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笔者获悉,为期4天的清远市2023年第二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培训班圆满落幕。此次培训采取“理论+实践”“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旨在提升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其中,理论培训课将政策法规解读、工作经验分享与现场教学并进,内容丰富、指导性和操作性强;实践课以“走出去”实地观摩形式,让学员沉浸式体验学习垃圾分类工作技巧。来自全市各县(市、区)、部分镇街共56名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者集中“充电”。
“请进来”学经验,理论解读与案例分享并进
培训班共设有7门课程,培训内容主要为《垃圾分类与时代精神》和《垃圾分类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与创新》解读、《厨余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与运营管理》、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经验及《广州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案例》分享等,还有针对各县(市、区)短板弱项的分析和国考系统的填报解读。
“我们组织此次培训学习,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业务知识培训课程,促进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业务水平提升。”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清远城市垃圾分类存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需进一步落实、厨余垃圾分类实效不明显、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短板。
针对问题短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志红讲解的《垃圾分类与时代精神》,让学员们充分了解垃圾分类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广州市城矿协会的专家们讲解的《垃圾分类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与创新》及《广州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案例》,启发学员们推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新思路;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部长刘陈希分享的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经验以及讲解《厨余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与运营管理》,助力破解清远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题。
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在开班仪式上强调,学员们要利用这次培训的机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提升清远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走出去”拓思路,实地观摩学习先进做法
除了课堂培训,实地教学也是精心谋划的,学员们先后现场参观清城区的居住小区及厨余垃圾预处理设施设备。
在豪源美居小区,学员们看到小区试行真分类,通过桶边督导,倡导破袋分类投放。小区设置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定位均是业主出行的主要通道。同时,通过积分兑换、张贴红黑榜等激励方式,提高居民垃圾破袋分类投放参与率。4月份开始试点以后居民自主投放人数从102人次/月至最高491人次/月,数据在稳步增长。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放置指定地点,与横荷街道环卫收运进行接驳,实现厨余垃圾分类收运。
在清城区家庭厨余垃圾预处理站,学员们看到该站位于莲塘中转站内,占地面积为25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为9.8吨。设备采用预处理技术,主要由自动分选一体机、油水渣三相分离系统、电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负压新风除臭系统和垃圾桶自动清洗系统六部分组成。目前,每天预处理的家庭厨余垃圾约为1.5吨,处理后会及时将垃圾运至莲塘中转站,并对站内进行冲洗,确保预处理站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无异味影响。
另外,此次培训安排了一天的广州“取经”之旅中,培训学员们现场观摩学习了广州市越秀区黄花街垃圾分类主题博览园、天河区元岗智汇Park创意产业园和海珠区滨江街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路线,学习了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运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经验和做法,并进行现场交流。
“搭平台”交流,汇集金点子推进垃圾分类
“经过老师系统的总结归纳,工作方向更为清晰。”“厨余垃圾这样处理,方便又环保,我们也可以考虑引入推广!”“豪源美居小区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很高,这个奖励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垃圾分类也可以很智能、很时尚,这个科技创新应用很有借鉴意义。”
培训课程期间,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踊跃与培训老师、先进地区经验代表交流沟通。
培训的最后一天,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安排了一期学员论坛,为各县(市、区)提供一个集中交流与学习借鉴的平台。各县(市、区)带队领导结合本次培训学习所思所想所获,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我们开展培训一方面是希望工作人员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搭建平台了解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学习也是清远市各县(市、区)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在学习中互相启发,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通过本期培训班,产生共同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培训班结束后,将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在学习中提升工作,在工作中检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把学习成果转换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力推动清远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南方+记者 黄剑琴
通讯员 清分类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剑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