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沧州
提起沧州来,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武术,这也在自己从沧州献县老家来到北京后,被人问到的最多的关于家乡的话题,是否会武术。
91年6月操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东北最大的头目乔四被执行死刑,这个当时当地人民谈论起来闻名色变的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有力的打击了当时社会上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这和我们学校当时所处的社会氛围也一样,当时社会上的邪恶势力经常到学校寻衅滋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当时的新校长张*营为了震慑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对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干扰,成立学校武术队,各班级学生可以自由报名,我们114班的王*峰、刘*月、郝*涛等人都报名了,在随后的学校校庆活动中,穿着武术服的同学们闪亮登场了,随着同学们在场上精彩的表演,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看到表演中使用了匕首,让人紧张的透不过气来。也就是在学校里养成的武术习惯,陪伴着王*峰参加大学生活,直到毕业后投身社会工作也没有中途放弃过。还看到其他班级的同学成立武术培训班,他们的功底也就是从学校开始打下的。
当时自己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想着报名参加,但由于自己身材较小,自信心就没有了,因此也就没去报名,这样就错过了学校武术队,只能羡慕那些参加了的同学了,因为他们在学校的校庆上,表演了令人羡慕的武术。
沧州也是武术之乡,霍殿阁被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聘为武师;王正谊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城;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于擂台之上;马凤图、马英图传艺于西北五省、区;佟存、佟忠义、卢振铎等授徒不下数万,遍及十余省、市。同时,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华,充实沧州武林。像李书文,杜心武,孙禄堂,尚云祥等等一大批武术界泰斗人物纷纷出现。
作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的城市,沧州为何能够成为武术之乡呢?其实这与沧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北方毗邻京津,占据了古代特别是元明清三代的进京要道,古人出行无外乎两种方式,走陆路和水路。而沧州恰恰就是在这两种道路的交汇点,所以自古以来,沧州就是商贾云集。从南方经运河过来的大部分货物和人员要在这里休整,然后再决定是继续坐船北上,还是走陆路进京。
大量的货物和人员的交汇,自然就会滋生一些违法犯罪。古代官府的管辖力度又不像今天这样高效。从而就诞生了一种特殊行业:镖局。沧州一直是古代镖局行业发展鼎盛之地。至今沧州仍流传着镖不喊沧的古语。大量的镖局当然就需要大量的镖师从业者。也就需要大量的武者,这也间接造就了沧州本地在历史上浓厚的习武之风。顺带着沧州周边地区也有大量的从业人员。
沧州因为同处京津腹地,京津特别是北京,历来都是达官显贵聚集之地。所以就对府邸的护卫有大量的需求,所以京城周边很多地方的习武之人都去京城当护院等职。当然这个方面保定更具备优势,老话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了的意思就是保定府的护院在京津多给人当护院打手,不是狗腿子是什么,当然也有说是勾腿子的,这是一种摔跤的形式。而同样距离北京很近的沧州也是如此,什么当时很多沧州人都会冒充保定人,毕竟俩地相邻,冒充起来很方便。
其实,沧州的武术风气可以说是来源于北宋年间。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因被太尉高俅算计,携带利刃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可想而知,沧州作为发配囚犯之地,绝不会单单只有林冲一人,在长达150多年的北宋历史中,肯定有千千万万的囚犯被发配到这里,俗话说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囚犯中肯定会有大量的武者,而其中很多人都在沧州落地生根,也就造就了沧州的习武环境。
北宋时期,沧州不止作为囚犯发配之地。更是作为抗辽抗金前线。还是水浒传中林冲到了沧州就谋了一个看管草料场的职位,草料场当然是给战马存储草料的地方。也就是说沧州是边境之地。此地人民多受南下的游牧民族侵扰,自然而然的就要习武自保。久而久之,习武之风渐浓,到了明清时期,习武更是从自保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其中高手更是成就了其社会地位。
到了清末时期,由于高手的不断涌现,沧州武术早已经脱离了其庄稼把式的内涵,社会各个阶层都为其加入了文化内涵,乾隆更是将八极拳和太极拳联系起来: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此后一直到民国时期,武术大师们都在不断的完善河北武术的理论知识,使得河北拳法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
沧州(别名:狮城、武术之乡)是河北省辖地级市,处于河北省东南部,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沧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最佳旅游季节为夏、秋季。著名景点有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铁狮子、东光铁佛寺、南大港湿地等。沧州地处海河流域,境内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稍”之称。
2021年5月,《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沧州划分2021年城市分级三线城市。
沧州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282亿立方米,开发潜力非常可观沧州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盐田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沧州海岸线漫长,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已具规模,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
沧州市自古有水旱码头之称,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黄骅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沧县、献县、泊头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其中泊头市和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金丝小枣栽植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沧州枣树栽培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农民就获枣树之利。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
鸭梨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特产,以泊头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最早,品质最好而得名,至21世纪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过去泊头鸭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对外出口称“天津鸭梨”。鸭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并含有果酸、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
主要景点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离市区16公里。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民间称之为“镇海吼”,相传为遏海啸水患而造,沧州铁狮子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体型最大的铸铁狮子。其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
1961年3月4日,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铁狮子,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铸,共用600余范块拼铸而成。沧州铁狮子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冶金、雕塑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献县汉墓群
献县汉墓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献县境内,西距沧州市70公里。献县自西汉建立河间国,直至南北朝时,一直是王封之地。献县汉墓群,是西汉至南北朝(前178年—487年)时期河间王及其子孙、乐成侯、中水侯等葬于献县境内墓葬的总称,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境内,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陵域多集中在河城街镇和十五级乡,河城街镇是汉代河间王的都邑所在地[1]。
献县汉墓群存37座汉墓,出土有错金铜豹、鎏金铜雀、残鎏金铜马、等,墓群规模大、级别高、数量多、层次全、时间跨度大,贯穿于汉代的始终,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
献王陵就在我们村的西边隔壁村西八屯村的西边,我们要是去县城的话,原先只能经过西八册屯(我们称呼为西八屯村)西边,紧挨着献王陵的一条路去到献县通沧州的一条公路。当时没有现在保护开发的那么好,也不知道那是献王陵,反正大家都叫他大冢子。
刘德,西汉景帝刘启之子,武帝刘彻之异母兄。公元前155年,被封为河间王。班固《汉书》载:“(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他倾注毕生精力,置日华宫搜集典籍,整理诗经,成为一代宗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为先秦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当时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极为欣赏刘德的才华,因此,刘德几次到长安“献雅乐,策对三雍宫。”武帝既折服他的才华,另一方面又猜疑他,恐他与自己抗衡,江山不稳,刘德知其意后,终日纵酒听歌,不久郁闷而终。他在位二十六年,因其“聪明睿智”,谥号曰“献”,称之为“河间献王”,这就是献县得名的由来,刘德是最早实施“实事求是”的,而献县则成为“实事求是”的发源地。
刘德居于咸阳,修学好古,遇事实事求是。他喜好儒学,藏书最多,衣著服饰和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山东儒生多附于他。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献”,又称河间献王。
秦朝焚书坑儒,典籍湮缺。他凡从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故其得书之多,可与汉朝官家藏书相等。所得书皆古文及先秦旧书,价值较高。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精儒学,山东诸儒多从其游。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于是,依从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黝百家" 的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然而 "三代之书" 燔炀殆尽,读书之人也凤毛麟角,恢复儒术教育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寻寻觅觅为国求书。刘德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与百姓。对不愿出让者,则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由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和百姓,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前来奉献, 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费。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数量之多,充满楼阁,据载 "其量可与汉朝" 等。
刘德曾下令修筑日华宫,“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而刘德自己的奉养没有超过宾客。
为了整理这些古籍,刘德亲自组织并参与工程。他以名儒毛苌、贯长卿为博士、王定为史丞,又广招天下著名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残缺不全、 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者,必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成册。
据传,《毛诗》最早作者是孔子和其弟子子夏,子夏作诗序以授曾中,曾中授李克,李克授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孙卿子,孙卿子授鲁人毛亨,毛亨授赵国毛苌(号称小毛公),毛苌被刘德招为博士,《诗》遂为刘德所得。为与当时流传的《齐诗》、《鲁诗》、《韩诗》相区别,毛苌所传之《诗》冠以 "毛字",谓之《毛诗》。齐、鲁、韩三诗早已失传,只有经过刘德不懈的努力研究整理过的《毛诗》长时间在世界上流传,使《毛诗》成为我国注解《诗经》的专著。《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著作。
汉朝初年,"北平侯张益及长沙王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等皆修写《春秋左氏传》",贾谊将《左传》授予赵国人贯长卿,人称之为贯公,被刘德招为博士,随将《左传》系统加工整理、校实解释,才成为今古名篇。
经过艰苦的校勘著作而整理出大批的正本书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廷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籍献于朝廷,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并在 "三雍宫"召见,还询问有关儒学的30多个问题,刘德当场对答如流,论之有据。当时,各诸侯王和重臣们也有献书献策者,但多是一些杂家所论,没什么参考和收藏价值,唯刘德所献之书,才称得上真正的儒家经典,多是 "精品" 。因此,汉武帝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十分器重,多次亲自把盏钦命赐酒,并赐金帛奖赏,一时之间刘德贤名传遍天下。
刘德所聚集之诸儒士中不乏对儒家经典研究颇深的大学者,毛苌和贯公为其中之佼佼者。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诗经传》:“卜商始序《诗》,辕固作传为《齐诗》,申公作训诂为《鲁诗》,浮丘伯授。毛苌作故训为《毛诗》,毛亨授。”毛苌先从毛亨学习《诗训诂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河间王刘德为之建筑君子馆。毛亨所论《诗》传自孔子学生子夏,最合古意。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毛诗》:“荀卿授汉人鲁国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以(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以二公所传,故名《毛诗》。”《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北宋,惟独《毛诗》,由于献王刘德建君子馆作为毛苌传经之所,向天下学士广为传讲,得以流传下来,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清端木国瑚有诗:“礼士贤王汉古风,昔人已往今人老。传《诗》博士毛公里,筑馆犹闻说君子。”
贯公先从贾谊学《左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其所传《左传》递相传续,直至西汉末年学者刘歆。清张穆《汉河间献王君子馆专歌为仙露同年赋》诗有句:“汉兴荡除挟书律,如日杲杲生于东。三辅邸舍廓有容,碔砆金玉错其中。坦坦大河壖,神禹厮二渠。献王筑馆河之濒,实说神乐孰《诗》《书》。蒲轮朅来呕咦水,河北诸儒为王起。兰陵客死绪示棼,毛贯诸公尽君子。君子几凋零,王功在六经。”毛指毛苌,贯指贯公。“荡除挟书律”,指汉惠帝刘盈废黜秦代禁止民家私家藏书之严苛法律。《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汉武帝刘彻建元五年(前136年),朝廷设《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京师设立太学,由五经博士任教师。博士教授弟子的经书,均用汉朝通行之隶书书写,故称“今文经”。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把《易经》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儒学“天人感应”理论和“三纲五常”道德规范。这些理论在当时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和社会的稳定,部分学说受到汉武帝的支持,朝廷于是确立尊儒重书之国策,这对于一心想要振复儒学的河间王刘德来说鼓舞极大。
刘德满怀信心地带上河间国内的儒学研究成果,奔赴长安,进献朝廷。据《史记》记载,刘德来朝时间在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6)冬十月,武帝在三雍宫召见刘德,向他问策。《史记·五宗世家》裴骃集解引《汉名臣奏》:“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汉武帝)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河间献王刘德在京师长安期间,还和一些儒臣进行过儒学讨论。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即记载有与刘德的对话,并涉及《孝经》,而《孝经》也是刘德所收集上来的佚书之一。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转引宋代陈振孙曰:“世传秦火之后,河间人颜芝得《孝经》藏之,以献河间王。”
《隋书·经籍志》记载:汉初,河间献王刘德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士礼经》,合五十六篇,并记威仪之事。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于传论之学者。《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李氏得《周官》进献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河间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周官》六篇奏之。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而又得《明堂阴阳之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汉代礼学家,字延君,世称大戴)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字次君,世称小戴)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乐记》:“汉文帝始得窦公所献周公《大司乐》章,河间献王与毛生采作《乐记》。”
献县历史文化悠久,献县因献王而得名。我县将献王文化作为创建文化之城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先后修建了文化公园、献王纪念园、献王奉祀园、献王酒博馆等景点,着力打造全省首家省级文化旅游知名品牌——献王文化旅游示范区,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扩大献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群。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海丰镇遗址
遗址出土的遗物完整和可复原的较多,形制特殊的器物也屡见不鲜,其中以瓷器为最多。器形以碗、盘为最多,另外有盆、盏、壶、盒、罐、缸、虎形枕、彩绘人佣,以及低温度彩枕、文字枕等。
纪晓岚墓
纪晓岚墓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面积南北300米,东西100米,坟墓1194座,墓碑136块。其坐落在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约300米处。墓地东、南、西南侧是茂密的枣林,北、西北侧是打谷场。数株高大的椿、榆、槐树下有一丘封土,即为纪晓岚坟茔。
纪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 一生悉付《四库全书》。
听余秋雨老师讲解中国文化史里提到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编了整整十年。 首先不是编书,首先是进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选择。从1773年到1782年,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从图书的收集衡量到判断抄写,充分地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层知识分子的学术能力。
这项文化工程囊括了中国文化从古以来绝大部分的重要文献,可以称作文化上的万里长城。当然也有问题,就是他们在收集图书的时候,对不利于清朝政权的一些书都毁了,毁的量也非常大,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损失。
但是总的说来,在一个图书收集非常艰难、一般的文人学士很难把过去的图书收集起来的情况下,用皇帝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四库全书》还是永远值得崇敬。
《四库全书》很伟大,但是它也反映了中西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严重差异。终于这个差异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冲突。
在我们编《四库全书》的这十年,在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集中在北京的这十年,西方发生了什么?瓦特制成了联动式的蒸汽机,德国建成了首条铁筑的铁轨,英国建成了首座铁桥,美国的科学院在波斯顿成立,法国的一对兄弟发明了热气球,实现了第一次的自由飞行,卡文迪许还证明了水是化合物等等,都是在这十年当中发生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你说的都是物质科学,西方确实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中国重视的精神领域也是这样吗?好像也不太对。因为就在这十年当中,创立《人性论》的休谟,创立《国富论》的亚当斯密,创立《社会契约论》的卢梭,都完成了自己一系列重要的学说。而且伏尔泰、莱辛、歌德、孔狄亚克也都发表了自己关键性的著作。
这一对比,我们就会在对《四库全书》表示崇敬的时候,不能不关心一下文化导向上的差别了。我们在搜集古代文献,他们在探索现代的未知;我们在注视,他们在设计;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造。这里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方向。
献县单(shan,四声)桥
单桥石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的献县城南6公里处的南河头乡南单桥村与北单桥村之间,2012年3月23日该桥成功创下“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
单桥石桥西距106国道1公里,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五孔大石桥。桥身长69米,宽9.6米,高8米,桥孔跨径约9.8米。桥身料石,表面用铁榫,中间用木柱穿心连结加固,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体。特别有意思的是: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的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九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统蛟龙碑”的传颂。此桥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横跨在滹沱河上,该地人称单桥,又名善人桥。善人桥整座桥全体用青石砌筑而成,有材料记录全长 755.5米,宽9.5米。设计者胜利接收了赵州桥、卢沟桥等古代石拱桥的建造精髓,同时依据地形特点和理论需要,攻破了古建筑对称的传统格式,构成了独树一帜的修筑作风。单桥弧度南北不合错误称,桥面、桥墩南高北低,桥面南坡陡,北坡慢。单桥有9 孔,弃吉利、至尊之意。大孔5、小孔4,大孔之间有小孔,大小相间,错涨有致。这样设计减轻了桥的分量,减徐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更是适应了滹沱河水量大、河流在此急转弯的须要,即于泄洪和行船。桥上的石刻工艺堪称是步人后尘,宛若巧夺天工。桥看柱上的狮子和券项上的(虫旁加八)(虫旁加夏)大小不一,情态各异,栩栩如生。28块栏板雕刻了各不雷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单桥的设计和建造者定是一群修建和艺术巨匠的精英组合,使得石桥设计既科学、牢 固、适用,又雅观精巧,存在极高的迷信和审美价值。
关于单桥的传说
原来赵善人也是冬舍棉,夏舍单,四季舍粥的大善人,平常吃斋念佛,斋僧布道,修桥补路,济老怜贫;名望传出也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赵善人也是来者不拒。有一个山东泰安的和尚智能,也闻名前来,赵善人总是殷勤招待,智能走的时候总是送很多盘缠,智能也非常殷勤地常邀请赵善人去他们泰安的泰岳庙去游玩。 赵善人闲来无事,想起去泰山游玩,正赶上东岳庙会,就住在智能的泰岳庙里,庙很大,佛像金碧辉煌,大殿气势恢弘,数不清的连绵僧房,和尚就有上千,智能是个首座,权威很大,赵善人走到哪里,一说是首座智能的贵客,到处都毕恭毕敬笑脸相迎;加上泰山山林秀美雄奇,赵善人流连忘返,加上智能盛情挽留,就准备多住一段时间; 不巧智能有事要出去,临走叮嘱赵善人:我本该陪你尽兴游玩,但这次事情比较重要,非我去办不可,你可以在山上随意游玩,消费都记在我的帐上,寺庙里只有一处不可去,千万千万 。赵善人开始还按捺得住,只是上山朝香,赶会游逛;心中越来越奇怪,为什么不让我去那里?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