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打羽毛球吗?避免几个误区少走十年弯路
本人球龄十五年,并非专业选手或教练,仅仅是一名爱钻研的羽球爱好者。写作本帖的目的,也是为了将近期自己一些关于羽毛球的心得进行整理和分享,且主要针对一些基本点。因此,如果你是一名专业选手或接受过系统训练的高手,或者你想学习更高阶的技巧,那么本文内容可以忽略。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已经有一定基础但一直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尽管打了多年球却迟迟没有提升,那么本文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羽毛球在我国越来越由国家培养向市场培养转变,因此,提高我国的羽球水平就要从正确羽球理论的公开讨论和普及开始。虽然如今市场上的羽毛球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几乎每个爱好者都体验过上课教学和与教练学球的过程,网上关于羽毛球技巧的知识也有许许多多,但还是有一道看不见的墙壁横亘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教练之间,这就是指导语言的不统一。教练说的话我们都能正确理解吗?由于大部分能当教练的人都是从各种各样的体校毕业,他们经历过漫长的训练过程,因此他掌握的打球技巧许多并非是单纯靠语言能够描述清楚的,大部分都是靠身体在重复训练的过程中强行记住,而我们业余爱好者往往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进行大量重复性训练,往往只能依赖教练语言描述来领悟动作要领。 本文接下来所说的一些基本理论虽然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或者适合所有人,但还是在结合现有理论以及与专业教练切磋的过程中逐步验证并形成的,能够保证一定的正确性,也兼顾业余爱好者的理解能力。当然这些理论显然仍是发展中的,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来修正和丰富,只要能帮到一些与我一样的业余爱好者,少走弯路,而不是像我一样发现时已经白白浪费了很多年,便已十分欣慰。拿督镇楼:
(一)持拍持拍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了,也因此许多人都不重视,毕竟就算握得不那么对,一定程度上也不影响打球,也因此今天你到全国各地的球场上去看,十个人里能有八个人持拍都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是打球打了许多年的球友很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对面一个瘦小的专业女队员,为什么高远球能推到底线,而你却只能抡圆了膀子也只能到单打后场发球线附近?很多人于是认为是自己力量不够,又去练力量,可是拜托,对面只是个女队员诶,她的胳膊能有你粗吗?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你很可能就是:持拍不对。关于持拍,其实通常教练都会强调两点:虎口正对拍框、手握得不要太死。这两条说的都十分正确,但实在过于抽象了。在经过教练手把手的教学后,我才发现,即便初学球就知道持拍的要领,过去十几年打球过程中,我的持拍依然是不对的。误区一:苍蝇拍一把抓这种持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与拍柄垂直或接近于垂直,且食指和中指之间离得很近。我们用苍蝇拍打苍蝇通常就这么握。但是抱歉,这就是教练所谓“握得太死”的其中之一。这样持拍的结果,是你打球过程中完全用不上手的力量,手只是起一个固定拍子的作用,而这样一来,你全部的挥拍都要依赖肩膀、大臂和小臂来完成。如果你初学时经常听到教练所谓“转身、大臂带小臂”,误以为羽毛球就是靠身体旋转和胳膊打,那么这又进一步让你觉得手不重要,于是又更加的依赖胳膊,其结果就是要么球永远回不到对方底线,要么把胳膊抡伤为止。事实上,专业的持拍,手绝对不仅仅发挥一个固定拍子的作用,更是打任何球关键的发力点。误区二:虎口与掌心贴在拍子上这一条我见到大部分一起打球的朋友都会中枪,但是抱歉,这也是教练所谓“握得太死”的其中一种情况。这样做的问题,就是在于当你好容易发现了手臂内外旋的关窍后(发力部分详述),发现拍柄的底部会在这一过程中被小指一侧的手掌侧面所阻挡。我的手是属于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阻挡效果就更加明显,每次只要这样握得时候练习挥拍,不用挥几下,那个地方就会被拍柄底部磨出水泡来。并且对于许多男生,手比较的大,即便拍柄与掌心之间不是密切接触,这种持拍依然是不够“松”的。这里就必须要说“松”这个描述从用词上其实是不够准确的。“松”与“紧”对应,通常是指力量的紧绷程度。说持拍要“松”,容易让人以为是靠握力的大小来控制,因此有不少球友就认为只要他持拍的时候不“用力”,就是“松”了,其实不是这样。“松”实际上指的是持拍的位置,用手的哪些部位来持拍,与握的松紧程度关系不大,无论握得松还是紧,只要位置不对,实际上都会影响发力过程。正确的持拍: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与大拇指下方肉比较多的部分(学名叫鱼际肌),用这两部分一起“衔住”或“夹住”拍柄,然后将大拇指和食指置于拍柄的上方,轻轻捏住。捏住的部位距离中指的指甲盖至少三厘米以上(由于我的手比较大,一般是4-5厘米,手小的可能三厘米)。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位置是死死贴着拍柄的,但是通过这些部位联合起来,就能把拍子“衔”得很牢。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在这里我建议以后不要叫“抓拍”或“握拍”,用“衔”可能才更好形容这种持拍的特点,或者至少是用比较中性的“持拍”一词。此外,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正手和反手存在一定的区别,正手是虎口正对拍框,食指高于拇指;反手则变成拇指略高于食指,且顶在拍柄八边形最宽的那个棱面上。当你准确掌握了这种持拍之后,你会发现之前困扰你打球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正反手切换问题,如果你拍子是“抓”的那几乎很难切换,又比如双打网前接发球不会用反手拍面封正手区的网,如果是“抓”的那的确不可能做到。所有这些专业技巧在大赛中的使用,都证明了这种持拍方式应当最接近专业选手的持拍方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明白地教大家这样去持拍呢,是吧?正确持拍:(此为反手动作,正手时拇指改为扣在拍柄上,谢谢球友提醒)
注意虎口和掌心远离拍柄:
握拍的确是 关键 之所以难是教学中 强调的两点 虎口对着哪 和 要放松 都没有切中要点 握拍的本质是为了方便发力 在不知道怎么发力的情况下强调这两点反而容易偏虎口对着侧楞 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侧楞 实际击球需要的正拍面反倒是变成了不被感知的东西 而握拍到最后最关键的就是手对拍面的感知放松的目的是为了有发力空间 而这个时候没有掌握怎么利用握拍放松的状态发力 如果只强调了松而不知道怎么握紧 到了挥拍的时候 很容易出现因为要松就一直松和击球为了稳定用了自己习惯的方式握紧这就是为什么握拍看上去很简单 却给业余带来了不小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