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艺术爬藤很热门。
我们拿数据说话,“爸爸真棒”前两天发布了「2021海外升学百强高中」的榜单,一并分析了今年中国学生爬藤的几大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艺术类专业大学录取走高,具体数据请爸妈们看截图。
从2018年到2020年,艺术留学的人数连年增长,最快的一年高达254%。
从数据背后可以看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开始尝试寻找更多爬藤路径,而对于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来说,艺术类藤校无疑更具有“亲和力”。
最近,上海诺科学校✖️上戏艺术公司推出的“Born To Create艺术爬藤”项目,就是完善艺术爬藤路径的一次尝试。对于上海诺科学校,很多家长一定不陌生,这座小而美的文理学院式高中,我们介绍过挺多次,不熟悉的爸妈,可以看这篇《 沪上最“低调”的美式国际高中,竟然这么牛》。
而对于家长最关心的升学走向,诺科是一年比一年好,绝对是上海滩黑马学校,2021届诺科学子英国方向有牛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
美国方向有范德堡、UCLA、埃默里大学、伯克利等顶尖录取。尤其是在艺术方向,不仅收获有“艺术界哈佛”之称的罗德岛录取,还有普瑞特、加艺、帕森斯、萨凡纳等顶尖艺术学院录取,艺术方向收获奖学金216,000美元!
我们非常有幸亲临了这个项目的落地发布会,可谓大咖云集,上海戏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联合国国际剧协终身会员范益松,著名摄影师、导演、演员杜可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主任王剑锋,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吕岩等,不仅有幸见到一众艺术大师,还上了一堂真正的大师课。
#01 一堂“上戏教授+摄影大师杜可风”的戏剧课
12月9日下午两点,上海诺科学校。
如果你不小心进入学校一层礼堂,或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群成年人游走在嘉宾致辞台上,下一秒钟,他们或许就会突然停下来,展现“这一刻”自己最习惯的某个动作——刷手机、发呆、与人聊天、阅读、或者只是……继续行走。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场,在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吕岩和著名摄影师杜可风的现场创意加持之下,零基础的人们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个“戏精”,“Born To Create艺术爬藤”从一个宣言变成了一种实践,让在场的人们温习了艺术最原始的“配方”——真实与创意的结合。
△吕岩教授(左)和杜可风(中)在“指导”大家何为表演
而这种配方,将在诺科“艺术爬藤”计划里,被细化到一系列的课程之中,成为孩子们可听、可视、可学、可感的知识,这种知识,也会在他们的漫长人生道路上,结晶为一种锤炼自我的智慧。
那么,Born To Create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孩子获取这些知识呢,或许当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大咖就是答案。
比如,他们可以在学校里上到艺术大师的课。
当天现身的杜可风,就将会是诺科Born To Create课程的专家顾问。在他的课程中,孩子们可以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摄影师,也能知道电影工业的整体形态和操作流程。
除了杜可风之外,上海诺科学校还与上戏艺术公司强强联手,上戏的艺术老师将给诺科学生最好的戏剧启蒙练习,上戏著名教授范益松、上海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主任王剑锋、上海戏剧学院的副教授吕岩,都将会是孩子们的艺术老师。这可是只有在专业的顶尖艺术学校的学生,才能享受到的艺术资源。
当然,诺科自己也有一大批“很有来头”艺术老师,比如从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毕业的Keith Hall,他是著名的抽象艺术家;法国鲁昂大学的数学学士Robert Drouet,他是在非常前沿的数字艺术领域很有建树的艺术家;还有人类学家、视觉艺术家等等……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师资团,才使得诺科有底气喊出“艺术爬藤”的口号。但是大家可能要问了,学艺术又贵,出路似乎又比较窄,孩子真的有必要去尝试吗?
答案很简单:有,且很有必要。
为什么?看我们下面的分析。
#02 为什么是艺术?更对的路径,更强的能力塑造
先说比较功利的部分。那就是——学艺术,孩子多了一条上好学校的路径。
这两年,“艺术爬藤”是热门词,打开百度,你可以找到650万个结果。可见,太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升学路径,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这几年整个留学、或者说是爬“藤”路径的多元化趋势,也为艺术爬藤项目的成长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当更多传统强势科目的学生折戟于“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如此难以应付的苛刻标准时,艺术科目倒是异军突起——用作品集说话,成了中国孩子展示自身实力的新方法。
事实也是如此,这两年,艺术专业进入藤校深造的中国孩子层出不穷。这一点,诺科学校的副校长韩淑枫女士深有感触。
△上海诺科学校副校长韩淑枫
她2018年来到诺科,那一年,有两名学生进行艺术申请,他们分别去了纽约时装学院和萨凡纳艺术学院。
2019年,申请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达到了8名,所涉领域也更广泛,除了插画、时尚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之外,还有2名学生去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学和电影制作。
来到2020年,除了上述专业之外,又增加了媒体艺术制作,2D动画设计和摄影。而就在2021年,诺科的学生,拿到了有艺术界哈佛之称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的offer。
说完了比较功利的部分,咱们再来谈谈能力培养的部分。
我们特别和上海戏剧学院的吕岩教授和诺科的韩老师聊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研习艺术,能够培养一个孩子的4种能力。分别是
- 美商
- 自我意识与创新能力
- 强大的内驱力
- 综合表达能力
在两位老师看来,毋庸置疑,审美——从来都不是中国孩子的强项。近十年,爸妈们都在忙着鸡娃,孩子长时间被困在作业和培训班里头,所以我们碰到过太多的孩子,当他们走向世界,和他们同年龄的欧美孩子相比,他们的审美力要差很多。
△诺科学生的艺术体验课
因为审美力的缺乏,导致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在一些需要表达鉴赏力的场合,他们就无法进入社交和对话的情境,所以,难免被孤立或者很难“出圈”。
而在设计领域,美商的缺乏,直接导致他们制造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也无法和当今世界主流的审美价值契合。
其次是综合表达能力。
吕教授认为:现在有太多的孩子不会表达了,不管一个孩子以后学什么,从事什么行业,都要表达自己想法,有条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框架和逻辑,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其实艺术学习,不管什么门类,都需要你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去表达自己。表达不是天生的,需要一整套方法论和工具来实现。
很多家长一直会抱怨,我家孩子为什么社恐,为什么不会表达,为什么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讲不清楚,吕教授认为,孩子应该来好好学习,如何表达。这才是诺科想要教给孩子们的干货。
那问题来了,诺科的Born to Create项目,如何帮助孩子去获得这两种能力呢?
△10年级和11年级的同学们的雕塑作品
#03 教什么?怎么教?硬指标不能缩水
很多中国家长,对艺术教育极易抱有一种“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可能来源于“未知”。
因为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不是艺术专业,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又常常让他们找不着北。对于艺术修习的方式方法、理论和框架没有认知,所以,对于孩子进入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爸妈们就觉得没底。
家长关心的无非就是,我家孩子跟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对学校来说,这就是一一个师资与课程体系的问题。
△西岸美术馆行走课堂
先说师资
师资咱们前面有简单聊过,这里想再深入谈一下。
说实话,在发布会现场看到杜可风我还是很惊讶的,作为王家卫曾经最好的搭档,也是跟陈凯歌合力创造过《风月》的大师级摄影师,杜可风对Born To Create项目的加持,更多是一种理念的阐释。
其次,他在电影行业的经验与成就,足以向学生们揭示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他在电影界的丰富人脉,又让人对学生们的实践项目产生极大的期待。
△著名摄影师杜可风
如果说杜可风更多是一个提纲挈领的符号,那上戏艺术公司作为诺科Born To Create项目的合作方,则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课程池。
作为有着76年历史的老牌艺术院校,上戏在编、导、演、舞美、化妆……等专业领域,无疑有着强大的实力,上戏艺术公司也将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为诺科的孩子量身定制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课程。
另外,特别"诱人"的是,许多教学资源,诸如上戏的排练厅、毕业生的毕业季大戏、王牌编剧的剧本……所有这些,都能够成为诺科学生教育实践的最好工具。
就像上戏艺术公司李文浩先生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的,这一切的合作,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顶尖、更专业的艺术学习机会与平台,助力更多学子发掘并实现艺术的梦想。
△上戏艺术公司李文浩先生
当然,诺科Born To Create项目并非只聚焦影视行业,在绘画领域,他们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合作。音乐、设计、舞蹈等更多艺术门类的强强联手,也在密集敲定中。
再聊聊课程体系
诺科Born To Create艺术爬藤项目课程体系的核心,是一套完备的通识教育课程,将会涉及几乎当下活跃的所有艺术领域,从传统的绘画、音乐、表演,到非常时兴的艺术经济、艺术管理、影视技术等等领域。
用韩老师的话来说,这个通识教育课程,本质上是给孩子两种能力——表达力和审美力。
学会表达,才能够充分而自信地展示自我,而具备审美质素,才是能够在专业了领域走的更稳的前提。
从目前的毕业要求来看,学生要完成所有科目,其实不轻松。
在诺科的四年,学生必须修完英语、体育、数学、3门自然科学和3门社会科学,同时,还需要完成毕业演讲和毕业论文。
对于诺科来说,这是维系一个学生学术水准的底线,无怪乎很多诺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能拿到奖学金。这很符合诺科"文理学院"学术扎实的"人设"。
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有什么能力?我们用艺术藤校最看重的作品集来说话。
这是去年考入被誉为设计界哈佛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学生沙汪凯的作品集,他毕业论文的课题题目是《How is an artist influenced - by the family of orig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st and other works of art》,他通过考察画家培根的幼年经历,尝试解释艺术家的童年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对高中生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深的命题,它涉及了现代派绘画鉴赏、佛洛依德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重领域的知识,如果不是经历长时间的阅读、思考,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作品的。如此的眼界和思辨力,能够被罗德岛设计学院相中,也不足为奇了。
△沙汪凯同学的一些作品
有了很好的学术氛围,诺科还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是——浸润式的艺术教育。作为一惯低调的美式国际高中,我想这可能也是诺科有底气喊出艺术爬藤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关注诺科的微信公众号就会发现,艺术项目的展示,在他们的发布内容里,占比非常重。比如,最近诺科的孩子们,就在两位老师Keith和Tata的帮助下,发布了诺科专属的新年日历。
从内页到封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