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同行业的公司之间,多少都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培训教材进行借鉴。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对友商的产品培训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让其真正成为适合自己的培训教材?
本文是2019年2月推送的第36篇干货,计4387字,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亓文凯
来源 | 亓官文凯(ID:gh_a62719c86210)
因行业属性,产品培训教材需要发给代理商、销售人员,因此获得友商教材并不困难。
但同行业中,产品培训教材是否有对比性?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又应该如何复盘提高?
以下,请享用~
1
一个经典案例
周一,VP跟我说,即将发布的新品对公司非常重要,工作重点是如何把培训工作做好,可以参考“友商”X X X 产品的培训教材。
坦率说,前两年我就对友商的培训进行过专门研究,套路已经烂熟于心,且将其吸收转化后早为我所用,难道友商“变招”了?也没听说哪位业界大神空降友商啊。
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我拿到了友商的培训教材PPT,迅速看了一遍课程概览,心中蹦出一句话——“闹心的友商培训组”。
可以确定,这份教材设计时,既没用ADDIE模型设计,也没用混合教学方法,且学习目标设置混乱,甚至连总分总的结构也没看到;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就不用想了。
如果硬要找一个优点,就是符合了最最基本的成人教学原理,提炼了众多知识点的记忆口诀,并把口诀拟人化。然而,当产品卖点繁多时,提炼口诀帮助学员记忆,只是产品培训的基本技术。
“这不是我们前两年用过的套路吗?”团队成员皱着眉头跟我说,“而且就教材来说,没有区分学员难度,技术术语解释晦涩,图文排列也不统一,知识点来回跳转。这要是我们做的,要让你骂死。”
但与此同时,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却发信息给我:“这份培训教材不错。”我顿感无言以对。
本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态,我和团队一起重新设计了产品培训教材(花了很长时间做团队思想工作)。除了针对知识点提炼记忆口诀外,简化了教材内容,把公司要传递的新品信息也融入在课程中,并专门美化了版式及颜色。
教材发出后,所有业务部门都说:“这次的教材做的有意思,有气势”;一线同学们说:“这个教材好用好背,看着提气”;而培训团队看着这个教材充满疑虑,说等等再做评价。
3天后,朋友发给我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内容是友商培训组讨论我们此次的新教材,开头一句话是“老板让我们看看友商这个教材,做一下分析好好学习。”聊天的结尾是“闹心的友商培训组!!!”
唉~~我去!
2
为何产品培训对比少?
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各公司会对战略策略、产品市场、渠道策略进行充分对比,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进行数据收集或分析,但产品培训的对比非常少且缺乏标准,原因如下:
对比层次浅,产品培训地位不高
同行业产品培训教材,对比往往倾向于产品口号对比、版面对比、形式对比,很少去对比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设定、教材运用合理度,教材完善性等。
深层次原因在于:
产品培训的部门,架构通常设置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对于成人学习技术的科学运用没有兴趣,只关心业务结果;
掌握成人学习技术的培训部门,通常不做产品培训,认为这是最简单的培训,不需要动用专业资源来设计。
所以也会产生一种怪象,做产品培训的从业者,薪酬往往低于通用力培训从业者,更低于领导力培训从业者。
只对比教材,忽略全培训流程
新产品上市培训,本质上是培训项目,培训教材仅仅是项目中的组成部分。但行业对比,往往只对比教材,不对比培训全流程,完全忽视了项目设计运营、学习氛围营造、学以致用转化、学习手段搭配是否科学。
只对比培训教材的原因是,教材最容易获取,也容易为业务部门理解。
使用产品发布会PPT 进行加工,重新组合形成培训教材,是产品培训常用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粗颗粒度的加工,看似高效的做法,才无法赢得业务部门的尊重,因为这种教材中没有体现培训部门的专业价值(培训部门在产品培训中专业价值体系,后面专门论述)。
培训用尽十分力,不及终端一句话
每一次产品培训,从项目设计到教材制作,从讲师认证到终端覆盖,工作繁杂,培训效果如何?纵使培训部门写出完善的培训评估报告,证明覆盖场次、检核次数等数据罗列,也抵不过一次巡店。
渠道总监巡店说:“卖点讲得断断续续,一问竞品就什么都不会,你们怎么培训的?”
研发总监巡店:“这个技术花了好多人力物力才做出来,结果你们终端销售一点没讲,你们怎么培训的?”
服务总监巡店:“讲产品的时候一点都不自信,你们没培训文化强化信心吗?”每个产品培训人听到这些质疑,都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培训。
奉劝大家千万不要产生负能量,只需要问问自己,被检核到的人员,在培训人员中占多少比例;被检核的点,是否是这次设计之中的重点。
如果是小概率事件,继续坚持即可,不用辩解;如果是大概率事件,就需要反思项目设计,并灵活调整计划,采取补救措施了。
记住,不要和业务部门争辩,大公司多渠道多产品,有人员没有培训到位是大概率事件,必然事件,巡店抽查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业务培训部门应该专注于概率的提升或降低,每一次都比上次一的概率有所改善即可。
为什么不建议和业务部门争辩?
因为培训作用于终端结果的过程漫长,不容易证明。产品培训的悖论在于,给终端的提成利益高于行业,即使员工未接受培训,趋利性也会使其自驱学习;反之亦然。即使设计再完善的培训,也无法抗衡趋利性。而产品策略趋利性不足时,又恰恰最依赖培训。
业务部门通常不关心培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一切学习技术最终要推动业务成绩不断达成。而不争辩不代表不作为。所以,培训部门可以定期收集友商的培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并形成报告后,向业务部门逐渐施加影响。可以是分析会,可以是报告会,最佳方式是在产品上市之前的策划会及阶段性的复盘会,展示培训对比分析,变被动为主动。
3
如何评价业务培训部门专业度?
产品培训中,评价业务培训部门是否专业,体现在以下5点:
理解产品,语言重构
培训部门切记不要照搬产品发布会或产品经理分析报告,重新排版后生成培训教材。发布会面向媒体与社会,分析报告面向行业与渠道,而培训教材仅面向员工,因此不能粗加工。
产品培训教材,需要深度访谈产品经理,理解产品定义、客群,设计语言,功能取舍,技术突破等。在基于对学员了解的基础上,对专业术语进行加工,语言既要考虑到学员的接受程度,又要考虑到转化为语言后顾客的接受程度,同时还要保证准确传达公司的意图。因此,撰写一个产品培训最好的场所,在一线。理解产品,重构语言也是培训部门的专业体现之一。
因材施教,分解难度
一线销售的流失率高于管理层,因此产品专家和小白会同时存在一个培训场所;传统做法分人培训,在注重效率与费用的公司通常无法实现。
因此产生的难题在于,教材的难易程度如何确定?浅显易懂,专家说教材废话太多;深入浅出小白说还是看不懂。
根据教学设计原理,建议教材的难度略高于小白的知识掌握度即可。检验方法也很简单,培训部门拿着教材,在公司里找一个非销售无经验的同事试验教学,看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可参照教学目标ABCD法则),并以此为标准不断改进。
专家的教材可以深入,放在附录里,并标注资深员工阅读或专家学习用,即满足因才施教,还满足专家的虚荣心。专家教材占比,可控制在整体篇幅的5~8%。
实战提炼,赋能实战
可否召集TOP销售来制作教材?这样不是最实战吗?从业期间我尝试过多次,都不成功,效果极其不理想。
原因是,好的销售并不是好教练,自己会做和教会他人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培训部门可以对TOP销售进行观察总结提炼,或对TOP销售赋能学习技术,但决不能直接上手制作教材。
另外一种方法,培训部门定期下一线进行销售,把自己培养成TOP销售,这样既掌握学习技术,又有实战经验,还有销售业绩做背书,教材实用性被质疑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但此类方法在B2B,或打单的销售型企业中,不易推广。
科学训练,授人以渔
产品培训的点非常多,公司希望每一个销售都能牢记并灵活运用,因此需要符合“成人学遗忘曲线”的规律,并进行科学的干预。
新产品如果涉及大量的新技术与名词,可以设计预习材料,分周复习材料和学习项目,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同样可以在一线提取优秀销售方法或话术进行传播,刺激旧知识点。
但提取话术时,要注意知识边界与适用性,话术的因果关系等问题,不能简单提取。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教会每个学员成人学习的技术和诀窍,在培训的预设时间内,可以留出10%的面授时间,来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
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很多人认为产品培训是卖点讲解。苏格拉底早就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最高效的教学,是点燃学员对于学习的乐趣。
趋利性是点燃学习乐趣的最直接方法。在没有趋利性的前提下,培训部门就要认真设计产品学习的乐趣,其最浅层的激活是完成学习的奖励,高层的点燃是发觉学习的乐趣。
在产品培训中点燃乐趣,需要设计产品背后的故事,重塑销售的意义,设置挑战类活动等。一个点燃,是最高效的自驱学习,也是最难设计的培训,还是最检验专业性与企业理解力的培训。
4
番外篇:跳槽的友商培训总监
正在我奋笔疾书痛斥“闹心的友商培训组”时,招聘部门的同学打来电话说:“之前应聘的那个友商的培训总监,已经同意降职降薪来公司了,但还有些细节想再沟通。”
当晚和这位候选人通话解疑答惑,我问他:“你现在供职的企业风头正劲,为什么会接受降职降薪来我们公司?”
候选人犹豫了一下说:“要听真话吗?”
“当然!”
“我现在的老板,把你们做的每个产品教材都发给我们培训组,让我仔细研究,还让我去店里观摩,每个教材都发给我。靠!我天天心里骂-闹心的友商培训组,骂着骂着,我就想,干脆我也来你们这里吧,这样才是真正学习!”
唉~我去,开篇提到的那个教材,就是他做的。
闹心的友商培训组!
>> 后记
“产品培训教材,谁来评估最合适呢?”此文首位读者问我,业务部门不懂学习技术,培训部门价值链证明漫长,怎么客观地看待培训教材的专业性?
“已经离职的产品培训人。”我回答,“他们既了解行业,也了解公司和一线,同时懂学习技术,因为已离职,和你没有了利益关系,所以肯说真话,不会自嗨。”
读者问:“很新颖啊,你试过吗?”
答:“刚试过,提了15条修改意见找出来9个错误,一点没留情面。”
“哦,这种关系你怎么维护的?”
“经常组织聚餐,请大家吃饭。”
“很土的办法,但管用,互联网公司就是贴心,这种预算都有。”
“谁告诉你部门有这种预算,我都是写文章挣稿费来买单的。”
本文来源于亓官文凯(ID:gh_a62719c86210)。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如何让新员工快速融入“狼群”,华为有话要说
大多数人的平庸,来自于极差的执行力
制作知识地图很难?这些工具化难为易,而且,人人学得会!
要考验员工的品性,不妨先跟Ta下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