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火热举行的 白玉兰钢琴大赛
橄榄有幸专访了 大赛总监——钢琴家王鲁
(点击划线文字可查看文章)
同时 橄榄得到了 10位 重量级评委老师
对于目前 中国琴童现状问题的回复!
赶紧来看一下吧!
▼
橄榄 5 问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
来自10 位评委的回答
1
张薇老师(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华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中国琴童比较注重技术练习,最缺的是综合的人文艺术修养。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需要多听多看,不仅是钢琴音乐,还应该多接触室内乐、交响乐等各种类型的作品。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可以考察下孩子对音高、节奏的敏感度,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参加比赛选曲要扬长避短,切忌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难的曲目,由于无法掌控会导致演奏质量下降。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准备比赛一定要以高规格来要求自己,从技术到音乐,每个细节全面进行打磨,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张薇老师(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华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
2
唐瑾老师(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副教授)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优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中国有不少优秀的钢琴老师,但从老师与琴童数量的整体比例来看,好的钢琴老师仍然相当紧缺。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需要补充学习的有很多方面:基本乐理、音乐史、和声学、曲式分析、重奏、合唱等一切与音乐相关的科目与知识。
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说,还有文学、哲学、艺术史等等,因为所有的艺术乃至精神文化都是相通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另外,多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也是必须的,无论是独奏会、室内乐、交响乐或歌剧等。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主要看孩子从小对声音(尤其是音乐)是否有敏感度,以及对音乐是否有兴趣。也就是说当孩子听到音乐时的反应如何。
比如当他听到一段音乐时,是否会安静下来倾听?面部会有怎样的相应表情?对音乐有兴趣,这是学琴的第一要素。然后才是看他是否具有好的乐感、节奏感,手的大小及其他生理条件如何等等。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优势的曲目,也就是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现,并且自己最易掌握和发挥的曲目。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首先在老师建议下,精心选择一套合适自己的曲目。然后依照距离比赛的时间,制定周详的练习计划。例如何时之前必须练熟或背出哪首曲子、何时之前哪首曲子必须达到什么速度等。
就像准备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教练和运动员都得在赛前提前很早就制定好了训练计划和方案。也就是必须理性、科学、有规划的去准备比赛。另外,在曲子准备成熟以后,赛前得尽量多的上台表演。因为在台上演奏一遍,抵得上在台下练习数小时甚至几天。只有把同样的曲目不断的在台上滚,才能获得质的飞跃以及充分的把握性。
唐瑾老师
(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副教授)
3
方百里老师(金牌老师评审团主席)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在各种场合、各种平台、各种比赛看了不少琴童的演奏,最缺的还是基础不好。
表现为:读谱不准确!基本技术不扎实!
a,有错音(注意!不是碰错音,而是压根儿弹错了!)
b,节奏不稳(节拍不严格甚至错误,一味地图快。)
c,指法不合理(不知道用最简便的方法,没有手位感。)
拔苗助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这是一个百年老问题,一会儿强调音乐的重要性,一会儿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技术与音乐要平衡。
朝任何一方面偏移都是不对的。
没有技术,用什么手段去表现音乐?
没有音乐,这些技术又有什么意义?
只有30%的孩子对音乐有感觉,但他们没有找到合格的老师。(注意!仅仅是合格,不是要求优秀)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准确,正确,顺利的弹奏就已经可以了,不能要求太高。
我们对一部分有音乐才能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通过学钢琴去表达音乐。学会聆听自己的弹奏,比较各种不同触键方法可以表现不同的音色,但是这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比较高了。所以钢琴教师的师资的培训是一个大问题。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天才是存在的,但只是1%,0.1%甚至0.01%的比例。
条件是多方面的。
有生理条件,如手指,手掌,手臂,身材。
有智力条件,如专注力,灵敏度,记忆力,逻辑性。
有心理条件,如稳定性,控制力,表现力。
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敏感度。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扬长避短,不落俗套,能够胜任。
尽量避免选择考级教材及教学常用教材。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曲目选择三句话:
符合要求,
能够胜任,
正常发挥。
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不少学生准备的还可以,但是一上台就出错,十分懊丧。
训练方法三个"陌生":
在陌生的环境,
用陌生的钢琴,
弹给陌生人听。
方百里老师(金牌老师评审团主席)
4
徐军老师(大赛教授评审团评委,南京艺术学院钢琴系主任)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中国琴童最缺的是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美好的音乐必须通过完备的技术支撑来完成,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了长期持久的技术训练之外还要广泛的吸收姊妹艺术的营养,如多去听听交响音乐会、室内乐、舞蹈、画展等艺术活动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音乐天赋:如果一个孩子在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节奏敏感性、音高(如具有固定音高耳朵)等超出同龄孩子很多的话,那就可以认为是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了。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关于比赛选曲方面: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音乐、技术水平、特点来选择比赛乐曲,切忌贪大求难!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关于如何准备比赛:钢琴演奏是要通过舞台音乐会的形式来呈现、与听众们分享的。舞台表演与平日的弹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否会对所弹奏的乐曲的完成质量的好坏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平时要多鼓励孩子上台表演,加强舞台锻炼,不要怕出错,如此反复,必能成功!
徐军老师
(大赛教授评审团评委,南京艺术学院钢琴系主任)
5
黄泓老师(大赛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演奏个性的展示和对丰富音色的想象力,以及如何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根据音乐的需要练习相应的技术,并尽可能多的学习音乐理论及相关知识,了解音乐家和作曲家的生平及风格特征,多听交响乐及歌剧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风格。音乐其实是是一种要让学艺的过程变成美学的教育过程。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耳朵对声音特别敏感,有良好的运动协调性,热爱音乐并善于表现。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选择演奏者在音乐与技术上能充分驾驭并能展现自己优势且大众不太熟悉的曲子。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精心设计选择不同类型且有强烈对比的曲子,精雕细琢,并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地展示演绎。
黄泓老师
(大赛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6
王鲁老师(钢琴家,白玉兰钢琴大赛艺术总监)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练琴的效率/方法和热爱音乐的父母。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弹琴是百分之90技术手段,百分之5音乐天赋和百分之5的自身/时间管理。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问题应该是判断你孩子是否有天赋的人合格吗?我个人觉得天赋的种类太多,更加看重的是努力。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要么技术难度比别人高完成的几本OK的曲目,要么技术难度一般甚至在自己程度之下但是把握十足的曲子。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要比赛获奖多多比赛是真理,比赛是舞台演奏经验的检验。
王鲁老师(白玉兰钢琴大赛艺术总监)
7
陈新宇老师(金牌钢琴老师评审团评委)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琴童目前最需要的是音乐修养的的提高!特别是在二三线的城市里,一年中高质量音乐会看的很少,虽然现在网络时代听音乐和看视频的机会很多,但是音乐会现场所带来的振憾是任何视频都无法代替的!
上次的音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平时一个不肯练琴的小朋友看了音乐会热血沸腾,回家就要练琴。他们需要这样一个范围让音乐直接走进他们心中,使他们热爱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对钢琴而言,只有有了好的技术才能让音乐得以表现,而音乐又可以带动技术,让技术的发会得进一步发展!因为两者的相互辅助相互補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学习了解大量的音乐知识,从而使肌能与精神成为互补。
陈新宇老师(金牌钢琴老师评审团评委)
8
余鹰老师(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中国琴童最缺什么?
学习目的的主动性,学习过程的愉悦性,以及学习方法的多元性。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在音乐中提升技术,以技术服务于音乐!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生理基本条件不错,能很有兴趣地专注某件事情,并事半功倍,乐在其中。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比赛选曲应该注重技术上的适合,音乐表现的完美,深感自己的表现能打动人的作品。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要正确的选曲,严谨的练习,对乐曲完整性的把握,并注重乐曲本身的演绎,而不是能不能获奖!
余鹰老师(教授评审团评委,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9
江晨老师(评委会教授评审团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中国琴童最缺的是什么?
中国琴童大多很聪明,很乐感,也很勤奋,如果说有什么缺乏的话,可能是我们整体教育中缺乏的东西:心底深处的自信,确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独立思考的判断力,在信息爆炸时代,靠自己的思考来取舍所接受到的知识和信息。我觉得,有了这两点,其他修养和文化差异都不是问题。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我觉得学习弹琴,主要是学习如何用钢琴来沟通,让钢琴“讲话”。跟所有的沟通交流一样,除了会“讲”,更重要的是会“听”。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学琴的天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琴的天赋有很多很多种,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是应该孩子的自控能力吧。
4、对于比赛的选曲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何判断曲目是否适合自己呢?就是喜欢的,有把握的,能胜任的。不需要“追逐潮流”,也不需要“标新立异”。
5、对于如何准备比赛有没有一些建议?
要“好好弹”,更要“好好听”,“弹好听”,这点不论是在练琴时还是演奏时都是最重要的。
江晨老师(评委会教授评审团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0
但昭义老师(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白玉兰国际钢琴艺术节艺术顾问)
1、中国琴童最缺什么?
最缺的是快乐学琴
2、如何平衡技术和音乐性,除了技术还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看似是互相矛盾的问题,但从哲学的理论上是不矛盾的,因为音乐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交融的。
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但是不能比谁更重要,但是当你技术达不到要表达的音乐的时候,这个时候技术的重要性就突出了。两个不能够决定谁更重要,看不同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角色的转换。
但昭义(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白玉兰国际钢琴艺术节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