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王世卓 王彦国
“如果说一宗案件是一部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侦探书,那么翻开第一页,通常从物证引发思考。将痕迹物证中的信息一条条套在嫌疑人身上,建立嫌疑人与犯罪现场之间的证据线索联系,即以物定向、以物定人。正所谓‘物’里寻‘线’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武警海警学院物证技术教研室主任王圣江的开场白,赢得张杰和培训班其他学员阵阵掌声。
这是武警海警学院转隶以来,首次承办海警执法业务岗位资格培训任务。
自2018年7月1日起,随着中国海警转型重塑,武警海警学院立足海警人才培养实际,紧贴教学大纲要求,开设执法基础、执法技能、执法实践等专业化课程,积极提升教战能力,努力锻造一支与海警职责使命相匹配、有效应对海上犯罪形势、打击违法活动的执法队伍。
张杰2004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法学院,在家乡的区政府办公室从事政府法制和行政事务工作多年。2011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张杰工作地点从洪泽湖畔转至北部湾海区,从此与海结缘。2019年6月,张杰正式脱下“海监蓝”,换上“橄榄绿”。
“事非经历不知难,以前从事的工作多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单一业务,现在要面对大量海上缉私、海洋渔业、缉毒禁毒等刑事侦查类案件。”转入新赛道的张杰先后在属地海警局执法办案队、海警工作站、海警舰艇等岗位历练。
奔波在查缉一线,张杰逐渐发现自己的业务短板。
如何进行现场勘查、开展讯问、制作笔录?抵达涉案船舶后,应该先用执法记录仪现场取证,还是先调取监控视频资料?如何界定走私类、涉砂类、涉渔类、治安类等案件管辖分工?行刑衔接案件应注意哪些热点难点?
面对海上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张杰从头学起,逐一实现零突破。
武警海警学院执法业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中国海警各条战线。这次培训,他们既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刑事侦查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又学习现场勘查、侦查讯问、物证技术、情报分析等海上刑事执法实操检验。
在培训班学习过程中,武警海警学院多次组织学员前往驻地公安机关参观见学、参与联合执法行动,张杰和学员们逐渐熟悉了在职能交叉领域进行分工协作的细节把控,明白了海上区域力量整体运用的特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