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推拿治百病
小儿按摩即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内科推拿
1、小儿内科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很广泛。对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发烧、腹泻、呕吐、厌食、夜啼、惊风等疗效显著。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7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脏腑点穴或适当配合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禁忌症:骨折、脱骱、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古人称之为“稚阴稚阳”。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古人称之为“纯阳”。
病理特点:
一是由于脏腑功能幼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易受外邪侵袭和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刺激,容易受惊、生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其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见,传染病也多于成年人。
二是小儿发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
3、小儿诊法、治疗特点
诊法特点:小儿疾病的诊断,是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在四诊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应将获得的四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再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特点:小儿治法,必须以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依据。小儿易患外感、饮食停滞和热性病,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消导,清热等法。处方配穴,善用清法和补法。灵活运用阴阳五行原理指导配穴。
4、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主要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力求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二、小儿内科推拿常用穴位
1、手部穴位
根据穴位的形状,将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分为点,线,面3型。
点型:人体某部穴位上,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穴位。如小天心,二马。
线型:人体某部二点中间的连线,在这个长线型的穴位上采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穴位。如天河水,六腑,四横纹等。
面型:人体某部面积较大的穴位上,采用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穴位。如八卦,运水入土。
2、小儿常见病推拿治疗举例:
(1)感冒
1)风寒感冒:
主证:发冷发烧,头痛体痛,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口不渴或纳呆呕吐,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
处方:一窝风,清肺平肝,天河水。
2)风热感冒: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浊涕,头痛咽痛,口渴微汗,面赤唇红,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解表。
处方:清肺平肝,六腑。
发热:外感发热:解表散热。
处方:清肺平肝,天河水或 清肺平 肝,六腑,提捏大椎。
(2)发热
食积发热:清热消食导滞,处方:八卦,清脾胃,六腑,清大肠。
阴虚发热:滋阴清热,处方:清补脾,二马,天河水,推涌泉。
惊恐发热:清热镇惊安神,处方:推上三关,下取天河。
小儿脏腑娇嫩,受邪生病后容易引起饮食,睡眠及精神状态的异常,因此,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选择内科推拿治疗或其他外治方法,都应该全方面观察,及时反映,好规划下一步治疗的治疗方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患病后的家庭护理也非常关键,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推拿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不仅仅是内科方面,在儿童康复保健中也发挥着独特的治疗效果。根据儿童神经发育学,运动解剖学,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理论而形成的针对不同运动障碍的推拿手法。是针对康复科特有的学科特点而形成的专科推拿。
祖国的传统医学留给我们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在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康复保健的今天,小儿推拿熠熠生辉。
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赵乾坤
上一篇:从盲人按摩师到实习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