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由此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一年多来,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平稳有序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全国“双减”工作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广西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等9项指标达标率全部达到100%;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各项指标完成进度在全国排名前列;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4.53%,教书育人方式方法悄然发生变化,教育生态正在重塑。
为孩子“减负” 让学校回归主阵地
广西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将该工作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双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到学校开展调研指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全区相继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与管理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及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准入指引等20余个配套文件。
广西创新方式方法,多部门全面协作,有效治理校外培训等突出问题。自治区纪委监委联合高校、各地市教育部门纪检监察成立督导组,解决地方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2022年,广西《自治区纪委监委推动“双减”工作见成效》等3个案例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为强化校外培训治理,自治区教育厅与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联动,自治区、市、县三级相关部门集中办公,合力推进全国统一监管平台全面应用。截至目前,已列入平台的合规校外培训机构有1654个,机构审核进展动态达到100%。同时,教育部门与市场执法部门联动,打击培训违法行为;与银保监、地方金融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动,建立校外培训安全监管体系,实现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全覆盖;与社会各行业联动,选聘70名自治区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增强校外培训综合执法效能。
“双减”一年多来,广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4.53%、“营转非”比例达到100%,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比例实现动态100%。2022年7月,教育部相关领导来广西调研,对广西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关键是课堂 学校教学提质升效
减负不减质,课堂是关键。“双减”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景晖校区副校长梁惠娟介绍,该校一直在思考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构建,就是以追求学生“问、读、思、做、简、厚”六方面智慧发展为指向,引导学生活动、互动、生动、智动,并以此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备课更精练,改变全堂灌的形式,提倡“老师精讲十多分钟,学生做练习十多分钟,学生课堂互动十多分钟”的模式,强调激发学生潜能。
课堂变了,作业量也少了。202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量减了,作业如何设置更科学?广西将作业设计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和校本教研重点内容。
分层布置作业、个性化作业、特色作业等,成为各校探索的重要内容。桂林市大河中心校的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后,可自主选择拓展作业,再到项目式实践作业,作业难度有分层。南宁市星湖路小学各学科减少书面作业种类,重视实践型、体验型、开放型作业。在分层作业设计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尝试推行“套餐型作业”,A、B、C套餐由易到难,由学生自主选择。河池市宜州区第一小学分层布置作业,努力为学生提供有趣味、有意境、有意义的创意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
考核方式也在变化。“双减”后,考试次数大幅压减,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科学全面评价学生。
根本是育人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双减”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劳动育人,淬炼品格。2022年秋季学期,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段学校将劳动设为独立课程。广西各校进一步强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各种空间和资源,在校内外为学生们打造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们把课堂搬到了瓜果飘香的菜园、稻香四溢的田间、农家种养的大棚、企业生产的厂房,通过劳作、研学等,为“双减”赋能。
课后服务,百花齐放。冬日的下午,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校园内,学生们放学后有的在练小提琴,有的在学绘画,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后服务课程多达63项。
南宁市鲁班路小学引进南宁古建筑营造、南宁红陶、壮族迪尺、壮拳等17项非遗项目。贵港市木兰河小学开展足球特色校本课程,周赛、月赛、季度赛精彩纷呈。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在校园里设立小工匠创新实验室等5个科技工作室,课后开设了3D打印、小工匠基础课等科技系列课程。防城港市实验小学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纳入课后服务,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据统计,广西课后服务学生选课率达到84.71%,实现国家要求的课后服务工作“5+2” (即小学和初中每周5天,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的课后服务)和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这“两个全覆盖”,有效缓解家长“接送难、看护难”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校校全覆盖,惠及中小学生239万名。调查问卷显示,我区超九成家长对“双减”各项措施及成效表示满意。
重塑新生态 “双减”改变育人格局
课外培训机构和作业负担大幅减少,学校回归育人主阵地,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一年多来,基础教育生态正在发生系统性重塑,师生们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
课外负担减轻了!桂林市复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石说,“双减”前,她要参加不少补习班,时间安排很满,现在她只参加学校的课后兴趣班,对学习的兴趣反而更浓了。
艺术素养提升了!“以前学校课后也开展剪纸社团活动,但学生作品质量、出勤率、对艺术的兴趣明显不如现在。”南宁市星湖路小学美术老师稀文静说道,从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的孩子能更专注于发展兴趣爱好,作品质量大有提升。
学生更阳光了!桂林中学副校长周平由衷感叹:“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了,老师的课堂更讲效率和效益了,城市的步行道上有更多亲子活动的场景,学生的精气神更足了。”
而对家长们广泛关注的“双减”与中考升学压力之间的平衡问题,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石鹏认为,“双减”减不掉中考升学压力,要正确面对竞争,尊重孩子的差异,引导孩子根据个体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升学目标。他还认为,“双减”减去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不去的是家长肩负的教育责任。父母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把对“人”的培养放在首位,切实履行养育责任,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双减”的改革仍在继续推进。广西正根据国家的要求和部署,强化统筹引导,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