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认为将英语改为选修课不可取
可能诸位看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就有冲到评论区把我骂上个狗血淋头的冲动了吧,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但是任何问题都需要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去产生碰撞,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我假定大家都是成年人,都能用冷静、理智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喷子绕道】
喷子绕道
下面将罗列一些支持英语作为选修课的理由,并对这些理由进行辩论。
一、学英语不利于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构建
这一理由认为,英语不利于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构建,不利于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身心品德的提升,不利于传统东方思想,思想会被慢慢西化。
【辩】这顶帽子扣得有点大。确实,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华,包含了其思想意识和逻辑方式,但是如果说仅仅因为学习一门语言,就能把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传统美德给丢失掉的话,那您这立场可太不坚定了,容易当叛徒。学习英语就能丢失掉传统美德?就能被西化?每年看那么多人过圣诞节、过平安夜什么的也没见着谁西化了。如果学英语会被西化,那学日语会不会被日化,简直是无稽之谈,这样的说法根本不值一辩,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精通英、法、德、俄等多种语言,为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样的例子,能不能服众?
我们一直强调多元化,强调多样性,这怎么反其道行之呢?
二、可以减小教育资源不公平、教育不公平
该理由认为,英语对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城乡教育资源相差较大,城市学校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课下有补习班辅导班,城市的孩子有更好的资源去学习英语,而乡村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英语老师不专业,除了课本和教学视频(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无法获取教学视频),课下没有更多资源去接触英语。这样的现象产生的问题就是农村学生的英语基底薄弱,考试时,虽数理化成绩不错,但偏偏卡在了英语科目上。所以,英语是限制农村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
【辩】诚然,上面所述我国城乡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公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我们暂时无法立即解决,但是不学英语就能减小这种差距吗?
你可能会说,英语是不能通过大量做题,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成绩的,只能靠更多的教育资源去弥补。然而,这句话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如果你认为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以后就别让你的孩子做那么多的英语题了,反正又不能提升成绩,何苦呢,难为孩子,也难为自己。
如果英语不能通过做题来提升成绩的话,那语文同样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为什么语文就能通过做题来提升成绩呢?难道语文也不能通过做题提升成绩?如果语文也不能通过做题提升成绩,那是不是该建议再把语文做为选修科目呢?因为语文同样面对着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啊。
单就考试而言(如果想谈语言运用,请看下一条),语言学科的学习是需要大量记忆的,通过练习可以更好的考察记忆和重复记忆,若非方法不对,提升成绩是完全可以的。就像语文一样,我们在幼小学阶段大量记忆生字,然后通过做题填空、组词、造句、改错、写作等等,这都是在提高啊。
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客观公平存在,就算是有一天全国取消了学英语,你以为其它学科上,教育资源的分配就公平了吗?拿物理举例子,我们知道物理是初中才接触的课程,可是城市的小学生趁着暑假时间就早早地接触物理了。鄙人不才,曾担任过某培训机构暑期的理化老师,教学生一些理化实验和原理。城市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暑假就已经开始接触初中才有的课程了,他们知道光的传播、知道振动叠加、知道透镜成像、物质三态等等;化学方面,可以自己搭建器材、制备氧气、制备二氧化碳,能写出反应方程,能做一些令人感觉“神奇”的实验;生物方面,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制备玻片、观察细胞,观察动植物生长;因为我自己也来自农村,所以对这些东西感受更深切,所有这些,在农村恐怕是做不到吧,就算能做到,又有几个呢?
今天你觉得英语资源分配不均就不学习英语了,那明天你觉得理化教育资源不均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放弃学习理化呢?所以,资源不公是整体上都不公,不光在教育资源上,在眼界上,在待人谈吐上,同样都有差异,并不会因为单独扼制住一个就把其它所有都压下去。
抱怨资源不公无非是一个不想努力的借口罢了,因为为一问题无法立即得到改善,从而摆脱了自己不努力奋斗的包袱,成功地将锅甩到了外界环境头上。将理由赖到了外界环境上,无非是减轻自己的罪恶感罢了。
三、学了英语,却不会用或根本没用
我们从小便学习英语,学到最后却成了个哑巴英语,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说写能力很差或根本不会,学了英语也不会用。而且毕业后,除了在外企工作的,生活中几乎没机会用到英语,花好长时间学习,到了却根本没用。
【辩】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们一般说、写这些“输出”英语的能力很差,而看、读、听这种“输入”接收的能力相对较好。这个很容易理解,“输出”的时候,我们是主动的,被“输入”的时候,我们被动接收就好。
我们分两步来看:首先是不会用。与其说不会用,不如说你不想用,我们本来都会用的,只是没有去练习而已。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能力很强呢(这个涉及到考核方式,我们在下面的内容中讨论)?是因为我们花时间练习了,扪心自问,我们花了多少时间被“输入”英语,而又花了多少时间在“输出”英语呢?我们根本就没有去练习,当然就不会用了。
说不会用其实也不准确,现在在街上碰见几个外国人不算稀罕事儿,听他们说话有些还是能听懂的,有时候他们问你问题的时候还是能进行简单对话的,只不过所表达的句子过于简单,但是总比打手势强得多了。
问路
说完不会用,再说没用,或者没机会用。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除了上面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图片、电视上、视频上、广告上的一些英语单词,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而言,大脑已经将它自动翻译成汉语意思了,这对大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处理过程,所以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件事,而不理解其意思的人,可能也就直接忽略了吧。
毕业工作后,从来都没机会用过英语,所以英语没用。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真实的情况是:因为你不会用,所以你没机会用,这在工作的时候早已确定好了。有些工作需要英语能力较强的人去做,可是因为你英语差,所以没让你去做,所以就越来越没机会做,总不可能让你现学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所以,有可能你都没意识到,有些机会就已经消失了。
四、选修不是不修
选修不是不修,我可以认为有两层意思:1:可以选择修英语和不修英语;2:选修英语或其它语种。
1:可以选择“修英语”和“不修英语”,这一观点认为,英语学习挤压了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如果将时间放在其它科目上将会更有意义。而且,以后也不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又何必要学习英语呢?
【辩】学习时间总是相对均衡的,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可能花在数学上时间较多,对于有的同学,可能英语花时间较多,对学习吃力的科目多花点时间并无不妥,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看自己怎么合理分配了。如今有英语挤压其它科目的时间,我们把英语取消了,那明天就有数学、物理、政治去挤压别的科目的学习时间,这是不可避免的,况且,让中小学生将英语的时间安排在其它科目上,会更有意义吗?意义又在哪呢?能搞出来个什么诺奖?
如果以后不想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对不起,那根本就不是你主动选工作,而是你已经适应不了那项工作的需求,被刷了。我完全不能理解,现在怎么能决定未来能找什么工作呢(除非有一大的家族企业等着去继承)?而且你确定十几岁时候喜欢的理想工作大学毕业以后还会喜欢?未来的变数太多了,所以我想,就算是学生自己不选修英语,那么家长那关也过不了吧。
2:选修英语或其它语种
将外语作为选修,可以选修英语、法语、俄语等语种。这个可能是借鉴了其它国家的做法,比如美国将外语作为选修科目,不限制选哪种语言,但是要求必须选择一门外语作为选修。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完全不学外语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上述情况,你会选哪种语言?或者你认为多数人会选哪种语言?我想更多的人还是会选英语。除去英语的受众更多更广的特点之外,学习教育资源也是一个因素。因为一些小语种的老师更稀缺,学习成本也将更大,学校将不得不“进口”一批外语老师,而在一些学校根本没有那么那种条件供学生去选择,所以只能迫于条件的限制而“被迫”的选择了英语,而那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小语种语言,长期下去,会不会引起分化或歧视呢?会不会认为英语是条件不好的学生才选的,会不会因为学习外语的不同,而让选择小语种的学生产生莫名的优越感呢?
五、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该理由有如下支持条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家各司其职,翻译的事儿交给专业的英语人才,你只管看就好了。而且,现在智能机器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机翻也不影响其意思理解。
【辩】这么说倒也是不错,可是专业的人才为什么要无报酬的给你翻译呢?除了公司企业运营,私人会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去找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吗?我们平时可能会找一些外文视频,英文资料,难道就得再给专业翻译人员?普通私人就不配拥有学习外文资料的权利了吗?而且从招聘角度看,公司企业更乐意招一个英文无障碍阅读的呢,还是愿意招一个需要专门配备翻译的呢?
你也许会说,那不还有机翻呢吗?恕在下直言,目前机翻的水平仅限于日常生活用,一些专业英语,机翻的结果实在令人摇头。我们知道中文中有很多字是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而且有些词汇很难通过英语来准确的翻译出来,比如“彷徨”,在英语中找不到准确的词与之对应,可是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也有汉语中对应不了的英文单词,需根据句子及其情景灵活运用,自发感受,这是翻译的效果所达不到的。
不但数学是科研工作者的工具,英语也同样是科研工作者的强大工具啊,平时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为解决一个小问题查资料时,几十篇几百篇的查,如果自身不具备阅读英文的能力,全部将之交给翻译人员,其效率可想而知。你连这么好的工具都掌握不了,还能说自己是个科研人才吗?袁隆平老爷子杂交水稻怎么样,世界一等啊,可是依然能够用英文做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而我等又怎么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自大自满呢?科研工作者不会英语,就好像作曲家不会乐器,虽然也能做下去,但是总容易被掣肘。
你也许会说,那就只让科技工作者学就好了,为什么把别人也牵进去?把英语作为兴趣课,谁有兴趣谁学不好吗?玩去吧,你以为过家家呢?谁能保证这不是心血来潮的选择?你自己健身、跑步、减肥又坚持了多长时间呢?谁能保证自己以后就走科研的道路一条道走到黑?而谁又能保证自己以后对科研不感兴趣?到时再学,岂不晚矣?
取消英语课会有什么后果?
退两步讲,如果我们真的不学英语了,将可能陷入更大的不公平之中。我们想想看,现在要求大家都学,其结果是学得好与学得不好的差别;如果一部分人学,一部分人不学,其结果就是会与不会的差别。如果说“好”与“不好”的差别仅仅是量上的不同,而“会”与“不会”的差别就是质上的突变啊。而哪些人大概率会选择不学呢?一是条件不好的,二是学习差的。那么以后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之中,将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弱者要想赶上强者,就需要花额外钱和时间去弥补英语,不光加重了家庭负担和学习成本,而且将更挤压其它兴趣爱好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想补习,还找不着地方呢,这样英语就变成了一部分人的专有资源,有一些职业和机会也将更倾向于这一部分人,这就更容易造成阶级固化,产生更大的不公平。(可以参考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语言学习问题所产生的阶层固化,我累了,不想写了)
措施
一些人提出来可以降低英语在各科中的比重。这是可以考虑的,苍蝇再小,也是块肉,即便是比重低,也绝不会被彻底忽视,就好比我们并不会因为物理占分比重低而忽视它,同样也不会因为英语占分比重低而忽视,这很好。
我认为更多的努力方向其实是我们的英语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我们现在英语更多的偏向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进行训练最多的也是此二者,高考不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高考听力是不计入总成绩的(不同省份制度不同),所以进行练习相对较少,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欠缺。所以,如果有更好的考察制度,一些弊病将会得到改善,但是这需要慢慢来,其影响巨大且深远,一刀切的做法略显武断,我们还需要在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每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同时提前几年发出预案,等时机成熟了,才能实施。
事物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外语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带来的不是怀疑和困惑,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包容和进步。我们一直强调全球化,多边主义,同样在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上,也要多元化,开放化,不能搞单边主义。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发表在其它平台】
下一篇:成年人还该不该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