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综艺池里爆款题材并不缺乏,但有口皆碑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综艺都在选秀、音乐等小众题材里回炉,内容迭代更新问题,越来越成为所有人关心的事情。
谁也不知道还需多少摸爬滚打,平台才能让小众“重回小众”,但内容摆脱“快餐化”已成趋势。去哪里找中和之法?或许综艺在互联网绕了一大圈后,依然会回到传统综艺时代。
▲《中国诗词大会》剧照
2017年至今,传统综艺顶着万分的压力,重造了一个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综艺题材——国学综艺。《国家宝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国学题材意外地与互联网合拍,实打实地靠优质内容出了圈。
有趣的是,在当下这个对优质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代,国学综艺正在以不同的姿势反哺内容池,试图开拓国学内容的多样性。金鹰卡通于2017年以少儿视角开辟的《龙的传人》正是尝试之一。
目前,《龙的传人》第三季已经回归金鹰卡通卫视,每周六晚7点播出,这档历时三年的少年国学综艺,能不能接住国学传来的接力棒,正在接受市场的检验。
长尾优势
开发低饱和市场,似乎已经成为2019年综艺的新主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各大网台2019年女性综艺共32档,达到近三年最高数据。此外,《忘不了餐厅》、《我们的师父》以及一系列代际综艺也开始向银发市场迈进。
针对特定群体的综艺出现,实际上让行业看到横向开拓市场的新机遇,尽管这种粗浅的开拓在类型综艺扎堆后会出现情感泛滥、模式僵化等危机,但“长尾优势”确实让行业尝到了不少甜头:如果能拿下一个具有稳定需求的群体,那么未来无疑是光明的。
相比于女性综艺和银发综艺的高调,平台对少儿市场的开拓还显得有些迟缓。尽管在“她综艺”的末端站着已经有些疲软的亲子综艺,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些重点关注亲子关系、刻画萌娃囧爸的综艺,确实是专为成年人打造的内容,并不能真正填充整个少儿市场。
▲艺恩数据显示,亲子类综艺已经离开头部内容矩阵
因为少年儿童易受引导的群体特点,针对少儿群体的传播内容实际上颇受桎梏。
6月26日,人民网联合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10家头部游戏公司发起《游戏适龄提示倡议》,把游戏玩家分成18+、16+、12+、6+四个年龄层级,实际上正是对儿童娱乐内容的一种管制。现在看来,这种管制并不仅存在在游戏领域,抖音、B站等内容平台开通青少年模式也在放出警告信息。
在内容受到桎梏、蛋糕被游戏和动画瓜分的少儿市场,如何突出综艺的优势,为不被重视的赛道赋予更强大的竞争力,成为开发少儿市场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此时,聚焦国学的《龙的传人》就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优势,毕竟相较于单纯的娱乐,对于少儿市场,“寓教”的需求更大。
在今天,提高内容的教育意义,已经不是某一个赛道的任务,而是整个内容池的防弹外衣。“文化”作为硬通货,成为竞争力所在,国学作为中国教育的“启蒙学科”,备受青睐不难理解。而少儿市场是教育题材的最终源头,必然会迎来题材的爆发。
于是,在政策引导和内容发展趋势下,国学与少儿在综艺领域完成一次结合,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溯源。
开天辟地
何为优势?
益智类综艺从未缺席,甚至在中国综艺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从1999年第一档《幸运52》一直到近期的《一站到底》,益智竞猜类综艺生存了20年。在林林总总近百档类型综艺中,国学加入之后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吗?
长视频要在“短频快”语境中占得先机,就要突出内容优势,将深耕内容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成为大部分益智类综艺的突破口,如面向年轻群体的《奇葩说》。而对于国学综艺来说,如何将文化元素放大的同时,结合网生内容特点,消解内容沉重感,值得思考。
将受众群体定位在8—14岁少年群体的《龙的传人》,算是一个先锋者。
▲《龙的传人》竞赛模式趣味化
《龙的传人》在节目中,削弱竞技感,增强趣味性,把稍显枯燥的国学教育转化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相比于10年前的少儿益智综艺,《龙的传人》显得更加贴合传播环境和少儿群体的本性。
节目中,几位小朋友玩起了各种“国学版桌游”:“七脚板”赛手速;“成语拼拼乐”赛默契;最后的擂台赛中两位小朋友跟据关键字“鸟”接起飞花令,两位小朋友你来我往了十几个回合,上演大型“00后诗句battle”,在创意中尽显内容优势。
▲飞花令环节,小选手上演诗句battle
节目不仅在新媒体上热度良好,人民网等传统媒体也表示 “节目邀请孩子们走上舞台,将童真融入经典,赋予知识以趣味,借助卡通等元素为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童趣式表达””,显然也对这档国学少儿综艺寄予厚望。
对标国学综艺,《龙的传人》是坚持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好的一个,这不仅归功于表达方式的转变,更是源自于金鹰卡通卫视对于IP的打通。
综艺中多次出现的动画形象实际上均来源于金鹰卡通另一档少儿综艺《人偶总动员》,实际上早在前两季节目中,两档综艺就开始了“共生模式”。这种打通IP的举动有利于受众的进一步沉淀,加强受众粘性,形成稳定群体,另一方面,对于观看综艺的小朋友来说,也会增添许多熟悉感和趣味性。
节目中的主持人如撒贝宁、朱丹、张腾岳多为央视“熟脸”,国学导师郦波、蒙曼等人同样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这些看似“巧合”的元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增强节目带给观众的熟悉感和权威性。
很简单,相对于killingtime的短视频,父母显然更愿意让孩子接触一个既有权威人士引导,又能学习国学知识,还很有趣的综艺内容。
从不迷茫
目前,少儿市场依然还没有出现如同“她综艺”内容百花齐放的样貌。由于受众的特殊性,少儿市场开发的尺度如同刻在石碑上的法典,不容越雷池半步。
这种限制看似束手束脚,但实际上是为内容开发画出一个安全的舞台,只要不越过红线,便任君载歌载舞。而像《龙的传人》这类,将教育工具性与综艺娱乐性良好结合的“标杆类”内容,其节目花样虽然多,但“化育新人”的节目主旨始终清晰可见。
▲节目中,小选手在踊跃答题
“拒绝知识的机械叠加,而是意识和情感的灵活相乘,真正点亮青少年的文化之光”是节目一直践行的原则,在传播过程中,节目虽强调宣传,但却将价值引向更深处——寓教于乐、去除功利,真正让孩子成为主角,让文化成为起点。
口号说得响不如实事做得多,《龙的传人》没把功夫用在刀背上。
节目始终注重在内容上真正做到加大引导力,通过打造“小武亦姝”来放大国学的魅力,挖掘真正适合少儿群体的学习榜样,这种有力的宣传模式,让文件中如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此类的冰冷宣传任务变成实打实的号召力。
▲小选手国学知识积淀深厚,在节目中被称为“小武亦姝”
正如前文所说,“文化”是当下影视内容的硬通货,一部《长安十二时辰》成功出海助长了不少国人的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不能只放在对外工作上,如何做好内部积淀,才是长久大计。
国学少儿综艺正是这样一个切口,“从娃娃抓起”对于国学传承来说,意义重大。《中国诗词大会》中成年人表现对国学文化的精通,会获得看客的赞叹,但类似《龙的传人》表现少年人对国学文化的领悟才能真正影响国学文化的传承。根植文化自信,就在节目中通过孩子们的一次次闯关成功孕育而来。
因此“书香浸润童年,阅读传承经典”并不是节目中的一句空谈。
传播资源是有限的,少年们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能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那为什么不呢?
作者 / 卡拉羊
责编 / 如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