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训融合破解传统培训弊病
针对以往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效果不明显的窘境,甘肃省会宁县探索建立服务教师成长的教研训融合机制,有效解决教研与培训的职能冲突和教学与培训脱节等实际问题,实现教学中的问题、研究的课题、培训的任务的整合统一,促进教师研学用结合。
统一职能:建立教研训实施框架,理顺运行体系。针对教师培训工作由多股室承担造成的各自为政、零打碎敲以及培训成为教学附带工作的兼职属性等弊端,会宁县成立了教研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教研训办公室,统整管理全县教研训工作;建立学段教研训小组、学科教研训基地和片区教研训点,分学段、分岗位、分学科、分层次设计教研训活动。
整体设计:研制教研训操作指南,规范流程标准。具体操作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学习、研究国家关于教师培训指导意见,并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二是深入县内学校调研,摸清县内教研训需求。经过反复修订,会宁县设计完成了《教研训操作指南》,包括目标、原则、任务、机构、成员、职责、实施、研训管理与配套措施9个板块。
选优培优:培育教研训实施团队,夯实专业功底。定向培养团队核心。一是依标选人,建立“能岗对应”标准和优劳优策优筹制度,激励优秀教师自主申报。二是精准施培,选定培训机构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是两期45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第二阶段是实践指导培训,第三阶段是诊断提高培训。
多途径培养团队成员。一是依托国培进行专项培训。2015年会宁被确定为甘肃省“国培计划”第一批项目县,借机强化与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实施了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等,利用两年时间组建起一支专兼职结合、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县、乡镇片区、学校间均衡的县级教研训团队。二是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补强培训。如针对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相对薄弱的现状,争取到省培项目连续两年对团队中的英语学科教师进行为期15天培训。三是通过任务驱动进行延展性培训。参训前根据实际需求给学员发放《教师研训课程体系建设通知》,向他们提出参训要求;参训中由参训学员对培训过程进行概括性文字实录,选择实用部分纳入校本和县级教师研训。
有序深入:扩展教研训实施项目,构建课程体系。教研训课程设计包括三个层面的设计:一是课程门类设计,由教研训办公室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教师培训的改革意见等统筹规划;二是课程单元设计,由各教研训小组根据学科教学实际分类研制;三是教研训活动设计,由项目实施团队根据参训教师量身定制。
课程按照分岗位要求,共设中小学学科教师、班主任、管理队伍、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研训团队六门研训课程;按照分学科、分学段要求,每门课程又下设相应的类别,如中小学学科教师研训课程下设小学学科、初中学科、高中学科三类教师研训,每一类具体包括课标教材解读、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5个单元。
在项目推进中,我们将参训教师的能力增长与专业需求结合起来,有序扩展研训项目,延伸研训广度和深度,通过实践自主构建“内容适度、方式适宜、效果适应”的分岗、分科、分层研训体系。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训体系,包括县级设计+分级实施+逐项达标的研训模式,岗前集中研训、基地跟岗研训、在岗提高研训的实施流程,捆绑评价+绩效挂钩的过程保障,等等。
教研训融合从点到面构建教师全员自主研训新体系,将走出去、请进来结合起来,自己的现状与外面的经验结合起来,开放引源让一部分优秀教师成长起来成为培训师和领路人,再自主设计和有序实施符合县情的教研训,辐射和带动所有教师成长起来,为区域教师培训贡献了新方案。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12日第15版
作者:赵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