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9日讯 (记者 肖榕)12月6日,2020“集美城发”杯集美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暨体育进社区羽毛球赛(以下简称“社区羽毛球赛”)年终总决赛在沐宇羽毛球馆落下帷幕。
从10月8日挥出赛事的第一拍开始,这场由集美区体育出版广电局主办,集美区羽毛球协会承办的社区羽毛球赛一路从海选赛打到镇街团体赛,直至年终总决赛。
参赛人数1173人,参赛人次2054人次,1865场争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贯穿全年的赛事缩短到了两个月,但是一场区级羽毛球赛从数据上呈现出的参与热情却让人惊喜。
“社区羽毛赛自2016年创设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2018年停办)。这项赛事已经成为集美体育惠民工程的重要区域性品牌,羽毛球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集美区文旅局局长吴吉堂说。
社区赛,顾名思义就是根植于草根。
恰恰是因为辐射到了镇街、社区,让这场羽毛球赛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也让这场羽毛球赛更能为我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羽球人口激增
以羽毛球运动为切入点、以集美区内的67个社区为单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宗旨、依托民间社团组织——集美区羽毛球协会……
从2016年创办开始,社区羽毛球赛就不断从基层汲取成长的养分,并发展成集美参与人数最多、受众覆盖面最广的一场体育赛事。
“作为一场根植于社区普通居民的草根赛事,社区羽毛球赛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充分考虑各镇街、社区参与活动的需求,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格局。” 吴吉堂表示,只有降低参与门槛,吸引参与人数,全民健身才有“全民”价值。
四年赛事的积淀,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羽毛球人口基数的不断膨胀。
“现在晚上八点过后球馆还有人订场。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一位球馆工作人员小黄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集美区内各个球馆的少儿培训业务、私教业务同样水涨船高。
“以前周一至周五只有零星业务,现在工作日基本是成人私教课,周末则是少儿培训课,而且训练时段比以前拉长,从早到晚都排得满满的。”教练小雷的话颇具有代表性。
据集美区羽毛球协会会长沈煜桓介绍,今年集美羽协与当地小区和俱乐部配合,面向小区适龄儿童开展公益培训,“四届社区赛以来,集美的青少年培训人口从原来不足300人,发展到超过1200人以上,从业教练突破50人”。
社交功能凸显
作为“芳华群”的群主,彭晓芳每次拎着球包走进场馆都会热情地和球友们打招呼。
“芳华群设立于2019年3月,那时候只有二三十号人,运行到现在大约200人。规模有稍微控制下,不然人更多。”彭晓芳说,家就住在周边社区,球友也是慢慢认识、热络再到固定,大家每周定四次场,偶尔也会加场。
近些年,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一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娱乐性和社交性的需求促使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收获更好的运动体验。
在过去几年里,像彭晓芳这样的热心人士建群交友的羽球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大家的技术水平也在各种赛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据沈煜桓介绍,华夏学院廖新良自发坚持组织大家参加羽毛球训练,四年内组织羽毛球训练活动达675次,“都因为对羽球运动的热爱和执着,互帮互助,形成一个个体育社交小圈群,在羽球普及、推广、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吴吉堂表示,如今,体育的多元价值和功能日益彰显,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社区羽毛球赛不仅是搭建和谐社区的桥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是成为构建健康社区的抓手”。
激活造血功能
如何建立自我造血功能?这始终是困扰着基层体育协会的一个痛点。答案,依然可以在这场社区羽毛球赛寻找。
在今年参加年终总决赛的24支队伍中,不少都拥有了自己的冠名商。“随着社区羽毛球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集美区内的一些企业纷纷对参赛队伍进行赞助,这也让赛事的含金量逐年攀升。”在沈煜桓看来,价值和影响力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按照实力高低分为精英组和普及组,辐射更多人群;精英组获奖率100%,普及组海选赛获奖率达67.1%,让更多人有获得感;全程采用了无纸化、信息化的赛事系统,提升赛事规格……
显然,价值的产生还得从赛事中溯源。
今年以来,集美羽协不断扩大商业圈,为众多球友谋取更多福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除了收获赛事冠名商——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外,集美羽协还先后与佳得乐、中梁正荣府地产、梅赛德斯奔驰、杜康文旅等品牌企业携手。
沈煜桓表示,未来,希望继续引入志同道合的商家和赛事专业化运营机制,提高赛事商业氛围,增强社区赛的吸引力。
举办活动、搭建赛事,是基层体育协会工作的抓手,举办活动赛事的过程,也是基层体育组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集美区羽毛球协会和社区羽毛球赛交出的答卷值得思考。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