言教育又有哪些新的观点呢?
Dr. Frances Boyd:这是个很好的角度,虽然这并不完全是我的领域,但是我认为用脑科学的成果来研究、改善语言学习,会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第一点,我要提的是情绪。当我们的身体感知到任何东西时,都会对大脑产生刺激,留下印刻。如果学生对内容不太感兴趣的话,大脑的反应就会很弱,也就很难让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因此,教材和课堂的内容一定要能够给学生正向的刺激,要让他们感兴趣,要产生参与感,才能保证学生对内容的有效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点是联系。我们的内容一定要跟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以学生的生活与兴趣为基础扩展到他们周围的世界。比如说俄罗斯与美国正在谈下一步的火星探索计划,如果要谈论这样宏大的话题,或许可以从去年人气很高的电影《星际穿越》谈起。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是和自己紧密相关的,参与感和代入感非常重要。
第三点,挑战与更丰富的信息刺激。我们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稍稍地高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水平,用较小的难度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不断地要有新信息的出现来激发学生得兴趣。就像微信、WhatsApp这样的社交应用一样,用新鲜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学习上。
另外我想说的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在1956年创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理论,为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标准。而在二十一世纪,他的学生修改了这个认知三角。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底端是一样的,教育的浅层目标始终都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而在高层目标上,新的认知三角出现了变化。在1956年的时候,布鲁姆认为最顶级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评价能力,其次是整合能力。而在2001年,他的学生将二者的位置互换,并将整合能力改为了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21实际,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并以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语言教学中同样如此,对语言知识、单词语法的记忆不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