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美术中心学生作品
■杨之光美术中心学生作品
■《捆绑的艺术》 何亦阳 14岁
杨红 中国少年儿童艺术造型学会会长、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杨之光美术品牌创始人
■《石头记》杨舒涵 10岁
■《小人国》林袆旻 4岁
■《桥》张泽扬 7岁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探索了近二十年,杨红与其先父、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创办的美术中心终于重新搭建了一个“新的系统”,把美育概念在原来单一的审美认知上,增加了一个“创意思维”的概念,目前的杨之光美术中心分店已经遍布各大城市,他们承载的内核,是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随着国家对美育的越发重视,美育行业的现状也成为了关注热点,杨红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美育行业发展,亟待更多跨学科知识的介入。”
从事少儿艺术教育
要懂教育,也要有情怀
收藏周刊:目前少儿美育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杨红:首先是系统性的问题,现在很多艺术教育机构的老师只会教学而不会做教学系统。事实上,教学系统也必须由专业的教学人员去做,并非老师。
从我的经历来看,中国美术教育的定位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国内,我们会更加强调审美教育以及专业学习,例如造型能力,对媒介的掌控、表现力等等,主要还是围绕美学来进行。但在国外好的地方,培养的是创造力与想象力,他们把艺术学科作为想象力培养的切入点或者是载体。如此看来,想要解决创造力的问题就不能只画画,而首先要把思维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很多机构都逐渐开始意识到了,但是真正想做得好不容易。
收藏周刊:不少机构都把少儿美育当是专业艺术教育,在教学上,你们会更加重视基础性教育还是创意性教育?
杨红:他们二者其实是一体的,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习惯性将它们拆分开来,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基础性的东西就是没有创意的,而有创意的东西就是不用基础的。
事实上,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学习的只是对不同艺术媒介的掌控,以及对课题不同程度的解读。现在不少艺术机构都是专门学习某种画种,这是直接从技术切入,但最后出来,可能只是一个工匠,这会禁锢了孩子发展的方向。例如上个世纪,很多广美毕业的学生都选择了出国,他们有的去到国外的一些动漫团队中,但我们所谓的“绘画人才”,却做不了主笔以及创意团队的一员,他们通常都只是被安排在制作流程线。这是因为他们技术好,但可惜没有原创。
收藏周刊:你们是如何通过课程来实践教育理念的?
杨红:为了能找到一个培养青少年创意性思维的系统,我探索了近20年。在我的系统里,我会以创新为主线设置课程,再根据不同年龄层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每一个课题都会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个突破。总而言之,设置艺术课程与系统不能只看艺术结果与艺术技术,我们要关注的是课程最终的目的。
除此以外,少儿教育还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今的经营成本太高,产业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考虑。做少儿艺术教育,要懂教育的人来做,也要由有情怀的人来做。
收藏周刊:当时杨老前辈发现美育更重要的功能是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但这确实是另一个系统性的建构问题,从无到有,要建立“创意性思维”的系统,这是否特别艰难?
杨红:是十分艰难。以往的培训机构强调传承,是要一脉相承,强调要继承多少先辈的笔墨。我们同样强调传承,不同的是,我们可能会更强调用自己的视角看待传统,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比如我们有一系列对世界名画的鉴赏与学习的课程,对经典的自我解读内容。如何把经典理解以后为我所用,甚至挑战经典。需要有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但他们具备了勇气。
其实,我们应该要注意一个问题,以往的培训班,在强调传承的同时,其实就在于培养一群从众的人,这对于一个民族发展是不利的。如果继续用以前的一套方法来教育下一代,等到他们长大面临的那个世界,其实早已千变万化,再用老一套应对可以说是很危险的。
要把美术看作是实现
丰富想象力的载体
收藏周刊:有注意到目前美术培训的同质化现象吗?
杨红:传统的美术班是以审美为导向,因此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因为都是为了美感,以画面效果作为论断标准。我认为美育,是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的。一方面就是鉴赏,也就是审美的范畴。这个要“眼高手低”,眼光一定要超前的,这个也是考验相应的美术老师的地方,如果美术老师的审美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高度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鉴赏能力,而这也是目前普遍的存在现象。所以,新时代对美术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方面则需要有一些能够具备跨学科知识的美术教师,只有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介入到美育行业,才可能有突破性的前行。
现代的美育,不能只是在纸上涂涂抹抹,它应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鉴赏能力,一个是创意思维,我们要把美术看作是实现我们丰富想象力的载体,孩子们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在未来可以触类旁通,这才是美育的价值所在。
收藏周刊:“双减”政策的印发似乎也体现出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或许接下来美术培训行业会迎来新的局面。
杨红:“双减”政策的落实,可喜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但同时可能会出现一个趋势,大家都意识到美育的重要,集中涌进美术教育领域。如果生源暴涨,美术教育师资跟不上,则容易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可能会有人为了分流学生而随意找一些有美术功底的人开设培训机构,要警惕一些打着美术旗号,但没有遵循美术教育规律和专业度准则或者没有从创造力角度进行引导的培训班,我们需要美育的繁荣,但并不希望扎堆。
收藏周刊:目前行内对美术考级也有不同声音,您能否说说自己看法?
杨红:杨之光教授生前是反对儿童美术考级的,我同样也是。因为儿童的价值观容易被扭曲,因为组织考级难免存在功利心,容易被利益绑架。
而且用成人的既定标准来衡量少儿“级别”,不见得是科学的评价。绘画跟体育竞技或者音乐曲谱难道不一样?少儿的绘画不能设一个简单的标准。
尤其倡导美育的今天,更不能通过考级的方式来引导。一旦美术考级成为了众多家长追捧的目标,那就本末倒置,会严重影响到真正的美育。
所以,我是希望全社会和专家们都应该关注,呼吁大家不要朝考级的方向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