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培养教师的场所。一所学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办学质量要稳步提升,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笔者作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走访了一些乡村项目学校,针对教师的职后培训问题,思考可行的方法路径,探索适合当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自培之路。
直面困境:“走出去”培训模式“水土不服”。在民族地区,大多数学校规模相对较小,教师外出培训存在着诸多困难。例如,存在村镇中小学经费不足、编制较紧;城乡教育差异明显,采取“统一地点,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的培训模式,难以照顾到学校与教师的个体差异,培训效益低下;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可操作教学实践培训缺乏等问题。鉴于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适当弱化学校以外的菜单式“外控”培训,将培训更多地下移到学校,下移进课堂。
势在必行:乡村教师培训依托校本资源。教师的内在成长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提炼、感悟。因此,最好的培训就是同年段、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评课,进行听课借鉴,反思矫正。教师校本自培,就是源于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需要,由受训学校科学规划与主动实施的,教师自主参与并以个体自学、校内培训为主的教师进修活动。校本自培基于学校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源于教师成长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要,提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场所就是教师进修提高的主战场。注重教师通过“培”而提升“自”,注重学校通过“培”而发展“自”。
脚踏实地:校本自培唤醒学校自身活力。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智慧,实用性很强,是土生土长的优质培训资源。我们可以引导部分优秀教师由实践找理论,为方法溯源头,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更好发展。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与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高中三个年级每月各开展一次,由台江县民族中学选择课题,凯里一中派出18位教师,分别进行上课、评课,台江县民族中学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教师在校本自培的过程中成长迅速。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冗渡镇冗洪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近年来,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各小学第一名。这得益于他们坚持教师校本自培的良好教研氛围。语文、数学等学科,每周一个下午在学生课程结束后,开展历时两个小时左右的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常抓不懈。
适合自己学校教师的培训才是最好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应该潜心研究教学,找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更多的结合点,指导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让“校本自培”在乡村绽放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
来源: 中国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