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文化文脉,肩负立德树人使命,济南市市中区教体系统与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五期市中区教体系统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之中华典籍培训研修班。
2021年12月11日下午,市中区教体系统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之中华典籍培训研修班在济南市第十四中学正式开班。出席开班仪式的有济南市委党校副校长扈书乘,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副院长陈坚,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组织员何立光,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任辛成志,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彦玲,市中区教体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宣法科负责人董国华,济南市第十四中学校长杨荣耀以及中青年干部教师领导素养研修班的后备干部和第五期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全体学员。
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彦玲副局长和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副院长陈坚分别致辞。
刘彦玲副局长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对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关注度,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从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具体化,完善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视角,进一步做好学校课程体系的系统规划与实施,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成为市中品质教育的文化底色。
陈坚副院长激励培训班的每一位学员要努力学习,积极从古圣先哲的思想中,汲取教育智慧,践行文化,把学习内容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育人方面做出有效的尝试和突破。
开班仪式后,研修班学员聆听了济南市委党校扈书乘副校长的《担负时代责任 实现以文化人》主题讲座。扈校长从宏观的视角,阐述了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华民族开启了第二个百年目标。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对实现这个目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接着,他从国家富强的内涵、民族振兴的关键、人民幸福的保障、文化铸魂的担当四个方面,为老师们详细地阐释如何担当时代重任,实现以文化人。
扈校长旁征博引,深刻地展示了一个民族除了经济富有、军事强大,更应该有国家之魂——强大的文化建设。 精神富足、道德充实是人民幸福的真谛,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文化来铸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从《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再到孔孟的“三达德”“四心”,以及后世的“五常八德”,直至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传承,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内源力。以此为根基,每个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者,都不应只作一个传播者,而更应是一个实践者,在实践中以文化人,获得人生的幸福,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扈校长的期望,也是每个市中传统文化教师的动力和方向。
2021年12月17日,市中区教体系统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之中华典籍培训研修班的老师们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再次齐聚一堂,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的文化教育之旅。
参加本场培训的领导和嘉宾有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任辛成志,市中区教体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宣法科负责人董国华,教科室负责人罗凯,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以及培训班所有学员和纬二路小学部分家长代表。
典籍解读(一)
17日上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颜炳罡为大家倾情解读了《颜氏家训》的思想精髓。颜教授是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常年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热心儒学传播事业,被山大师生尊誉为“颜四书”。
颜教授隆重推出《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颜之推在北朝后期所作,这本书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开后世家训之先河。其“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内容包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被视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最后,颜教授指出,《颜氏家训》乃“天下之父表也” ,颜之推可以说是作为父亲的表率,为人父母,应努力让孩子成就他自己。“自上而行于下,自先而施于后”,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典籍解读(二)
17日下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刘玉平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周易大观与人生智慧》的主题讲座。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刘教授首先阐释了本次讲座“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学术性与大众性结合、规范性与生动性结合,力求达到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让听众既能掌握专业的知识,又有兴趣去探究博大精深的《周易》。关于易学的人生智慧,刘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人鼎立与天地之间,应当进德修业,人文化成,应有自信心,自强不息,在困境中不丧失志向,在顺境中善于把握自己等,易学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围绕着易学的当代价值,他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做了辨析,也谈到了易学在当代的传播和影响。其中所蕴含的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权衡取舍等人生智慧,使我们听得懂、学得会、用的上。
12月18日,市中区教体系统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之中华典籍培训研修班培训继续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进行,教授侃侃而谈,听众倾耳聆听,高堂明静,雅韵悠悠,收获满满。
典籍解读(三)
18日上午登台授课的是山大古典文献学的江曦副教授,他主讲《尚书》。江老师谦虚平易,首先坦言《尚书》难读,连唐朝韩愈都感叹“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感叹《尚书》不懂者十之五六,这一下解放了听众的负担,拉近了讲听双方的心理距离。
江教授以乾清宫的大殿楹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极于厥躬”来展示《尚书》的巨大影响力。而《尚书》包涵的典故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如“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满招损,谦受益”,“有凤来仪”,“作威作福”,“玉石俱焚”,“同心同德”等,听众不由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词语来自于《尚书》。
典籍解读(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就是漫漫诗河伟大的源头。18日下午场培训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王承略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诗经》的精彩解读。
王教授认为《诗经》最大的贡献,在于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形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原典。王教授提到,梁启超认为《诗经》是最可信的文献资料,一般被认定为贵族文化与文学。《诗经》对国事的关注和忧心,对生活的忧叹和思考,体现了执著现实的可贵态度和直面人生的积极精神,其中黍离之悲、板荡之鉴、棠棣之爱、嘤鸣之求等,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如何品读《诗经》呢?孟子主张读诗要“知人论世”,把《诗经》当做史料来看。孔子则把《诗经》当做经典,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从宋代开始,掀起了一股研究文本的热潮,就诗论诗。王教授则认为品读《诗经》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史学、经学、文本三种途经,借助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甚至借助西方结构学、诠释学的一些理论,获得新的解读和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有天地,有乾坤,有芸芸众生,有大千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在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中去汲取精神养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古圣先哲思想中汲取智慧,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以文化人,实现品质教育之梦!
上一篇:国家标准来了,涉及这些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