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之和”通运街道第一期古琴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3年5月25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区通运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里,传来了阵阵动听的弦歌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七弦之和”通运街道第一期古琴培训班的结业典礼正在这里举办。
本次活动由通运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通运街道文联音乐协会主办,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给予指导,北京琴耕古韵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通运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宋兰艳,通州区通运街道办事处一级主任科员王敏,通运街道各社区文化组织员,通运街道文联各协会理事,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非遗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垚,艺术史学者、画家、收藏家、中国民盟盟员万岭,以及培训班学员和古琴爱好者们出席了结业典礼。典礼由琴耕书苑院长徐小颖和琴耕书苑老师王璐主持。
主持人:徐小颖 王璐
通运街道第一期古琴培训班从2022年4月21日开始,学员多数为成年人,有些人对古琴知识略知一二,有些人对古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员们能打好基础,琴耕书苑的老师们从古琴认知、古琴基础指法、古琴减字谱、乐理、弦歌、古琴文化等多方面为学员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这一年当中,虽然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断续停课,但是学员们的学习热忱不减,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演奏技法,并能演奏一些琴曲。学员代表赵洪安在分享学习心得时表示:“古琴技法繁复,意境深远,这些都需要老师来为我们详细讲解说明。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会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徐老师带领下的,由尹老师、王老师组成的古琴教学团队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集体。正是三位老师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使得我们这些学员顺利结业,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古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古琴没有捷径,只有勤学苦练。最后,祝愿通运街道古琴学习班越办越好。做为第一期学员的我们愿为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
毕业学员代表赵洪安分享学习心得
通运街道的这批学员是幸运的,在社区内就有了学习古琴的机会,通过古琴的学习,不但陶冶了情操,还结交到了知音。这要感谢通运街道的领导对非遗文化古琴艺术传承的大力支持!为居民亲近高雅艺术、走进非遗古琴文化提供了方便,以文化传承助推社会文明实践,通运街道开了好头!
通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宋兰艳来到活动现场祝贺通运街道第一期古琴培训班学员圆满结业,同时表示,今后通运街道将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推进文艺赋能基层治理,组织居民更多的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通运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宋兰艳讲话
在这次结业典礼上,琴耕书苑的老师和培训班的学员们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出,并与现场观众共同读诵《溪山琴况之和》节选。以演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不愧于手里拿到的那本沉甸甸的结业证书。
学员合奏《桃夭》
原创琴歌合奏《琴瑟》表演者:古琴班老师
学员合奏《仙翁操》
共同读诵《溪山琴况之和》节选
通运街道王敏老师和琴耕书苑徐小颖老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垚老师对古琴文化在通州的传播中给予了许多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他在致辞中对这次培训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他和艺术史学者万岭老师也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两场精彩的讲座:《古琴传拓技艺》和《浅谈古琴文化发展史》。
非遗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垚
艺术史学者万岭 《浅谈古琴文化发展史》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非遗古琴艺术,正是音乐殿堂里最为瑰丽的珍宝。琴之用是世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畅达与操守;是观风教,修身齐家,移风易俗的社会功用。琴之用已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陶冶性情,礼乐教化,通运街道这次古琴培训班成功结业,既是对古琴非遗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也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