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青年钢琴家孙榆桐在上海的首场音乐会,乐评人李长缨很快想到了传奇钢琴家古尔德,那种自由、忘我、极具个性的演奏,让她印象尤深。
“无论舒曼、巴赫、布索尼还是普罗科菲耶夫,孙榆桐的音乐让你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有许多灵感乍现喷涌的火花、离经叛道之处……你不知道他下一秒音乐的走向,速度、音色、力度,每一刻都在变化。”
9月13日-14日,孙榆桐做客上海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系列演出,首次登上上海的舞台。
孙榆桐
从浪漫主义的舒曼和肖邦的幻想曲、奏鸣曲,到以画作为灵感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充满战争意味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 两场音乐会涵盖了风格迥异的7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曲目是孙榆桐在今年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去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演奏的作品。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以高难度著称,其马拉松式的赛程安排与比赛规则,对于钢琴家的曲目量、选曲品味、演奏能力均有着巨大考验。
孙榆桐是入围的5位中国选手中,唯一一位闯入半决赛的华人钢琴家,也因此走入国内音乐人与爱乐者的视野。
“没有进入下一轮,失望是肯定的,事实没办法改变,只能再审视自己,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再改进。”27岁的孙榆桐坦承,孩子参赛可能是为了自我锻炼,而成年人参赛更现实:为了拿到好成绩、让更多人看见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报名时我会想赢了怎么样,比赛前一个月到上台之前,我不再想了,想太多会有无形的压力。”孙榆桐笑说,从生理到心理,比赛都是一次双重考验,比赛结束后,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在家里躺几天。
近年来,韩国选手在国际比赛频创佳绩。2015年,韩国选手赵成珍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收入囊中。2017年、2022年,韩国选手鲜于艺权、林允灿连续两届,捧走了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韩国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也引起了中国音乐界的讨论。
“韩国的音乐教育启动得更早,选手积累的时间更长。”孙榆桐对此也有观察,往前追溯,欧洲人最早闪耀于获奖者阵营,随后美国选手、日本选手各领风骚数十年,韩国选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国际大赛有所斩获,并带动了韩国本土的音乐教育。
“国内学琴的风潮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端,郎朗、李云迪、陈萨等在国际舞台、国际比赛崭露头角,很多家长开始让孩子学琴。”孙榆桐相信,就像量变到质变,假以时日,中国军团也会在国际赛事创造新辉煌。
孙榆桐
更多人认识孙榆桐,是因为去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这项比赛要求全程只演奏肖邦作品,涵盖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创作。孙榆桐极具个性的演奏,打破了肖邦作品的传统演奏风格,挖掘了肖邦创作中的即兴感与不确定性,令人眼前一亮。
“他参加肖赛时,我就关注到他那个不羁的小眼神,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都在掌控中。”乐评人李长缨回忆。
有意思的是,曾经的肖赛冠军、钢琴家邓泰山,正是孙榆桐的老师。对于这位中国弟子,邓泰山如此评价:“孙榆桐不仅是一位钢琴家,他更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
“邓老师在法国作品和肖邦作品的演绎上非常权威,虽然权威,但他不会去强加、灌输他的音乐理念,会尊重学生的想法。”孙榆桐笑说,“他可能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但只要一示范,我瞬间豁然开朗。”
如此年轻就已颇具个人风格,“90后”孙榆桐因此在众多青年钢琴家中脱颖而出。有趣的是,他也偏爱以个性演绎著称的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而在年轻一代音乐家里,同样很有想法的“90后”俄罗斯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也深得他欣赏。
1955年,古尔德到美国公演,因为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一战成名。巴赫作品从此成了他的标签,然而他演奏的曲目其实相当广泛。“他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他的想法很有逻辑。”巴赫之外,孙榆桐系统研究过古尔德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普罗科菲耶夫以及现代派作品,被其强烈风格的猛烈冲击。
至于特里福诺夫,孙榆桐最佩服他在选曲上的大胆和不羁,比如最近弹的巴赫《赋格的艺术》。“每个音乐季,他的选曲都非常大胆,没有任何忌讳,绝对不保守,任何类型都勇于尝试。”孙榆桐说,钢琴家要上台表演,往往会在选曲上有所顾虑,像他那样大胆的人并不多见。
两位钢琴家让孙榆桐感觉到了新意,“很多曲子被重复弹过很多遍了,我不想听重复的演绎,让观众厌恶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最差的体验是听完没什么感觉,那才是真正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