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拓展培训师
——暨2014年度中美拓展交流培训参训心得
图片:作者与美国PA拓展训练资深培训师Larry
摄于:2014年4月 江苏昆山安博实训基地
成为一名体验式培训师三年以来,尤其是去年十月从北京回来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关于拓展训练现在和未来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如何做一名拓展培训师?
2014年5月7日和8日参加了和美国PA培训公司的交流培训,有些问题的答案似乎让我更清晰的看到了冰山的下层。
拓展训练是培训,是教育,只是使用体验式的方式,是行为学习。但究其根本是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改变团队,组织甚而是更广泛的群体的价值观认知。最终帮助个人,企业,组织实现突破和革新。
而拓展训练的从业者也就是培训师,是体验的创造者,是情境的营造者,是感悟的催化者。那么我们能带给学员什么?请注意,我使用的是“带给”,而非“教会”。
我认可并身体力行两句话,一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体验是可以带来改变的,因为行为方式决定结果。二是“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而从内打破是生命”。任何创新必须打破现有的格局,否则就会固步自封。
而我想,总公司此次进行这次中美交流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那么,美国人Larry是怎么做的?
培训师Larry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答案,他和我们一样带着大家玩游戏,只是方式不同。
在我看来,其实质仍然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观念的冲突。
第一, 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体验?
第二, 谁是规则的制定者?
第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结果或者目标?
第四, 成功或者失败的感悟更多源于结果还是过程?
第五, 培训师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第六, 我们最终带给学员的是什么?
回顾以往近三百天的带班经历,我们创造了很多体验,但大多是在重复创造,或者说是重复制造。当然,这有客观原因,因为项目就那么多,或者经常玩的游戏也就那么多。但更多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失去了项目和游戏的设计感和趣味性,我们不再投入更多的环节设计和场景变化,我们习惯于驾轻就熟。而且,我们的挑战和项目更趋向于“和谐化”的合作和“保守型”的竞争,并不能真切的展现能和学员的工作保持最大化迁移的体验。而西方人开放式的体验方法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只需要将学员扔在“荒岛”上,余下的事则是他们自己的事。在竞争类项目中,西方人并不像我们一样要弄出个前三甲,他们更加重视在模拟的重压和真切的竞争中即时的应对和合作。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无形中割裂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且强化了结果导向,使得体验同样朝向功利化演变,恰恰是首先值得我们深思的。
什么是规则?现实的体验中更多规则是由我们制定的,我们要求学员按照规则行事,即使学员能有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也是在我们“意料中”的,或者说设计中的。而西方人则把规则的制定也当作体验的一部分,强化了自主和自觉意识,真正实现了突破自我,这是培养独立的人格意识,这一点至关重要。
目标和结果最终一定会有,不管是在项目的最后,还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但是我们要催化学员感悟的是什么?我很早就意识到,比如在断桥体验中,你不是告诉他你跳过了断桥,你就是成功者。你没跳过去,或者不敢跳过去,你就是失败者。而是告诉他,跳或不跳都是一种选择。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你会有不一样的价值。我们不要执着于做事的方式,而是真正的去把握结果。如同谈恋爱,之前网上流行的“十动然拒”一样,我们究竟是爱上爱一个人的方式,还是爱这个人?(基于本人的情感经历丰富,我喜欢以恋爱举例,哈哈)我想,老美之所以在体验中淡化了目标感,也是想传递这样的理念:许多时候,成功其实是孕育在过程里面,失败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Larry在两天的培训里面很少言及理论性的话题,尽管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从他准备的丰富详尽的PPT里还是可以看出他的深厚功底和敬业态度。我想他更多带给我们的是思考,这是一名拓展培训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不是老师,也不是一个娱乐业从业者。但事实上我们的培训师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要么容易在讲台上大谈特谈所谓的成功学,言必称名人名言,或者罗列大堆的理论;要么比学员玩的还开心,俨如导游。培训师要思考自己的课程逻辑架构,培训主题要深入浅出,案例枚举故事演绎要活灵活现,这是要求,也是素养。
最近读了古典的心理学著作《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触亦颇深。我想书中所言及的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拓展培训师应当首先要去了解和打破的。
我想,我们真正能带给学员的是成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而我们自己也在这种成长中蜕变,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
我想,我们最终要带给学员的是:如何打破“思维里的墙”。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只需要你尝试。
这句话也同样送给Larry。
原安博教育人众人拓展训练高级培训师 张锋 2014/5/14写于苏州
延展阅读: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户外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目的。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 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 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Outward Bound这所新型学校并没有因为其历史使命的结束而结束。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特殊训练方式也逐渐得到了推广,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946年,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会(Outward Bound Trust)在英国成立,目的是推广Outward Bound(简称OB)理念,并筹集资金创办新的OB学校,OB信托基金会拥有OB的商标,掌握着该商标使用许可证的发放。1962年曾在戈登思陶恩任教的美国人乔什·曼纳(Josh L Miner)在美国成立科罗拉多OB学校,并于1963年正式从OB信托基金会获得许可证书,成为真正将拓展训练推广开来的人。
1964年1月9日,组成OB法人组织(Outward Bound Inc)的文件在美国起草,经过不断地发展,OB学校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共有40多所分校。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B学校,此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先后引进这种体验式教育的课程模式。
1970年,中国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训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加入Outward Bound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1999年,该组织在广东肇庆建立了外展训练基地,是国内第一个该组织下属的培训基地。
1994年,刘力先生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业的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将其体验式培训产品命名为拓展训练。1995年3月15日成立了人众人教育(GROUP)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众人),1996年正式创立了培训知名品牌“拓展训练”,并注册商标。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培训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据北京奥特世纪拓展师培训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在国内比较正规且形成规模的拓展培训机构已有328家,而参与组织拓展训练或“类拓展训练”的机构,包括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咨询公司等已超过千余家。
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几乎在同一时期,长江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人众人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内容。
随着拓展的发展与普及,它也在不断的完善与细化中。拓展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都是针对学员的要求而精心策划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把训练中得到的应用到工作中去。这也是拓展存在的真正意义。在这种完善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也正是这些新趋势所共有的特点,成了拓展的本质特征。
2001年,人众人拓展训练上海,广州,成都,苏州等分公司相继成立,并同时创立“管理训练”品牌,人众人开始全国性扩张。截止2010年,人众人在全国超过12个省市设立了20多家分支培训机构,培训合作公司超2万家,培训人次超130万人。
2011年,人众人被北京安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AMBOY)收购,成为安博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公司。
注:2015年人众人拓展训练20周年纪念 张锋搜集、编辑 部分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