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八大中心功能,同时在本届特区政府第一份《施政报告》和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中,亦对应国家的规划,不仅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更明确提出针对性的各类职业培训课程和应用学位课程。我丝毫不怀疑香港特区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毫不吝啬,亦丝毫不担心香港各类教育机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各级专业培训和教育。如果说,本地就业市场存在“有工无人做”的情况,同样道理,本地教育状况一样存在“有书无人读”的情况,即是说,其实有足够的各级教育学额,而且选择也愈来愈多,但真正入读的人数却未如理想。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老生常谈的出生率下降和移民因素造成学生人数下降之外,有一个好重要但往往被忽略了的因素,就是我们可以从宏观来规划人次需求和人次教育培训,但从青年学生个人的微观层面来讲,未必愿意配合宏观的人才规划,始终这是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正如一首歌唱道:“莫道你在选择人,人亦能选择你。”讲得坦白些,我们有八大产业的人才需求和培训规划,但不等于青年学生的职业人生规划就自动向着这八大产业的人才行业自动对号入座,自动去参与进修培训,自动去入行。所谓人才错配,未必因为教育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各行各业的需要,更多是因为好多青年人根本不想入行。
生涯规划工作需加强
撇除少数有躺平想法的青年人,青年人对于入行尤其职业培训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工字不出头”的传统观念作祟,二是对于各行业发展前景了解不足,也就是说,生涯规划的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
第一,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共创明teen”计划的价值,正在于帮助㓥房学生拓阔视野。帮助基层青年学生,开拓他们的事业职业眼光,突破其自身家庭在职业辅导方面的局限性,所以特区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计划规模。
第二,吸引内地和海外人才,对本地青年起到良性竞争的刺激作用,即是管理学所讲的“鲶鱼效应”。扩大本港自资院校包括学士学位、副学位课程对内地和海外的招生比例,打破目前10%的招生限制,容许自资院校录取更多内地和海外的自资学费的学生来香港接受各类专业培训,用内地和海外的自资学生来补充香港各级专业人才的不足,让香港教育真正走向区域教育枢纽的地位,同时也透过非本地学生的良性竞争,用内地的说法,就是“倒逼”香港的教育和学生提升。
第三,认真推广STEAM教育的课程化,从立法会研究部在本年4月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其实香港、韩国和新加坡在STEAM教育水平方面,都是叮当马头,但显然韩国和新加坡在这方面更加进取。未来各行业的发展,势必愈来愈科技化,创新科技化,创新科技必然成为与中英文一样重要的第三语言和基础学科。学好创新科技,不愁在不同行业之间华丽转身,增加了职业发展的多元选择空间,自然更贴近当今青年人的“斜杠slash”职业人生价值观,更容易吸引更多人入行!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