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都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墙上乱画,又觉得自己的孩子喜欢画画,就想着要给自己的孩子报名一门艺术课。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天赋,最终会变成一名艺术家怎么办?这样也好。
尤其是如今的父母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培养一个人的天赋,是多么的重要。没什么好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们的艺术训练班,其实是由父母主导的。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孩子的需要。
在为儿童选择美术兴趣课程时,应综合考虑外部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
第一条是:从教学目标出发。
要从艺术启蒙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而非传授技巧。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连一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他又如何去画?
我又问道:“你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主意,是不是他的思想重要?或者他的线条是否笔直有关系?他说,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美术老师都是按照父母的想法来的:“求快出成果”,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来教,让孩子们学一、两个月就失去了兴趣。
绘画能力是孩子先天具有的潜在能力,在10岁前,孩子的绘画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这个理论说明两个道理。
第一,每个儿童都会画画,其次,儿童的画技和技巧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艺术启蒙的目标不在于教技术,而在于以艺术为工具,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如何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条:考察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要给予儿童一定的观察材料,指导他们自己作画,不要让他们模仿。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在参加了一个兴趣班之后,就会拿回来一张。但是在家里,她却总是说:“我不会,妈妈给我画。”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模仿和示范为主,没有教会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画,所以,老师教了的孩子会画,没有教的就不会画。如果让孩子学成人创造的符号,如随意的临摹老师的范画、学卡通画、简笔画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凭借过去学过的画,也不会思考,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未来美术有系统化的教学,能让学生从简单走向复杂,兴趣会衍生出更多的兴趣。而不是突然拿出一幅画给小孩临摹。
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形体语言,将所见、所见、所见的事物,用自己的形体表达出来,这就是儿童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条:要看儿童的审美能力能否得到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庆平曾说过:“一个民族必须是一个懂得美学的民族,一个不懂美学的人,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由此可见,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机构,依据孩子的喜好,长期让孩子临摹一些低级,劣质的绘画范本。这样导致孩子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甚至逐渐排斥真正具有高度审美的东西。
如何提升儿童的审美观?要有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带小朋友去见大师,去了解大师的作品,说一些关于艺术史的小故事。名家的画作对儿童的美学素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优秀的儿童绘画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第四条准则:看看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父母为中心。
少数中国一线、二线城市的艺术培训机构,也在为孩子们的艺术教育带来变革。但更多的学校,为了满足父母的心理,虚荣心,都会开设很多的临摹课程。这一工作显然与儿童的发育不相适应。3岁就能画出清晰的人像,4岁就能临摹漫画,6岁就能画出草图。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就好像三岁小孩能背诵数十首唐诗,令人艳羡。但是,这会加快儿童的画技天真无邪,对儿童造成很大的损害。
怎样辨别,哪个机构是以父母为中心的?什么机构以儿童为本?首先要看看挂在机关墙上的童画,是以工整为主,还是以抽象为主,这是机构的重点。
还有,在教室里,让孩子们模仿自己的作品?或者让小孩去创造?假如儿童大多临摹,那么肯定是父母的重点。由于更容易产生影响,而以创意为主导的机构,则要看教师的力度,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和性格。
许多父母认为,绘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管是临摹,还是自己画,都没有必要去培养。可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当一个人的想象力被局限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途径,那么之前的一切都将是他们的负担和负担。这样的事情,我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