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样
从A点到B点
但是
你是想穿着G2000开着桑塔纳,
还是穿着Boss开着兰博基尼呢?
学员简介
Roy(化名)
从外企管培生 到 Corporate Finance CFO track,
再到著名TOP3顶级商学院MBA毕业
在WST的帮助下拿下了
两家顶级投行 IBD Summer Associate的offer
为你分享他的心路历程
以及宝贵的职业规划经验和人生转折点
1、早期的传统职业规划 - CFO Track
在MBA之前,我的职业道路还是比较传统的,主要做的是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终极目标是首席财务官(CFO)。包括做管理培训生也是一个内部的培训课程,所谓的CFO 的摇篮,因为大部分CFO都是从这个项目毕业的,所以我之前的方向都是Corporate Finance的方向。
后来跳槽到了淡马锡下的一个投资组合公司(Portfolio Company)也是做类似的投后管理,相当于新加坡的一个国有企业,做投资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看他们整个性能指标(Performance Metric),有些偏向战略性。像KKR Capstone的团队, 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mpany)本身是做投前管理,Capstone则是做投后管理。
如果我当时继续待下去,大概还要4-5年能做到CFO。 最高的岗位Asia Pacific Finance Manager,总共需要至少10-15年左右。
、
2、为什么想要读MBA转型?
企业CFO Track不是我的终极目标...
我其实是想做一些投前的工作,因为从私募股权融资(Private Equity)的估值(Valuation)角度来讲,最终就是做两件事:
倍数膨胀(Multiple Expansion)
利润的增长(EBITDA Growth)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的话,你会发现现在进入时的倍数(Entry Multiple)就已经很高了,能利用的Financial Leverage空间不是很大,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EBITDA Growth。但是EBITDA Growth无非是来自于企业的投资组合管理经理(Portfolio Manager),所以EBITDA growth增长的来源是三点:
销售(Sales)
不惜代价保持营收高速增长(Topline Growth)
降低成本(Cost-Saving)
我之前的环境一直在一个大的企业环境里,要么是外资企业(MNCs),要么是淡马锡这种建全的投后管理公司。所以我感觉到对资本市场没有Direct Exposure ,有技术性的缺陷(Skillset gap),比如IBD这种的交易的经验(Transaction Experience)会少一点。我想要弥补这个缺陷,所以转行去卖方做Investment Banking。
为什么回国?最终选择JP Morgan APAC亚太地区?
说实话,中国人在美国很难混到上层,看不到尽头,JP Morgan APAC亚太地区还是最适合我的。而且美国的税高达30%,JP Morgan的暑期实习生和全职员工是一样的薪酬待遇,底薪是一样的,而JPM在不同国家的税前工资都是一样的Global Pay, 但是税后相对高些。
另外,在当今的市场上,国内的投前机会很多,香港那边有港股和美股,而在国内只有A股上市,现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的发行速度越来越快,一天可以发行三只股。所以现在很多banker从国内的券商跳出来再去找一家合适的公司,甚至不要咨询费(Advisory Fee)直接拿原始股帮公司做上市。现在的一个公司想要上市的速度非常快,以前要三五年才能上市,但现在只要一年就可以了,更不用说国内的倍数(Multiple)又非常好。
3、作为MBA申请投行的流程
撩 ~ 美其名曰Networking~
你一定想不到我们的面试都是聊来的。每年9月份都会有校园宣讲会。当时我们每周都会参加纽约的宣讲会(Information Meeting), 做很多Networking, 和校友约Coffee Talk, 和不同Analyst聊,再和Associate聊,再和VP, MD聊, 一层层的聊上去。
基本上一个银行可以聊到30多个banker左右,通常大家都会锁定5间银行为目标,所以一个学期下来见到100个banker是很正常的事。每个银行有一个校友页(Alumni Page),宣讲会的时候你会收到一份这个公司从你们学校毕业的名单,现在在投行里的人,当年是什么项目毕业的,哪一届的,什么职位的,在哪个组的等等,数据库十分的全。
私人晚餐Private Dinner
聊了大约1个半月会,到11月底,学校的协调人(Coordinator)就会暗示你的成功可能性如何。Coordinator是专门与投行进行联系和接收反馈的,他会有一个Excel的表来跟踪每个人的进度:今天见了哪个Banker,他的专业技术(Technical)如何,他的决心(Determination)如何,他的动机(Motivation)如何。如果大家给你的反馈都不错,Coordinator就会从侧面表现出来你到底有没有机会。
12月中,聊完后会有一个私人晚餐(Private Dinner),像一个比较小型的聚会,一个桌子大约坐8个人左右。每个学校就会大概从过去的45天的宣讲会之后筛选8个人,这8个人会收到晚餐邀请,也就基本上就是拿到了第一轮面试的机会(但是如果你在晚餐上搞砸了,你的机会可能就失之交臂了)
拿到面试
晚餐过后就会说发出一面,是校园(on-campus)的面试,大概从圣诞节前后到一月初,每个银行的时间计划都不一样。一面会有三个面试官:两个VP, 一个MD。 是三个一对一的面试,总共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
等到二面通常会去他们的公司总部(Headquarter),一般都在纽约,面试官是MD级别的。在JPM的最终面试(Final Round)时, 如果你的校友很强,比如你来Sloan商学院,在二面时不需要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竞争。当见完三个MD之后,他们就有权利去发offer,不用和哈佛商学院PK。在美国银行美林证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BOAML)的超级日Superday, Sloan去的八个人里会挑两2-3人和其它学校的竞争PK, 最后择优录取。JPM和BOAML时间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不会撞车,他们会自己协调。
动图
4、亚太地区和美国在招MBA recruiting的差别是什么
其实亚太地区的公司反而不会需要经常接触(not High-touch),毕竟地理位置上也有非常远的距离,所以他不会需要你每周五去coffee chat。这样一来他的期望就只是简历过了,面试过了, 技术没有问题,又有决心,就差不多了。
面试官也是亚太地区公司当地的职员飞过来的,或者是以视频面试(Video Conference)的形式进行面试。同一个投行不可以同时申请不同地点的Office,只能选两者之一的一家。
5、M7里中国人的出路?
会有30%的人去咨询(Consulting)。大约20%的人会去做Banking,Banking喜欢找有金融背景的人。剩下的人会去Amazon,Facebook,Google等做项目经理(Project Manger), 要么去自己创业开公司。留在美国的中国人只有10-15%,去香港的有50%,剩下的人会选择回国。
6
WST是怎么帮到你的
当时我是跟一位在JPM的导师做一对一的咨询, 收益非常大!帮我填补了许多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还有行业相关信息,让我在面试的时候非常轻松。
而且,导师的Technical很好,能抓住重点以及帮我疏通整个知识体系。自己读书来学和听别人讲解还是不一样。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还有模拟面试(Mock Interview),可以自己摸索一定的套路来追寻。所以如果有一个好的指导和一个所谓的Systematic Approach的话还是很有帮助的。根据我身边的情况来看,WST的学员基本上占据了大半的投行实习生。
Tequila君,写在最后:
采访完Roy后,为他清晰的人生规划以及缜密的思维所折服。
清楚自己想要的,并为之努力付诸行动。
很多人选择稳打稳扎在Corporate里一路打拼到CFO
而他在了解心中所想后毅然选择放弃
重入校园,给自己的职业一个新的开始
人的一生,其实也就三万多天
但是,每天你都有重新开始的权利
从A点到B点
无论是Boss和兰博基尼,还是G2000和桑塔纳
对于Tequila君来说
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害怕放弃已有的成就
不要过度沉迷于现在拥有的
每周花一点时间思考下
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WallStreetTequila
我们团队来自纽约、伦敦、旧金山、芝加哥、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顶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花旗等)以及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贝恩等)
WST专注国际顶级公司recruiting申请。500+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的导师,VIP课程100% tailored一对一辅导,帮你斩获心仪的offer
Welcome to the Elit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