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海选作品中,工作小组发现来自集美的郭注芳爷孙三代一起递交了作品,共同参加本次书画大赛。
“2015厦门校园书画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不少参赛者已将海选参赛作品投递至工作小组,而海选作品征集将持续至本月30日。伴随活动有序开展,本刊记者也走访了市内各中小学校,了解他们在校园书画教育方面的举措。这之中,在学校硬件、软件等部分并不具备优势的寨上小学,已将书法教育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每天中午的午间习字课,每周一节的书法校本课,每月一张的书法作业……从学生到教师,从校训、校徽到学校文化特色,都与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本报记者 林婷 实习生 张宇
专家培训教师,教师指导学生
书法教育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推动了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寨上小学校长林淑娴就深有感触:“我们在教育部颁发开展书法教育的通知之前,就已确立了要将‘书法文化’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不少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从林淑娴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在培养师资的道路上学校也走过不少弯路,“从校外聘请专家,使用校内现有师资,这两种方案我们都考虑过,但出于实际操作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最终学校制定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
由于缺乏书法专业技术力量,寨上小学与厦门市书协、市青年书协联系,想方设法聘请书法专家前来指导、讲座,并聘请了书法家叶水湖担任书法教育顾问,开展师生书法素养与技能培训。在争取到专业团队的支持后,寨上小学对本校书法有特长的教师也大胆任用,形成了以爱好书法的两位教师为第一梯队,书法功底较好的教师为第二梯队,语文、班主任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师资团队。专家培训教师,教师指导学生,进而展开专业的校园书法教育。
营造校园书法学习氛围
培养师资团队的同时,为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书法教育的文化熏陶,寨上小学在硬件上也做出了一番努力:校园里竖立的王羲之塑像及其书法代表作《兰亭序》石碑,艺术长廊上舒展着的历代书法大家的书法名帖,廊道上的每一面墙上镶嵌着的历代书家的碑帖和书法故事,就连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都融入了书法元素。现在,学校的每一间办公室都配备一张书法桌,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林淑娴十分开心的表示,遇到书法家,老师会主动向他们寻求墨宝,并将这些书法作品捐赠给学校。学校还开发了校本书籍:《汉字发展历程》、《书法故事》、《书法教程》及视频光盘等供师生学习、借鉴。
“选择书法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环境比较特别,我们的读书声中时常夹杂着飞机声与汽车声,学生的思维常被各种声音打断。学校又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行为习惯养成相对薄弱。再加上现代人们心里较为浮躁,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练习书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历练气质。”林淑娴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