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图文无关)。 章振乐供图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图文无关)。 章振乐供图
中新网杭州5月27日电 题:浙江义务教育阶段线下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
作者 王题题
从去年9月1日“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以来,距今已有大半年,那么,孩子们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近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浙江省政府关于该省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称“双减”)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图文无关)。 章振乐供图
根据报告显示,目前,浙江省“双减”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该省8107家义务教育阶段线下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清零”,非寄宿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开设课后服务,“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校园”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不仅如此,报告还梳理了“双减”以来浙江省取得的多方面成效。
例如,在强化学校减负提质上,浙江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使学生负担有效减轻,还建成了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2400多所,全面推动家校协同。
而在强化校外培训治理上,浙江从减数量、严管理、控风险等三方面着手,分别整改或取缔问题学科类机构1569家、问题非学科类机构1826家,有效遏制校外培训“野蛮生长”。
“双减”其实并不只提出“减”的要求,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有更多需要“增”的领域。
作者了解到,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浙江还通过完善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广泛开展学生体育艺术和劳动活动、积极拓展校外素质教育资源供给渠道等,创造有利条件,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在同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实现了“双减”工作六个“全国率先”。即率先制定出台“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印发课后服务实施意见,率先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准入标准,率先实施“营转非”“学转非”,率先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鉴别,率先探索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
而在“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浙江也看到其不足之处,如在完善学校教学和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地方出现了非学科培训肆意涨价、过度销售、制造焦虑的做法。
为此,接下来,浙江将探索建立发现、辨别、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的闭环机制,在学业负担上做减法、在素质教育上做加法,全面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动“双减”往深处走、往实处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