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包金山(中)在书法课上指导学生。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的教室里,小学生们身穿蒙古袍、手执毛笔,认真书写着蒙古文字母。他们出于个人兴趣报名参加学校的书法培训班,不少人已经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蒙古文毛笔字。蒙古族书法家包金山时常来学校对学生们手把手进行指导,并对学校的老师进行书法培训。
近几年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文书法代表性传承人包金山致力于这项“笔尖上的非遗”的发展与传承,力求让更多人感受蒙古文书法之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包金山已先后培训3000多名中小学生及600多名教师学习蒙古文书法。
新华社记者邹予摄

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包金山在书法课上指导学生。 新华社记者邹予摄


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包金山指导一名教师学习蒙古文书法。 新华社记者邹予摄

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学员在成人书法培训班上临帖。 新华社记者邹予摄

3月2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包金山在自己的工作室内临帖。 新华社记者邹予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