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市场上存在着两种分歧较大的评价:一种说他是站在政策风口上的热门行业,另一种说他是赔本赚吆喝的鸡肋行业。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一方面,今年10月颁布的体教融合与体育提分新政使得体育培训行业站上了政策风口,培养体育人口、促进体育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消费升级的重要内涵,标志着体育培训行业的商业发展获得了政策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导致体育教育功能在青少年成长、成材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缺位,使得体育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不太重要、可有可无的印象,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推行更是让国民对体育人形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从而导致体育培训一直是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的角色处于整个课外培训行业的边缘地位。行业发展处于低门槛、无标准、拼价格的不规范状态,行业利润难以提升,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行业发展现状如此,自有其历史渊源。回顾中国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的发展史,其大体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培养篮球精英人才为目的,作为行业专业人士业余时间增收项目的萌芽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篮球培养一直是作为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在学校和体校进行,直到20世纪末,一部分国家队或职业队球员与教练出于培养篮球后备人才、顺便赚点闲钱的目的,在业余时间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篮球训练营,这才有了中国最早形式的青少年篮球培训业态。由于是行业顶尖专业人士开办的训练营,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只有篮球天赋与技术较为突出的青少年才能参加,参与门槛高,商业化程度低。
李秋平指导开设的训练营
第二阶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从精英转向大众,作为部分篮球人士创业项目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是一片蓝海,整个行业都处于野蛮式发展,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发展大众体育的春风,一批篮球专业出身但职业发展前景不高的篮球人士开始注册公司,进入市场面向大众招收学员。在这一片蓝海领域里,没有所谓的行业标准,各家机构作为行业开拓者都是凭着自身经验和资源野蛮生长,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其中能力较为突出的企业从中突围而出,成为头部企业,如东方启明星(2009)与动因体育(2011)。
常见的业训形态
第三阶段是2014年国务院46号文颁布后大众体育市场蓬勃发展,作为大众创业项目的粗放式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进入市场觉醒的蓬勃发展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需求引爆,整个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呈爆发式发展,行业规模从2014年的不足100亿迅速发展到2020年的1000亿+。大量篮球专业与爱好人士加入到青少年篮球培训的创业大潮中,找片场地、组个团队就开干的中小机构遍地开花。随着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行业宗旨逐渐出现背离,从“青训”(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训)变成了“业训”(青少年篮球业余兴趣培训)。随着行业服务宗旨的改变,行业进入门槛日益降低,导致销售成为扩展规模的核心驱动力,价格成为占领市场的首选竞争战略,品牌和教学质量成为行业老板们可欲而不可得的口头目标,最终导致一个奇怪的行业现象:追求质量的机构做不大规模,追求规模的机构做不好质量,全国能够同时做好规模和质量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整个行业都进入一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产品价值在消费者逐渐被消磨。
说完行业的发展史,再来分析一下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的产业链条。
青训产业链
纵观整个产业链,目前行业内的企业发展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学员人数有一定规模(5000人以上)的品牌企业,靠着销售和管理把规模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业务需要开始涉及上、中、下游各类业务,因青训销售成本过重导致业务利润率低,希望能够在产业链里的其它环节找到利润点。另一种是学员人数较少(1000人左右)的区域企业,聚焦于青训业务,靠资源起家,但缺乏专业管理团队,遇到发展天花板后规模难以突破,利润难以维持,想要延伸产业链条,但又缺乏足够的资源与人才储备。就整个产业链来说,目前发展规模最大的就是中游的各年龄阶段培训业务,但由于产品溢价能力低,导致赚的都是人头费,利润率极低;上游的篮球装备和场馆运营都已独自成为成熟产业,而课程研发和师资培训由于业务规模无法支撑其独立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中游产业的附属业务;下游的篮球赛事近年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独立赛事运营机构已经出现,而其他几个业务则由于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有限,还无法形成独立的商业发展模式,现有的业务更多是掌握在资源方手里的内部操作。
由于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加盟成为头部企业扩大规模的首选模式,具体的加盟模式又分为整店输出、品牌赋能及合伙经营等不同形式。由于行业的政策加持和疫情的爆发,今年市场上对篮球青训的加盟需求也增长明显,其中尤以两类人群的增长最为显著:一类是无经验、无场地、无资源的“三无”小白,因看好行业发展前景或爱好篮球而准备通过加盟进入行业;另一类是有有经验、有场地、有资源的区域机构,因疫情冲击,发现没有品牌、没有管理、没有教学质量企业无法突破发展瓶颈,希望通过加盟来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缺陷。
展望未来,行业将从主要拼价格的红海阶段上半场进入价格与质量双拼杀的红海阶段下半场,迎接行业的将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更为复杂的十年。作为行业的一线参与者,大家将会在浴血拼杀的红海中开拓出一片新的无人竞争的蓝海领域,从而推动行业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