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办学校在情绪教育上的缺失,安洋也有同感:“学校老师没有时间帮家长哄一个小朋友,孩子要是不自信,不喜欢主动积极表现的话,可能一学期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有人认为‘高情商’就是‘口是心非、八面玲珑’,这些理解都不对。”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从1996年开始研究情商,她认为中国社会对“情商”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儿童情商训练师资质没有统一标准,对国内情商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尚不充足,情商课程进入公办教育体系往往浅尝辄止……
“美国好的情商机构如果说自己的课程有效果,一定是有科研论文的,在国内,我没找到任何一家机构有这样的论文背书。”李博曾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助理,研究过国际上的情商课程、行业规范及科研证据。
小学生们在“今天你微笑了吗?”活动中做笑脸(资料图)。 (IC photo/图)
约10平方米的教室里,五彩的立方体玩具立在胶垫上,不同侧面分别画着喜怒哀惧的表情。2019年6月16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某儿童情商乐园内,5岁男孩升升体验了一堂情商课。
老师先和他做了一场情绪游戏,规则是:升升抛起立方体玩具,落地后朝上的那一面是什么表情,他就模仿出同样的表情。
小手臂一抬,升升抛出了一个哭泣的表情,他立即用手揉了揉眼睛,做哭泣状。
“你因为什么事伤心呀?”老师问他。
“因为爸爸去上班了,所以伤心。”升升回答。
接着,升升又抛出一个愤怒的表情,老师提醒他:“这个时候呢,就要让你的情绪放一放。”
游戏结束之后,老师给升升讲了一个关于“咒语”的故事,并教生气的小朋友:“收收情绪,所有情绪马上就要过去了!”
“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成了那堂体验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情商培训课正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南方周末统计,目前北京已有三十多家情商培训机构。早在2014年,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儿童情商教育调研报告显示,78%的中国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
随着热度而来的也有争议:儿童情商训练师资质没有统一标准,对国内情商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尚不充足,情商课程进入公办教育体系往往浅尝辄止……
两类家长
“情商”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于1991年提出。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商》一书,指出情商至少与智商一样重要,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是情商的主要内涵。
1994年,美国公益组织CASEL(学业、社交、情绪学习协会)正式确定了SEL(社会情绪能力学习)项目,推动美国公立学校对儿童情商的培养。
中国引入美国的SEL课程后,围绕情商训练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逐渐发展起来。
据北京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情商训练师方铮的观察,到培训机构寻求帮助的家长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本身有较好的育儿理念,希望借助更系统性的训练来为孩子的教育锦上添花,另一类初为人父母,在育儿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疑惑,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来解决。
深圳的安洋属于后者,她本人就是一家幼儿园园长,曾在幼儿园当过17年老师,但面对7岁的儿子皓皓时,却有挫败感。
皓皓就在妈妈的幼儿园里上学,言传身教似乎更方便直接。但由于安洋工作太忙,孩子在家由老人照顾,在幼儿园由老师看管。无论在哪里, 皓皓都能得到宠爱。随着孩子一步步成长,安洋发现皓皓脾气变得很坏,不自信、输不起。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踩气球游戏时,每当气球被踩坏,皓皓都要哭好久才能缓过来。老人平时会跟他说“妈妈是园长,你要怎么怎么样……”这种话,“可能他就会有种优越感,觉得大家必须让着他。”安洋分析,孩子的性格不是偶然形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
当安洋发现孩子遇到问题时,她开始在国内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016年,她带儿子到美国参加了一个半月SEL集训,2018年4月,在上海报名参加了一年儿童情商课程。这个夏天,她又带孩子参加了儿童情商夏令营。
安洋说她渐渐看到了皓皓的变化。在2018年一次童话剧表演中,有人问皓皓为什么没有演主角,他回答:“因为演主角的小朋友个子小小的,英文很好,更适合那个角色。我很会管理别的小朋友,所以我要演小动物的爸爸。”
安洋觉得孩子“现在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也能接受别的小朋友的优点,以前是不会的” 。
同样是在2018年,远在北京的罗敬也给刚上幼儿园的儿子报了一家儿童情商机构的课程,因为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很抗拒,甚至大哭。他希望通过培训,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融入环境。
罗敬注意到,如果孩子情绪方面存在问题,在幼儿园很难得到帮助,幼儿园的老师会把哭的孩子抱出教室,等不哭了再带回去,以免打扰到其他孩子,“对孩子来说,这可能会是刺激到他的事情,他心里有委屈,但又不敢哭,还会觉得被带出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
对于公办学校在情绪教育上的缺失,安洋也有同感:“学校老师没有时间帮家长哄一个小朋友,孩子要是不自信,不喜欢主动积极表现的话,可能一学期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这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安洋、罗敬一样,开始寻找各类情商培训机构。
一周一节课
半年学费9880元
认识和表达情绪训练是情商课的入门课程。不同的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咒语”或口诀,以帮助孩子疏导负性情绪,诸如“不生气,不生气,一二三四五六七”之类。
“此外还有人际管理、体验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同理心、社交技巧等授课内容。”北京某情商培训机构一老师介绍,有关交朋友的步骤,他们的理论就是提出请求、真心地帮助、真诚地赞美、自我介绍、打招呼这五步,“但不可能让小孩子背书,所以会用一些道具教给他,把整个流程走几遍,锻炼多次就形成行为习惯了” 。
该机构,一堂课是90分钟,其中70分钟给孩子上课,另20分钟是给家长上课。前述老师解释,给家长上的主要是理论课,给孩子上的主要是行动课,这样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也可以互动。
“给孩子上课时,家长是不能观看的。”训练师解释,这是为了防止外界干扰影响教学效果,不过,每节课后训练师会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
上过体验课之后,如果参加正式培训,每个学员每周需上一次课,半年学费9880元,加上500元的注册费,共一万多。此后还有“批判性思维”“谈判高手”等辅修课程,上完第一阶段课程后若要继续学习,每阶段仍要交费约一万元。
训练师告诉南方周末,目前,他们的“乐园”共有一百多名学员,半年收的学费即可超过一百万元。新建一个乐园需向总公司交纳建园指导费、年度管理费和课程引进费等,通过这种“加盟”的模式,儿童情商培训机构已蔓延到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
“有人认为‘高情商’是‘口是心非、八面玲珑’,这些理解都不对。”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从1996年开始研究情商,她认为中国社会对“情商”的理解存在着误区,“真正的情商是一个人有能力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懂得理解、尊重别人,以及很好地与别人一起合作共赢” 。
张怡筠认为,情商就是一个人的社会情绪胜任力,6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期,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快速发展,成长经验会形成大脑神经体系以及它的反应模式。
早期情商培养一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1997年6月18日,以“情商智商双向开发”为办学思想的武汉情智学校成立,《中国教育年鉴》显示,自1997年到21世纪初,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成为德育和素质教育讨论中常出现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商培养类读物开始出现,只是还未出现系统的课程体系。
21世纪后,儿童情商培训机构的市场开发和品牌竞争开始了。2007年到2014年,儿童情商培训机构的市场活跃度达到高峰,一些涉及儿童心理咨询、学习能力培养、社会发展能力、口才培养等的培训机构都打出情商培训的旗号。
情商训练师资质尚无标准
随着情商培训机构的活跃,针对训练师的培训业务也应运而生。
2016年,情商师吴蕾入股长沙某教育机构,该机构在接下去三期培训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学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儿童情商指导顾问培训证书,证书由人社部相关机构颁发。
该教育机构从北京西城区金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获得了培训授权,在人社部教育培训网上可以查到,这类培训属于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与金童学校联合开展的项目,各地符合条件的情商培训机构交费后都可以从金童学校获得加盟授权,获得的证书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
金童学校工作人员称,儿童情商培训机构只要有可容纳30个以上学员的教室和两个以上已拿到证书的教师,就可以申请加盟,通过审核后上交28000元加盟费即可。
不过,在人社部职业资格证书目录里,尚没有跟情商训练师相关的项目。南方周末致电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询问“培训证书”的性质,工作人员表示,不在国家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录里的证书大体上就是不合规的。
和金童学校合作的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给出的解释是,该机构颁发的是“培训证书”,并非“职业资格证”,只能证明某人参加过培训,考试合格了,和就业的入门考试没有关系。
南方周末了解到,目前,儿童情商培训行业还没有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业也没有行业标准,但行业自有一套规则,有些机构自己进行师资培训,颁发培训证书。
“有的证书比较虚。”曾在南昌东学儿童素质发展中心做过三年情商训练师的李一方说,“证书都是自己颁发的,搞一下设计,然后加个好听点的title:‘国际XX师’,都没有含金量的。”
认识到证书的性质后,吴蕾已决定退出儿童情商指导顾问的培训工作。虽然看到过市场上种种生搬硬套课程的行业乱象,但吴蕾始终认为,评判机构和教师的资格是很市场化的,而市场是很现实的,“能够拿证不代表能上岗,你开的课有多少人来听,多少人买单,才能证明你的实力” 。
课程落地难
不同于中国的儿童情商培训主要在校外进行,在美国,社会情绪能力学习早已是公办学校课程的一部分。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为SEL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张梦麒是教育新媒体“爸爸真棒”的联合创始人,2013年,她和丈夫、儿子一起去了美国。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别人的微表情分辨不清。
张梦麒随后让儿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情商补习班,由学校心理学老师负责上课,不需要额外付费。开课之前,老师也对家长进行了简单指导,并把教学计划和推荐的阅读资料发给家长学习。
尽管情商教育在美国已经很普遍,但课程引入中国十余年来,因国情和文化差异等,课程落地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了适应国内环境,多家机构不断进行课程创新。
2013年,南京六合区曾在40所小学和20所初中开展情商教育,三万多名学生人手一本当地教育专家编写的《情商知识读本》,据《现代快报》当时报道,“试点后可能在全南京市甚至更大范围推广”。但此事再无后续,读本的主编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谷力告诉南方周末,课程上了两年后,由于区领导易人,没再进行下去。
“我国义务教育中已经有心理健康教育了,情商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的内容。”说起公办学校中的情商教育,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时进这样解释。
“一个独立的脱离于整个环境的情商培训,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很难取得特别好的效果。”不过孙时进也认为,给孩子做一些基本的训练还是需要的,但是要科学评估、寓教于乐,融入生活之中。
张怡筠情商工作室以情商课程研发为主,2007年建立了青少年情商课程体系,2011到2016年,研发了一整套2-6岁的幼儿情商培养体系。在幼教“高地”上海,张怡筠工作室已经为超过30所幼儿园提供课程,派培训师前去培训幼儿园老师,这些幼师每周或半个月会给孩子上一次情商课。
在这一过程中,张怡筠带领团队花两年时间完成了此前十到十五年科学文献上的调研和综述,此后,她又在上海11所幼儿园做在地化的研究。“市场上研发情商课程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不专业。”她说,“很多人是半路出家,不懂心理学和情商,他们只是觉得幼儿的东西应该很简单,做法比较不专业。”
而在美国,为了论证课程效果,CASEL和合作的研究者们于20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总结了82个培训项目,涉及从幼儿园到高中共计97000个学生,考查了培训之后半年到18年的培训效果。结果发现,学生接受培训三年半以后,学业成绩比没有培训的学生高了13%,对自己、他人及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更少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美国好的情商机构如果说自己的课程有效果,一定是有科研论文的,在国内,我没找到任何一家机构有这样的论文背书。”李博曾是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助理,研究过国际上的情商课程、行业规范及科研证据。他对国内情商课的效果论证提出了质疑,但他也认为:“很多时候,课程设计者凭借直觉或者人类共有的经验可以设计出非常好的课程,这些课程可能还等不到科学来证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安洋、皓皓、罗敬、方铮、李博为化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吕银玲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