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戏曲这个行业,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得把那些优秀的节目,向大众传播出去,让他们喜欢。”青年曲艺演员李春熠坦言,“现在就是缺少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舞台、电视等都曾是曲艺和戏曲的“强有力的平台”,但属于它们的时代也早已过去。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优秀的产品似乎总离不开互联网的加持。时至今日,“互联网+曲艺”“互联网+戏曲”已被一些勇于尝试的青年演员们成功实践。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短视频平台已覆盖戏曲种类超过300种,231种已开通直播。2022年,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超25亿,场均观众3200人次,相当于每次戏曲直播都是一场中型演出。
传统曲艺的下一个“黄金期”在短视频平台?近日,新黄河记者采访了三位青年曲艺和戏曲演员,看他们如何直面现实,从困境中“突围”,走出了一条“曲艺复兴”之路。
市场整体式微下,青年演员寻求创新
曲艺、戏曲市场风光不再,已是行业共识。不可否认,它们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往。有人形容,最火热的时候,戏曲名角的影响丝毫不输当今的流量明星。但如今,在电影、电视剧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这些传统艺术的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下每年新排演的剧目总数以成百上千计,各种基金扶持,但成活率、保留率却不高。如何能实现“自救”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如今行业面临最大的困境便是观众的减少,甚至出现了“戏曲不适应观众”的论调,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青年演员作为行业未来的希望,拥有更加旺盛的精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想要“盘活”这盘棋,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更为重要。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光是要练习传统的这个曲艺节目,还要创新,就是写一些大家身边儿的小事儿,能让大家觉得有意思的。”李春熠认为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这样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相声跟曲艺特别的微妙,因为它是人的艺术。所以说这个创新更多的是要跟大家多交流,多去采风,包括现在网上很多的一些故事,也多去看一看,感受这个人情味。”
任元元和任旦旦是双胞胎姐妹,也都是京剧演员。出众的长相、出彩的唱功让她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快便收获了大量的粉丝,2022年她们登上星光大道,夺得了周冠军,让观众记住了这两位来自山东淄博的95后京剧演员。
面对如今曲艺领域的困境,她们积极尝试着创新:通过吸收音乐剧、话剧的营养,运用到京剧身上。“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别的风格,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吸引进来跟京剧做一些融合。”她们想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年轻观众。“我妹妹她们也去出演了电视剧,想要把京剧带到这个影视里面去。我觉得这是展示年轻的京剧演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任元元说。
传统艺术在直播间里大放异彩
“短视频平台能让传统曲艺迅速地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能让大家快速地了解到传统曲艺的魅力。而且对传统曲艺当中的一些精髓,也能更好更快速地了解。”相声、快板等是李春熠的拿手好戏。他在直播间里的一段《红柳楼》,让观众直呼过瘾,更有网友评论“是我看过得最牛的快板”。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让这些有才华的青年演员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任元元说,京剧以不同的方式去呈现,效果会更好。“我们也是今年刚刚开始做直播。我之前对直播这个形式是非常不接受的,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高级’,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任元元通过对新媒体传播的不断了解,很快转变了想法。“用这种新鲜的方式,去传播京剧,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机会。尤其是像我们一对双胞胎年轻演员去唱京剧,这种吸引力对大众来说,可能比较新鲜。我们再去弘扬京剧,就容易得多了。”
常州市锡剧院的曹诗韵是一名00后,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锡剧青年演员。曹诗韵对戏曲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也持支持态度。“据我了解,现在自媒体有很多演员都在做。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在网络上‘云端送戏’也是个很不错的法子。通过手机就能听戏,还能跟自己喜欢的演员在评论区小互动,想必戏迷也很开心。”
对于传统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花结果,李春熠坦言这是很美妙的。“坐在家里头,能静下心来,观看像快板儿、贯口、小曲小调、一些鼓曲这样的节目,欣赏这些传统曲艺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没有那么浮躁的心态去观看这些,就能更快地让大家了解到其中精髓的地方。”
曲艺戏曲开始“留住”年轻观众
李春熠发现直播间里的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多的比重。“年轻人重新开始喜欢传统艺术了。开了直播之后,我在我的抖音和B站里,发一些创作的新的快板儿,就有好多的年轻朋友点赞评论,给我留言。他们也会发一些自己创作的段子。”李春熠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儿。
“还有一些朋友留言说,原先他不爱看这些传统曲艺,但通过网络直播,看到了这个短视频。然后他们就非常非常的喜欢,尤其是快板儿,他们觉得特别‘燃’,这一点我就特别开心。”李春熠说,能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曲艺,他觉得是一件大好事。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多元化,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如何抓住年轻的观众,将是一个重要且现实的难题。
“我现在也在大学里,做一个曲艺知识的分享。这些大学生们,会有很多不错的创意和点子,还会创作很多新的节目,对我们现在的曲艺演员有很大的帮助。”李春熠说,他从中受益良多,也知道了“留住”年轻观众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说京剧干不下去了,演员们干不下去了。但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戒骄戒躁,热爱的事情好好做下去。不管以任何一个新的方式把它展现出来,都是好的,至少在努力去做。”任元元说,年轻人更懂年轻人,年轻演员也更吸引年轻观众。
线上演出,基本功更要过硬
不同于线下演出,线上演出动辄上千甚至上万观众,这对演员们的基本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基本功不硬,人气会迅速下滑,直至无人问津。所以想要积攒庞大数量的粉丝,硬实力是第一关。而培植有实力的优秀青年演员,又是戏曲行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
戏曲行业历来不缺“少年成名”的例子。周信芳、孟小冬、宋宝罗、七龄童等老一辈艺术家们俱是英雄出少年。如今,一批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同样开始崭露头角。
“我的家乡在无锡江阴,我们这儿特别注重传承这一块,有30多个小学都拓展了锡剧兴趣班,简称‘小锡班’,当时感兴趣的同学都踊跃报名。报名过后也有专业的院团老师来挑选条件突出的孩子进入学习,我与锡剧的缘分就是这样结下来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的锡剧团招生,曹诗韵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也许是在小锡班有了些基础,最终以优越的成绩成功入选。后经过戏校五年的学习,最终成为一名锡剧演员。”
曹诗韵欣喜地说,她能感受到整个行业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各个剧院的领导也很重视培养年轻人这方面,做到了‘传、帮、带’,敢于力荐青年演员担任主要演员,托起传承剧目。”
“我们俩十岁之前是学拉丁舞、民族舞的。十岁之后改学的京剧,开始了一个求学的道路,我们是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考出去的。每个暑假都会去北京学习,跟着老师在北京的地下室里面,日复一日地练功。”任元元说,从小学艺,让她们吃了不少苦。“我们的妈妈直接把我们就放到那个老师家里了。一接触京剧,就特别喜欢。传统文化的那种美,一下就把我俩给吸引住了。每天就喜欢研究这个,怎么走眼神、怎么走人物。”
从舞蹈改到京剧,其中经历了许多艰辛。“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舞蹈都是那种步伐,跟我们京剧的这些手势、身法步还是不一样的。舞蹈都是大张大合,但是京剧讲究的是规矩,它要在这个程式化里面走。”任元元说。
到了高考的时候,姐妹两人的目标都定在了当时全国戏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妹妹任旦旦以保送的名额进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姐姐任元元连续报考了三年,也终于圆梦中国戏曲学院。“经过这些挫折和困难之后,我们对于京剧的学习其实更加坚定了,也更加热爱了。算下来,我们已经在这一行里待了十几年了。”任元元动情地说。
“我对学艺没什么心得,踏踏实实地学就可以了。”李春熠说,“每天练功,把基本功的东西扎瓷实,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平台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扎实的功底,一切都将是水中楼阁。演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部戏的高度,在推陈出新、顺应潮流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更是进步的“基石”。
新黄河记者:刘瑞祥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