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享受生活当中的美妙的食物,比如能激发味蕾的美食,比如能澄静眼睛的美景,除此之外还有能让耳朵拥有听觉上的愉悦。由此可见,儿童对于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音乐的敏感期同其他敏感期一样,也呈现出螺旋状发展的过程。最早幼儿都喜欢节奏,2岁时能够把握好节奏;到了三四岁,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五六岁,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的用动作表达旋律中较为复杂的音乐;6~8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此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故此,我们要为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的条件,系统的欣赏音乐的机会。这样一来,凭借着儿童的天赋能力,即使他们不接触职业的乐器训练,对艺术和音乐的感受也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儿童聆听生活当中的声音,这就是3岁之内的儿童,孩子自有他的感受和领悟。那我们如何进行培养呢?
婴幼儿期:培养“音乐耳朵”
心理学上关于听觉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头几天中,婴儿就能区别几种声音之间的差异,比如说按升调组合的音与按降调组合的音之间的区别以及单音节与多音节声音之间的差异。在4~6月大时,婴儿甚至已有乐感,相对于吓人的断裂声,他们更喜欢莫扎特的米努埃小步舞曲中在自然段落间的停顿。到12 月左右时,如果播放两种仅有微小差异的旋律时,婴儿也能分辨出它们是不是相同。
一岁以内:引导发现生活中各种美妙的声音有很多家长往往认为只有让孩子多听音乐,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乐感。其实不仅然,生活中一切美妙的声音,都可以称作广义上的额“音乐”。尤其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生活中听到的一切有节奏的声音,就跟收音机和电视机中传出的动听的歌声和乐声一样美妙。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听有声玩具所打出的悦耳声音
2.在房间里面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铃铛
3.听厨房中传来的切菜声以及股碗瓢盆的声音
4.听自然界的声音
5.听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声音
6.交通工具的各种声音
7.辨别大人说话的声音以及各种不同情感的声音或者让大人唱歌
8.让宝宝听不同的声音,然后引导它辨别声音的差异
一岁左右:引导“演奏”生活中的各种乐器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自己“演奏”各种“乐器”了。在所有运动技能中,自主够物在婴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抓握物体,翻转物体以及在松开物体后,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形,声音以及感觉。具体我们可以运用一下几方面入手:
1.用木棒或其他轻质棍状物敲击塑料桶等生活用品
2.将沙子小狮子装在不同的容器中
3.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的饮料瓶,让宝宝用小汤勺轻敲
4.通过摩擦不同质地的东西,感受发出的响声
5.如果有现成乐器,大人可以通过敲打让宝宝增强节奏感
最后,古典音乐能够让孩子安静,并具备一定的音乐思维。例如g弦上的咏叹或者肖邦的小狗圆舞曲等。以及中国民族音乐,例如彩云追月,快乐的女战士等。还有传统的儿歌,童谣或者一些原创小歌曲都属于这一类简单,重复又可以配合身体游戏的歌曲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中。
附送:推荐10首适合儿童的名曲
1)勃拉姆斯摇篮曲 2)舒伯特音乐瞬间 3)舒曼童年情景 4)柴可夫斯基儿童进行曲 5)肖邦小狗圆舞曲 6)舒伯特鳟鱼变奏曲 7)维瓦尔弟春之歌 8)巴赫g弦上的咏叹 9)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10)贝多芬欢乐颂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刘唱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