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漫谈:怎样才能学好钢琴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学习钢琴的意义不仅是学会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学习毅力、耐力和吃苦精神,培养孩子做事严谨,认真、完美的作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提高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等综合素质。学习钢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让孩子慢慢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感知世界的多彩和音乐带给生活的美好,这应该是我们学习钢琴的初衷和目的。
大家都知道,手巧才能心灵,钢琴的学习,始终都离不开十个手指的协调配合、大脑思考的专注、听觉的敏锐,以及心口的意念,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项目的运动和练习能像钢琴那样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的同时参与,这种综合性的活动,不仅会开发智力,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动态系统中持久锻炼,必然会对孩子思维和协调能力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而且,从审美培养的角度来说,如果人的一生能够品尝音乐之美,能够体味音乐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和审美体验,终生都有美妙的琴音相伴,让琴声点缀每个重要的人生瞬间,那么,儿时的钢琴学习就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给了孩子一条更容易发现美,更容易碰触幸福的路。
当手指在黑白键上灵巧的飞舞,手指底下流淌出美妙的音乐,体验声音的极致之美,这才是学习钢琴的魅力之所在……
一、打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钢琴学习如同盖大楼,如果地基不牢固,楼盖的越高越容易塌掉,所以,要想学好钢琴,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很重要的。那如何才能打好坚实的钢琴基础呢?下面我们就从手指能力的训练、识谱能力的训练、耳朵听辨能力的训练、练习内容的安排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1、手指技术的训练
手指技术的训练可以分手指的站立、走动、跑动、飞跃等几个阶段,包括手指的力量训练、手指的独立性训练、手指的灵活度训练、手指的跑动训练等等,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的基本练习来进行训练:
弹奏能力的初始阶段,手指站立和支撑训练是很重要的,主要采用固定手位的五指断奏、五指连奏、双音断奏连奏的训练方法。
手指走动跑动的训练,《孩子们的哈农》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教材,另外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配弹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属七减七琶音的练习、三度六度八度的双音练习、调式主和弦的练习等,会进的更快。
弹奏能力的提高阶段,在训练方向上可以采用乐曲、练习曲、复调相结合的路径,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用《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小汤)、《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大汤)、《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快乐钢琴启蒙教程》、《小奏鸣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巴托克小宇宙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莱蒙钢琴练习曲(作品37)》、《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首(作品100)》、《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等教材进行训练。
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考虑,孩子在四五岁以后,无论大脑的发育,还是注意力、认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能力,这为学习钢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被称为神童的莫扎特3岁就学习钢琴,4岁便能举行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5岁学琴,6岁便登台演奏;著名钢琴家肖邦、李斯特、音乐大师舒伯特、舒曼等都是6岁便开始学习钢琴。可见,开始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以5-6岁为宜,一般来说,女孩在4-5周岁,男孩在5-6周岁就可以开始学琴了。依据运动生理学显示:在少儿自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12岁起肌肉总量急剧增加。女孩特别急剧的时期是11-13岁,男孩特别急剧的时期是12-14岁。到了14-15岁时,其肌肉特性与成年人的差异已经缩小,到了十七八岁之后手指的能力就基本定型,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时即使再加大手指能力的训练量,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开始训练手指的最佳年龄不宜超过7-8岁,并且要在十五六岁之前把手指完全训练好。
2、识谱能力的训练
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是保证弹奏质量的前提。所以从学琴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养成仔细看谱的好习惯,主要从谱号、拍号、音符、时值、节奏、指法、奏法、表情提示、速度要求等方面入手,认真读谱识谱,进而完整地思考理解乐谱所呈现的音乐涵义,其中准确的音符、准确的时值、正确的指法、正确的奏法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做到准确、清晰、流畅的弹奏,就必须养成先动脑,后动手,仔细读谱的好习惯。学琴2年左右,应该能达到正确的分手视奏。
3、耳朵听辨能力的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练琴的时候要注意带上耳朵,提高听觉的灵敏度,注意听辨声音是否集中、节奏是否稳定、手指用力是否均匀、双手合奏是否整齐、有没有砸琴、声音是否生硬等等。要用“心”弹,用“耳朵”弹,注意分辨错音、错节奏,把握音色是否符合曲子的要求等等,另外,手腕是否平稳、身体是否放松,对于音色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3-7岁是孩子听觉训练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孩子音乐审美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把握好学琴最佳年龄段,让自己能有一个 “音乐的耳朵”。
4、练习内容的安排
关于练习内容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的计划,钢琴的日常练习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基础练习、练习曲和乐曲、复调。基本练习包括音阶、琶音、主和弦,还有哈农等,练习时如何合理地分配这些练习材料,也是很关键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重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的学习,练习时间分配比例可大一些,等弹奏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可适当在乐曲、小奏鸣曲、复调等的弹奏上多投入些时间。练习的难度要注意分层,简单的和有难度的交替练习,不要只弹奏有难度的曲子,也不要只弹奏简单的曲子。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什么阶段,练习曲都是主线。随着年龄的增长,钢琴水平的提高,高级阶段的练习曲主要从以下教材中选择:《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作品72)》、《克莱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艺术津梁》或《通向艺术的阶梯》,是波兰作曲家陶西格从克莱门蒂的100首练习曲中精选的)、《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肖邦练习曲集(作品10、作品25)》、《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德彪西12首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33、39)》、《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等。
从小弹练习曲的目的,是训练手的基本能力,把手训练得随心所欲,以适应各种不同难度的曲目弹奏,这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如果在基础阶段方法不得当,手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训练,即使弹再多曲子,也不一定能训练到位。
二、业余学琴至少要学几年
业余学琴的孩子,要学多少年呢?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的主编周铭孙教授就曾经说过,希望孩子能弹十年的钢琴,哪怕一年一级。学两三年就放弃的孩子,以后会彻底忘掉,很难再捡回来;如果坚持到五、六级以上再停下来,就不那么容易忘记;如果从小开始坚持弹琴弹10年,大概是到初中生阶段,就已经具有很不错的水平,如果这时因为忙于学业而稍停下学琴,再捡回来也是很容易的,毕竟基础牢固了,顺手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更是轻而易举。
三、关于练琴时间
关于练琴时间,有这样一句话:“每天练琴八个小时是知名演奏家,每天练琴四个小时是专业演奏者,每天练琴二个小时是高级爱好者,每天练琴半小时比不练强点儿,每周偶尔练半小时跟没练一样。”可见,练琴时间与学琴效果成正比。
练琴的时间和学琴的程度一样,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学生每天进行1-2小时练习;中级:学生每天进行3-4小时练习;高级:学生每天进行5小时以上练习。
初学的小朋友想要安安静静坐在琴凳上长时间练琴是非常难的,因为年龄小,注意力和耐心都相对较弱,所以不需要强迫完成多少小时的练琴,学琴初期的内容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重要的是培养练琴的习惯和训练基本功,能够保证每天1小时左右的练习就可以。初学的成人跟初学的小朋友有很大的差别,成人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都很强,能够进行比较集中的练习,可以每天进行2小时左右。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每天一小时一年累计下来就有365个小时,琴技就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中慢慢精进。对于孩子来说,每天的学业相对轻松,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自由安排,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避免和学业冲突,明确好每天有限的练习时间里的练习内容。
我国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曾说:“要将钢琴学好,最重要的是两个前提,第一是老师的正确指导;第二是每天练习足够的时间。”那么孩子每天练琴的时间要多久才是足够的?近期在一则采访中,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周海宏表明,正确的练琴时间要遵循“三感原则”,即快乐感、成就感和责任感,而不能依赖于大众统一设定的固定时间进行简单的安排模仿。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练琴的时间长短都应该是不一样的。
郎朗小时候每天早上5:45起床,练1小时琴,然后7点去上学,中午回家继续练45分钟琴,下午放学再练2小时的琴,晚饭后练2小时琴,在这样短暂的一天中,郎朗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在练琴;王羽佳也有着每天下午3点到5点坚持练琴的好习惯。
练琴时间关乎学琴整个基础的塑造,也与个人未来的生涯规划息息相关。首先要明确学琴的目的,你在学琴的哪一阶段,你是专业还是业余,你想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如果想要走专业,那么练琴的时间安排上肯定是要相较于其他学琴的人更长,学习的难度也要更具挑战性一些。反之,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一种音乐素养,那么冗长的练琴时间就没有必要了。
四、关于练琴内容的时间比例分配
基本功的练习是每日练琴的必备内容,虽然这是一项重复性很高又很枯燥的练习,但是能够充分活动手指机能,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保证接下来的练习更为顺利高效。建议每天都要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练习音阶、琶音等基本练习。
新的练习内容除了会带来新鲜感,也会加速疲劳感,因为学琴者在面对新的练习任务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练习的全是新内容,作品十分陌生,练习起来会感到吃力,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学琴者的体力与精力,很快就会使其身心疲惫;如果练习的全是旧内容,则会导致练琴乏味,尤其是已经非常熟练的内容,就会使学琴者进入“机械化”的状态,即只动手,不动脑,这时的练习,无需意志力的控制,学琴者虽然没有疲劳感,但是容易产生厌倦感,也无法进入练琴的“心流”状态。因为良好的“心流”状态,是身心合一,手脑并用。
因此,最好的练习内容和时间比例,一定是新旧结合的形式,要大致符合“15%法则”。据科学研究,新内容的练习占15%是一个合理的比例,15%的比例看似非常少,实际上恰好符合了“舒适区边缘”的科学规律。既不会因练习任务过多,而过分消耗精力,也不会因任务过于简单,使自己无法进步。至于剩下的85%,则用来夯实基础,不断打牢地基,同时回顾之前的所学所练。这样在每一次的练琴中,不断有新任务的点缀,在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旧内容练习时,不至于感到太枯燥。“15%法则”其实就是顺应了学琴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练琴变得简单,变得可持续下去。
写在最后——
重温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生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专业钻研。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约需要5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按照以上的计算比例,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一天8个小时,需要5年,那么一天4个小时,就得需要10年,一天2个小时,就是20年,一天1个小时,就是40年,一天半个小时,差不多需要80年……如果是练钢琴的的话,如果你一天只练半小时,变成钢琴大师岂不是都到了80岁了……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牢记:滴水穿石,铁杵成针,坚持是最珍贵的品质,学海无涯,勤奋作舟,努力,请从今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