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孩子整体培养方向的考虑,本不打算报美术课。但一次古筝早课(8:00-9:00)因培训机构A未开门,在蹲门的空隙,旁边培训机构B的老板早早地在门口布置美术作品。孩子很感兴趣地观看。老板人也很和善,并未推销,而是很耐心地给宝贝讲解构图和创作。孩子很高兴,因为在她小小的世界里,一个陌生的大人竟然没有因为她的外在年龄而笼统地把她归类为“看不懂,不明白”的小屁孩儿,让她获得了满满的被尊重感。之后宝贝很积极地表达她想学画画。她虽小但并不冲动,表达也很有条理:妈妈,我感觉我像您说的,没有画画的天赋,但我很想画画,不知道怎么画,能不能让我到叔叔那儿学画画。于是,从尊重儿童,不打击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抱着不专业培养而仅仅是玩,玩开心的目的开始了老母亲的美术班选择之旅。
其实选孩子看上的机构就很简单,但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时间的不匹配。我家宝贝是周一至五幼儿园下课后已有在家学习、锻炼的安排,周末上美术班是最理想的。而机构B的美术启蒙班安排在周一至五,周末暂无班次,需等凑够4人周末开新班。于是就开始了耐心的等待(2周)。但一天幼儿园放学后姥爷和宝贝带回的机构C小广告让一潭湖水又起波澜。现在想来还是价格优惠力度过大造成的心理预期过高,48节课才3999元,简直天上掉馅饼,让一贯理性的我也有了兴趣,人性真的是禁不起考验。但一贯的理智告诫我必须实地探访后再做定夺。结果实际情况很不理想,首先是位置不理想,在高层写字楼内,人员较复杂,可能增加人员接触的风险。其次,机构C是主校区的分校,尚在招生阶段,存活能力无从考量,且室内空间受限,不大的教室内挂着大大的电子屏,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如果用电子屏距离近且过量的话,对孩子的视力保护不利。最后,在简单的交谈过程中负责招生的老师推销意味较浓且在一些细节上前后不一致,有倾向性言论不真实的嫌疑,于是怀着失望的心情但表面不动声色地离开后果断放弃。
转战机构B之前又探访了古筝培训机构A,也有美术课,但可谓过于高端了,美院出身的退休老教授,光简历就是厚厚的一本书,价格也飙升至240元/节,且不是一对一,而是6人课组。如果确有天赋且准备专业培养的话,这种精英教育模式无可厚非,但针对自家宝贝玩并希冀在玩中略有收获的目标而言,略显奢侈。于是又来到机构B。看过教室之后感觉很舒服,空间够大,且在阳面,有落地窗,采光和通风良好。价位之前聊过是150元/节,比较适中,于是准备和老师谈谈课包的升级。机构B的老师比较老派,只有5节课包(150元/节)的设置,对于疫情期间的变动应对较好,但实际操作略显繁琐。于是提出升级课包的建议,例如一次报足75节课附带优惠(除法定假日外小学一年级前的剩余周末时间估算)。但老板很有原则,坚持小课包。美术课的期望产出并不大,因此不想再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考察离家更远的机构。老板也表示,近期疫情趋缓或平稳后已够4名学员,可开始上课(预计11月初开课)。因此准备敲定机构B。
总的体会是:有考级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划的报课和简单兴趣培养的报课在机构考量的关键点上差异较大,但考察流程、用心程度和繁琐性并无不同,都是劳心劳力的过程。我是很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如此,对研究生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此,对自己的孩子更应如此。连研究生和同事都从未敷衍,又怎会敷衍自己的孩子。对于妈妈而言,认真的劳累不一定在子女身上必然有回报,但起码对得起母亲的称谓,为了我人生最好的作品-我的女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