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 冯琪)作为浙江省“双减”工作试点地市,2月28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介绍该市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情况。据介绍,试点以来,金华市1124家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现有204家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4547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双减”以来,该市家庭学科类校外培训总支出从9.04亿元下降至0.83亿元,减少91.8%;学生家长满意率达98%以上。
共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典型案例209起
据介绍,金华市早在2021年8月出台“双减”方案时,就明确要求面向学前、普通高中学生的培训机构参照义务教育段管理。在工作中,该市组建专班实体快速推进落实,将查处违规办学、开展校外培训广告治理、信访舆情处置等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教育、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开展的综合执法中,截至目前,金华市共开展联合检查校外培训机构17073家次。
打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的工作中,金华市重点查处6类违规行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违反培训时间、培训场所设置要求进行学科培训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学科培训的;开展“一对一”等各类隐形变异学科培训的;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学科培训的;中小学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和大学生违规进行学科培训的;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和不符合消防要求进行学科培训的。
其中,经过11次蹲守,2021年12月11日,金华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在金东区金都美苑小区查处由一名杭州教师组织的无办学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非法办学窝点,现场共有31名初中生正在接受补课,同时还有部分第二批学生在等候补课,当场予以取缔。截至目前,金华市共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典型案例209起。
培训机构转型方面,2021年12月22日,金华市“双减”专班举办交接仪式,将已转型的617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移交给文旅、科技、体育、卫健等部门。进一步理顺各职能部门权责,形成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治理模式,为深入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数字化监管机制 防机构“卷钱跑路”
在试点中,金华市开展“精准化”收费监管。将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执行情况、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等情况纳入收费监管范围。
首先,该市建立了存量资金监管机制。教育部门收集存量培训机构银行账户信息清单,人民银行根据清单查看培训机构近三年账户收支情况并测算单日、单月大额动账预警标准,与教育部门协商后确定预警标准并告知各银行。要求培训机构在原开户行开设预收学费专用监管账户,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存量资金账户,落实“最低余额+大额动账预警”监管要求,根据核定标准调整网银支付限额,及时监测账户大额资金异动情况,第一时间进行风险研判。
比如,2021年12月,金东区芒果钩钩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等3家由学科类转型为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达到设定的15000元最低余额,账户被冻结,因需要缴纳员工社保和发放工资申请解冻,属地教育部门在核实有关情况后对低风险机构资金账户予以解冻。
其次,金华市建立数字化监管机制,研发“双减通”管理平台。要求转登、转型、新增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双减通”平台报备资金账户,通过“一周一消”等分期支付形式,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截至目前,纳入平台监管的学科类培训机构202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318家。
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市还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星级创建工作,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被评定为四星及以上星级的,方可进入中小学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新京报记者 刘洋 冯琪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