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创中国首家书法函授学校,38岁拓展书店数百家,今销声匿迹
经过笔者“书画圈”和一批书画媒体作者的努力宣传,一大批硬笔书法家重新被世人了解,我们由此知道:那个硬笔书法的辉煌时代,培养了一批出众的书法人才。大批出身平凡的学子,借此奠定其书法地位。数以百计的书法作者,在当时出版了书法字帖,就算不能一战成功,也算是曾经“潇洒走一回”。
在一个平台上,有一篇长达40多个回复的帖子,网友不约而同地列上了自己熟知的1980年代硬笔书法家,从曹宝麟,林似春,刘惠浦,仇寅,张秀,到顾仲安、钱沛云,这些熟悉的名字,被众多网友广泛认同,但另有一些生涩的名字也浮现在眼前,令人不得不要搜索一下,才知背后详情。
就像这位名叫“席殊”的人物,稍稍了解一下,才知道他当年是那么“辉煌”,曾经他站在硬笔书法和商业运作的高处,几次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创业,在极短的时间里,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曾培养书法函授学生100万人次、特许经营连锁书店300余家……
然而,近年来,他的书店早已走向末路,负面新闻频出……这一路走来,堪称传奇。他是怎样迅速的走向成功,又在十多年后,悄然失败,这其中的故事值得玩味。
席殊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3年前后,毕业于当地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当时,即使他不创业,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公务员,之后亦步亦趋,好歹生活也将无忧无虑,如今也算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但,他天生就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再加上时代的召唤,他立志想要做成一番事业。
虽然大学学的是数学,但这并不影响席殊有一手精湛的书法。当时年仅20出头的他,文从沈梦了解,很关心世面的流行文化,当时由庞中华等人推动的硬笔书法,正在国内欣欣向荣地开展着。他心想:如果只是教人写字,靠卖书本为生,利润薄,况且有庞中华前车在先,难与匹敌。他决定独辟蹊径:耗时六年,摸索出一套硬笔字练习法,据称通过从行书入手,也可以练一手好字的“3s”习字教育体系。
在此观点基础之前,1985年,22岁的席殊就创办了全中国第一家书法函授学校。五年期间,培训学员超过100万,据说,这个数据垄断了当时中国习字培训90%的市场份额!
当时,他能成功,和他的广告语关系很大——“想练字,找席殊”,不久“席殊”,就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习字产业品牌。
然而,仅仅几年后,席殊回到了南昌,在家乡省级社科院担任人文学术杂志编辑。这种转变背后的故事,只有一些了解他情况的人懂得。
1994年,年仅31岁的席殊再次出山、剑走偏锋,他将第一桶金赚来的钱,押宝到一个广告语上“把中国最好的老师请到家里来”,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家庭教育录像带市场垄断。这期间赚了多少钱不知道,只知道他将自己的邮购市场,牢固地建立了起来,并在之后的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岁时,席殊忽然感觉到中国图书事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他将之前所有的积蓄投入进来,以北京的“席殊书屋(据称是,国内第一家民营全国性连锁书店)”为起点,在数年中,将事业版图发展到全国,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将店面拓展至连锁店300余家(2001年数据,当时席殊38岁)……期间虽然经历过网站ceo离职等风波,但在2000年前后,一切数据依旧都显得那么耀眼(如:席殊书屋系统2002年总销售达2.5亿元)……
当时(2001年前后),许多报纸上都刊载过这条广告:“8万元加盟席殊连锁店,轻轻松松做书店老板”,报纸的宣传效应当时还很强势,一大批有志青年纷纷加盟进来,短时间内迎来了较高的关注度……
大概谁也没有料到,才短短十多年,网络发展得如此迅速,书店这样略带呆板守旧的模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席殊书屋也难免于这样的风险,资金不畅、分店纷纷关门等残酷的现实,接踵袭来……
直到2015年,一则新闻令知情之人觉得十分难堪。席殊书屋创始人,和合伙人打起了官司,因为一份儿8.2万元的财务纠纷,他被供货商告上了法庭!此时此日,想想13年前,年总销售额2.5亿的时刻,恍如隔世啊!
截至目前为止,大约还有十家(预估,未能仔细统计)席殊书屋,他们在惨淡中将门店经营下去!更多的书屋,早已关张停业,今人已不知旧址了!
2018年了,经历过多年的大风大浪,席殊才55岁,他现在在干嘛呢?相关报道,少得可怜,简直可以说“销声匿迹”了。
还是看看当年曾经报道过席殊的一位记者的评价吧:1980年代中晚期,他成功于意外,这位“写字先生”上了明星榜。但他绝非是天生的商人,也许,他真的不够聪明,他没有将机会发展到极限,时代给予他的机会,他又毫无保留地还给了时代……
回顾他当年创办的席殊书屋,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犯了一个天真的错误——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终因为店面扩张太迅速、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迅速倒掉……
这些前车之鉴,可以成为文化人士的经验,却成为席殊创业史中的斑斑血泪!谨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