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在交流画作
一说起兴趣班,大多想的是孩子们的课堂。黄莺也是这么想的,她想学国画,但寻遍泸州没有成年人的培训班。
她去做了个把月的“插班生”,跟一群10来岁的孩子一起上课,喊这些孩子师兄师姐,逗得他们呵呵地乐。过了几天,黄莺又把好友江梅和李霞带到这个课堂。
老师黄庆林看在眼里,有些感动,主动提出“单独给你们开个班吧。”2015年初,黄庆林的成人国画班正式开张,每个星期天下午上课,课下再给每个学生布置一周的作业。免费教学,但要求甚严。
学生越来越多,2017年的时候,黄庆林开设了一个“二班”。而黄莺所在的“一班”如今已有30多个人,三个书法老师也被黄庆林“拉了进来”。今年9月下旬,他们在泸州市东门口东艺展览馆搞了场展,“一念花开——庆林画苑师生写意花鸟画展”。4个老师,11名学生,180幅作品,在泸州当地颇有影响。
47岁的黄莺以前在当地媒体工作了17年,2015年6月,迷上画画的黄莺辞了工作,从繁琐的压力中挣脱出来,每天写字、画画、管家。她说画画是对生活的救赎,治愈了过去的自己。
人到中年,终于“变现”的爱好
事实上,早在黄莺之前一年多,王志雄就拜在了黄庆林的门下学画。王志雄是个厨师出身的餐厅老板,魁梧、黝黑,几分江湖气。因为入门最早,41岁的他被大家唤作大师兄。
王志雄的“渝江乌鱼”开在纳溪区,一二楼是餐厅,三楼的一套清水房是仓库,仓库靠里边,是他的画室。
早上七点半,王志雄就从家里出发赶到纳溪区的餐厅,他先把当天的工作跟员工交代了,便一头扎进自己的画室,然后等到中午再回到厨房。那是属于他自己的一段时间。画画,喝茶,抽一支烟,读一本帖子。
2013年,他托父亲的朋友找到黄庆林,摆了两桌,算是正式拜在黄庆林门下。王志雄说,他家境不好,只读完初二,16岁生日那天正式开始学厨。但他又喜欢画画,小时候看了外公的一幅画后,就再也忘不了。20岁的时候,他在一家酒店看到墙上挂着的画,记住了老师黄庆林的名字。
“那时候我就在想,以后有机会了,要拜黄老师为师。”但那之后,一等就是10多年,直到2012年回到泸州纳溪,开了目前的鱼火锅餐厅。
11月26日上午,王志雄依然守在自己的画室画画。他正在准备参加成都的一场画展,递交资料,准备作品。他说参展的目的,是想增进与业内的交流,努力提高自己。
他很幸运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更幸运的是,人到中年,还有一份爱好可以“变现”。他有两个孩子,大的15岁,小的5岁。有时候他会感叹生活艰难,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对现在的生活又很满足。
画画,发现另一个自己
黄莺说画画起于一念,但又“天生就该干这个”,看了蒋勋的《中国美术史》和《汉字书法之美》后,决心开始学画。但她遍寻泸州,没有找到成人培训班。她先去了老年大学,又找到当地一家有名的培训机构,在这个培训机构,她见到了老师黄庆林正在给小学生上课,她走进课堂,一下子被墙上老师的画吸引。
“有瞬间入定的感觉,满心欢喜。”黄莺说,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2014年底,黄莺开始跟黄庆林学画,坐在一群孩子中间,认真得像个小学生。黄莺又把“眼馋”的初中同学江梅介绍过来。黄庆林之前还带了两个成年学生,便索性开了一个班,每个星期天下午上课。
那时候,黄莺已经在当地媒体工作了17年,主要负责采编业务。黄莺觉得累,常常整晚睡不好,打不起精神。开始学画画后,她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有趣了。2015年,黄莺辞职,一心学画,生活归于充实而平静。
黄莺说,每天最好的状态,就是写一幅字、画一幅画。有时候画得不错,整天都心情大好,有时候画不出感觉,便会情绪低落。
王志雄在画室的时候,喜欢泡上茶,然后一边喝茶一边看书,写字,画画。不了解他的朋友,很难想到他还有这番雅致,他说自己也很意外。
“我从小就有这方面的爱好,厨师只是自己的谋生的选择,而画画,是生活的选择。”王志雄说,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以前打牌喝酒的业余生活,确实让人感到空虚和失落。如今,他觉得做菜也是一门艺术,用心,坚持,做出来的菜,就变得更有分量。
国画班,一个志趣相投的“群”
黄庆林是四川省现代国画院副秘书长,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纳溪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参展并获奖。在泸州,很多人知道他画画,但还不知道他“悄悄地”带了这么一群学生。
69岁的黄庆林很用心,两年前,他已经辞掉在培训机构的工作,并把自己的朋友欧俊楷、黄沙、谢跃荣三位老师拉进来,一起指导这群中年学生。
“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以前没什么基础。”黄庆林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学生中一部分是中小学美术老师,其余都是“纯粹的”喜欢国画。大家的“纯粹”,成为黄庆林不收学费的理由。如今,黄庆林已经开设了两个成人班,合计超过60名学生。
这个国画班上,有教师、厨师、公务员、企业高管……每个星期天下午,他们聚在泸州市最繁华的龙透关路的一间地下室里,学习画画、写字。
因为总有人“抽不开身”,30多个人的一班,上课从未到齐过。但黄莺基本上不会缺课,她没有上班,画画已经是她的生活“轴心”。黄国友、李霞、江梅也几乎不会缺席。
虽然免费教学,但黄庆林要求甚严。下课后,老师都会给大家布置作业,回去后,学生都会勤于练习,画好后丢在微信群里,几个老师逐一指点,同学也互相品评。“都是画的比较满意的,才好意思丢到群里。”黄莺说,如果自己都不满意,是“不敢”丢进去的。
还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但黄庆林也是有“门槛”的,首先要看大家是不是真正热爱,能够沉心学习,那些“脑子一热要学画的”,黄庆林会主动“劝退”他们。
新的圈子,换一种生活方式
隔一段时间,黄庆林会带上大家出去写生,观察一只鸟,凝视一朵花,“去发现美,然后画出来”。黄国友觉得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乐园”。46岁的黄国友在泸州的部队呆了11年,2001年转业到泸州市交通局工作,年轻的时候他喜欢户外运动。年纪渐长,业余时间逐渐变成跟朋友吃饭、喝酒、打麻将。
他觉得这是一种浮躁的生活,没什么意义。他从小喜欢画画,素描、油画,买过书来临摹。两年前,他开始拜黄庆林为师,学习国画,他觉得必须把这份爱好“重新抓起来”,“陶冶情操,找到精神寄托。”
找到“精神寄托”的黄国友渐渐地跟过去的生活“划清界限”,朋友应酬,他不得不鼓起勇气拒绝,“慢慢地让自己习惯,也让朋友习惯。”如今,他已经从一个圈子跨进另一个圈子,他说,更喜欢现在这个“朋友圈”。
“人到这个年纪,很多事情就看明白了。”黄国友告诉记者,人生总还有得一些热爱和追求。他觉得这是一种养心,一种更健康的生活。黄国友把前半生看着是一条世俗之路,后半生开始追求自我,“换一条路走,在画中寻找自己,表达自己。”
做媒体的时候,黄莺有好几十个微信群,每天,她都习惯性刷一遍。辞职以后,她挨着退出了这些群,新的群是庆林画苑群、一念花开画展群,在群里,大家时常讨论的是国画。
画了几年画,王志雄说最大的改变是心境的改变,以前爱发脾气,现在变得谦虚和通透,他学历不高,但这些年读了不少书,学识也大有提升。
养性、修身,在兴趣爱好中实现自我
心理学家把这种爱好的坚持,称为“实现自我”的方式。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康钊认为,大家聚在一起,组成“兴趣班”,可以产生社会动力学的群聚效应,实现身份认同,并互相影响促进。
今年9月的画展,黄庆林认为是一场“考试”。最终,11名学生交了“作业”,连同黄庆林、欧俊楷、黄沙、谢跃荣的作品,总共180幅,成为泸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画展。画展在当地反响极高,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好评。大家心里终于有了底,考试过关,但学习的路还长。黄莺最近一直苦恼于没有突破,感觉遇到了瓶颈。黄莺希望的是,以后可以以画养画,去做培训老师,或者卖点画,但她觉得自己目前水平还不够。黄国友说,同学之中,每个人学画的目标不一样,能投入的精力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大家热爱国画。
康钊说,中年人往往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本身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迷茫的心理问题。用这种高雅的兴趣爱好,远离喧嚣,修身养性,能够很好地释放压力。另一方面,有一份高雅的爱好,可以让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激发自己的潜质,努力追求实现自我。
黄国友认为,国画给他带来的喜悦和感悟无可替代。“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很多人看不到它的快乐。”黄国友读庄子,他说,只有鱼儿才知道,那种自由自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摄影报道
原标题:一群中年人的“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