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8日,由贵州省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民族文学》贵州作家培训班暨新时代文学山花高研班在铜仁开班。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石一宁、《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杨玉梅为培训班学员授课,培训班还走进松桃自治县苗王城、铜仁市中南古城采风。
名师授课 剖析文学创作之魂
彭学明的授课主题为《在文学的园地里挖呀挖》,他表示,文学创作者要用“剜烂苹果”的精神,挖掉没有诗意的表达,挖掉内容的空洞虚假,挖掉思想的虚无。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语言要有生气、灵气,要让语言站起来、舞起来、跳起来、飞起来,作品才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浪漫主义是最大的诗意,作品最大的想象力也是作品诗意最好的表现。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文学的激活就是创造想象力。天才的想象力,就是天才的创造力;在挖内容的时候要深刻不要生猛,要生动不要生涩,要思想不要乱想,要精神不要“大神”。文贵在情,情贵在真,要对笔下的人物寄托真情,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作家要有尊严、风骨和责任,耐得住寂寞、心无杂念搞创作,才能创作出记得住、留得下、传得远的经典文学作品。
石一宁以《生活、观念与技巧》为题授课,他围绕生活、观念、技巧是文学创作必须经过的三道关展开讲述。他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作家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过“生活关”。不深入生活不深入采访,一些东西是编不出来的。作家要不断开拓生活面,在自己扎根的生活上深入开掘。
在谈到“观念关”时,石一宁认为,作家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要有正确的文学观。创作要遵循不同体裁的文学观,持有不同观念的作家,就会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作家要坚持正确的文学观,创作出真正可读性和生动性的作品,让作品接受时间的检验。
在谈到“技巧关”时,石一宁认为,优秀的作品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写作技巧要向经典作品学,向优秀作家学,学习他们叙事、语言、塑造人物的技巧。技巧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的情感传达。
创作还要注重题材选择和时间节点,要关注重大题材,关注国之大者,要让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杨玉梅以《作家的责任与文学的魅力漫谈》为题,从文学有力量、作家有情怀、写作有技法等三个方面为学员授课。她从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说起,谈到玛拉沁夫鲜明的民族性与强烈的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特别强调艺术性是文学的生命,民族性和时代性都要通过艺术性传递给读者。杨玉梅希望作者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历史书、哲学书,以此打开自己的眼界。
讲座中,杨玉梅提到了欧阳黔森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带来的感悟与震撼,她认为作家应有的情怀包括家国情怀、宽广的胸怀和真心、爱心、善心、细心、耐心及吃苦精神、创新意识,要经过多年中短篇写作的经验积累,再过渡到长篇小说创作才是最佳的一条道路。文学创作是在创造精神食粮,是引导别人,塑造灵魂,作家下笔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行走采风 丰富创作源泉
培训期间,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学员组成“到人民中去——贵州作家基层行”采风团到松桃自治县苗王城、铜仁市中南古城进行采风。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石一宁,贵州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长锁,《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贵州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宏,铜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钟亮,铜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周慈,《民族文学》贵州作家培训班暨新时代文学山花高研班学员、松桃有关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采风。
在苗王城,采风团深入苗王城古巷,对苗族傩文化、刺绣文化,民族音乐、舞蹈、民间绝技等进行了了解、采访和互动,大家无不感叹于苗族文化的传奇,赞美于正大乡文旅融合的发展。
走进中南门古城,采风团一行对古城内的四合大院、古巷道、天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被称为铜仁文学地标的欧阳黔森文学馆了解作家欧阳黔森的创作经历和文学成就,感受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学员们表示,这次采风为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繁华下的古城里,让人探寻到一个时空交错的历史空间,一幅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宏伟画卷立体展开。
“走进苗王城和中南古城,我收获很大,感受到了松桃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把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作品中。”培训班学员李世成说。
看到铜仁市文旅融合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了解到采风团成员不管是培训还是采风都有很大收获后,贵州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长锁说,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作家们要深入开掘、充分表现,生动讲述恢宏大气的贵州故事、铜仁故事,全方位观照新时代的奋斗成就,用更多优秀作品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创作出属于新时代的新史诗,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文学的力量。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赵姗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