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错位发展,创建华南最大针灸医院
南方日报2022年10月24日A10版。
南海之滨,珠水潮涌,一座广州白鹅潭旁的百年老院正迸发新的活力。
挂牌针灸医院、柔性引进院士团队、获得两个“国字号”资助项目……今年以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下称“广医附属中医医院”)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引领针灸文化“出圈”。在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在全国532家中医院位列42名,排名跃升了23位,成为了广州医疗版图中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广医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表示,医院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遵循“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按照错位发展战略,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以针灸为突破口,以国家绩效考核工作为指挥棒,一方面通过打造针灸特色亚专科集群提升针灸医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广州市针灸重点实验室,打造高水平的针灸科研平台,持续提升针灸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朝着全面建设高质量中医医院进发。
筹建针灸亚专科,完善针灸三级服务网络
1月16日,广州市针灸医院揭牌,正式落户广医附属中医医院。
在揭牌仪式上,该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针灸为特色的错位发展战略,争取创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针灸医院,让更多人成为针灸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广州市针灸医院揭牌仪式。
古人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医院发展的大局中,如果说“道”是战略目标和方向,“器”则是具体路径和谋划方略。
以道御器,道器合一。医院将通过设置针灸特色二级分科,逐步形成涵盖针灸脑病、针灸骨关节病、针灸肾病、针灸脾胃病、针灸内分泌病等针灸亚专科集群。亚专科根据各专科优势病种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诊疗方案,突出2-3个专病,打造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科专病体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环境。
以器载道,道在器中。医院将把针灸专科门诊、名医门诊及中医推拿门诊组成大针灸门诊,同时推进针疗中心、灸疗中心和推拿中心三大特色中心建设。其中针疗中心以开展特色针法为主,如石氏醒脑开窍疗法和靳三针疗法等,灸疗中心能满足全院传统疗法治疗需求,推拿中心分设成人推拿和小儿推拿,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广州针灸医疗服务能力短板在基层,强基层对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补上这一短板,广州努力打造广州市针灸医院“1+N”针灸服务体系,目前已遴选出26家基础设施较好的单位作为联盟单位,推动针灸服务水平同质化。联盟单位覆盖了广州市11个区,形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针灸医疗体。同时,依托“三级名中医下基层”项目,提升社区医生的服务能力,建立三级针灸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
基层强,关键是人才要强。作为“1+N”牵头单位及广州市针灸培训基地,广医附属中医医院已开展5000人次的针灸从业人员培训,有利于推动全市针灸服务同质化和标准化发展。
坚持引育结合,构建合理人才梯队
今年,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传承工作室落户广医附属中医医院。岐黄学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许能贵教授在医院成立“首席科学家许能贵工作室”,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医院不断推进人才强院工程实施,坚持外引内培,通过实施“三工程二计划”,致力打造合理人才梯队结构,激发不同类型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
发挥顶级人才引领作用。2022年,医院柔性引进院士1名,岐黄学者1名,知名针灸专家7名;引进广州市高层次人才1名、针灸亚专科高水平人才3名,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18名。
要高原,更要高峰。医院将通过实施“名家登峰工程”,激励临床专业水平及科研教学能力突出的人才脱颖而出,致力培养一群在省内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医专家。
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医院将实施人才腾飞工程,选派重点中医优势专科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访问,集全国众家之长助力针灸骨干人才培养;同时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在全院医护人员中实施针灸水平等级考核,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直接挂钩;成立学历提升基金,设立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鼓励院内青年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建立覆盖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培育体系,更好调动人才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教协同培养。广医附属中医医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该院承办的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探索智慧针灸,“抢滩”人工智能赛道
今年3月28日,广医附属中医医院聘请岐黄学者许能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双方将共同开展针灸临床科学研究,推动针灸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岐黄学者许能贵教授团队合作签约仪式。
今年以来,该院在科研的赛道上交出了一张漂亮成绩单——“针药结合预防肿瘤转移机制研究”“人工智能诊疗方法与系统研究”两项针灸相关科研项目被遴选为广州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针灸专科项目“‘醒脑启阖调枢’针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和转化”,获得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临床核心重大专项立项。
筹建大平台,澎湃新动能。医院将投入近1000万元推进针灸相关科研项目及广州市针灸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古老的针灸同样能“玩转”潮流的大数据。祝维峰透露,医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设针灸古籍及中医知识库、针灸AI智能临床辅助诊疗库以及针灸科研平台和数据中心。
国医大师石学敏收徒拜师仪式。
目前,医院拥有国内领先的智能化“针灸古籍数据库平台”,录入约200本近现代针灸名家医案医籍。下一阶段,还将基于人工智能对针灸知识图谱和理论模型的深度学习,将针灸诊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针灸临床相结合,开发一套针灸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并在联盟医院推广应用,最终实现中风、眩晕、腰痛、痹证和咳嗽5个病种的智能辅助诊断并形成针灸治疗方案。
“智慧针灸是医院的一项重大战略。”祝维峰表示,下一阶段,医院将逐步完善基于针灸电子病历的信息管理平台,开展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型针灸医院建设,最终建成一个联盟内部的针灸信息互联互通平台。
溯源针灸历史,汲取创新力量。祝维峰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针灸医院的凝聚引领作用,成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吸引不同针灸学术流派的人到医院开展“师带徒”活动,深入实施针灸“薪火传承”项目,推动构建岭南针灸学术体系。
【对话】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
中医院一定要姓“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让广医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更加坚定在临床工作中坚持发挥中医特色。
“中医院一定要姓‘中’。”在接受访谈时,祝维峰院长认为,在中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让病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倡导学习西医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但不管如何发展,必须坚持“中医院姓‘中’”的底色,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唯有精通中西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的需求。
问:站在新的起点,医院发展有着什么样的蓝图?
祝维峰:如今,我们已形成天河院区、珠玑路院区及同德围院区“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以创建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为主线,努力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针灸医院。
天河院区正在加速推进,院区将按照“大专科,大综合”的思路规划发展。在设置内外妇儿专科的同时,还将建立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中心。院区投入使用后将新增1个针灸综合病区,逐步形成针灸特色亚专科集群。
天河新院区。
珠玑路院区将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全院超60%的床位将用于发展针灸,并进一步完善急危重症抢救支撑保障体系。
针对同德围院区业务用房不足、床位紧张的问题,我们将对院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增设ICU,提升院区急危重症抢救能力。
问:针灸疗效独特,但是否可以对患者只采取针灸治疗?
祝维峰: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作为一种外治方法,针灸治疗简便绿色,对某些病种有独特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针药并用,而且强调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因病而施,坚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选择对病人最有利且疗效更确定的治疗方式。
问:是否医生不仅要精通针灸,还要懂中药学和西医?
祝维峰:是的。一名成功的中医生必定精通中西医,拥有强大的“武器库”,懂得在适当时候选择最佳“武器”守护患者的生命。不过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年轻医生缺乏中医临床思维的训练,我们会更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强调多临床早跟师,让他们有机会从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学到前辈的临床思维方式,并在反复实践中建立起成熟的诊疗思维。
【撰文】黄锦辉 邱芳华 王雯玉
【作者】 黄锦辉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