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杨 编辑|段文
当至少十余家早教、幼托机构;三十余家各类兴趣班;五十余家儿童服装、用品、餐饮和娱乐商铺;总数超过一百余家亲子消费类场所,全部扎堆在一个路口,会是怎样一幅景象?
在北京全职妈妈陈佳眼里,朝阳北路与管庄路、东十里堡路交汇的这两个十字路口之间,是个神奇地带。坐落于此间的几家大型商场、几乎所有的商业街,甚至是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小路里,都塞满了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幼儿教育机构和亲子消费类店铺。
如果说海淀区的黄庄路口因为集中各种奥数补习班等等,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焦虑的典型缩影;那么,朝阳区的常营这个路口,就是眼下中国正在兴起的亲子消费热潮的浓缩。
在这里,充满了各种中国家长想得到、想不到的幼儿教育培训、以及衣食住行的消费场所,只要你愿意,从出生到6岁上小学前,这里可以满足大部分孩子的所有需求。
如同一个黑洞,无论是希望孩子“赢在子宫里”的父母,还是希望孩子“放飞自我”的父母,无论是决定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的家长,还是传统的中式家长,只要走进这个区域,参加了了几次试听课,很可能从此被吸入,成为亲子消费热潮中的一员,为这个产业的急速扩张,添砖加瓦。
常营路口只是“冰山一角”,亲子经济这股热潮,正夹裹着无数中国家庭不断投入金钱,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线下实体消费场所的境遇。
幼儿教育的“海淀黄庄”
立春的时候,北京全职妈妈陈佳发现,自己竟一整个冬天都没穿过羽绒服。
每日的行程都是两点一线:从常营附近自家小区的地下车库到距家5分钟车程的某商场地下车库,三岁女儿的日托班、早教班、兴趣班,以及最爱的游艺场、餐厅都在路口扎堆的那几座商场、商业楼里。陈佳不是个例,和她日常生活轨迹几乎一样的宝妈,光是同一个小区里,就有好几位。
上午10时许,长楹天街商场刚开门营业,当一二层的服装服饰零售店铺还在做着开店准备,空无一人的时候,三层亲自消费区域已经人来人往,热闹起来。
一家双语早教班的门口,二十多辆婴儿手推车一字排开,他们从刚出生几个月到3、4岁不等的小主人正在里面上课,有的听外籍老师讲绘本故事,有的在各种柔软的“障碍物”间钻爬跑跳。
音乐教师内,四五个2、3岁的孩子在上课,有的跟着节奏蹦跳,有的坐在地上东张西望,有的钻在陪同家长的怀里不愿意离开。尽管如此,外籍老师仍然一脸投入的拍打着手里的小鼓,高唱着英文儿歌。
中国籍的助教老师显然更加忙碌,不仅要向孩子和家长们适度翻译外籍老师的口令,还要负责维持秩序。
即便如此,课堂仍然会被打断几次,有的孩子突然情绪不好,家长要及时拉过来安抚;有的孩子拉臭臭了,家长慌忙抱起来换纸尿裤;有的孩子突然要吃奶,妈妈赶紧带着孩子暂离教室。
不过家长们对这里的认可度倒是蛮高。“毕竟年纪还小,主要是让孩子玩的开心,还可以接触下同龄人,并没有寄希望于真的能学到了什么知识。”一位家长说,她觉得,让孩子在英语环境中“磨磨小耳朵”、感受感受音乐的节奏、锻炼锻炼大运动能力已经挺不错。
在常营路口的几座商场和商业街上,像这样的早教中心有好几家,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最知名的早教连锁品牌机构。
这些早教中心通常针对0-6岁婴幼儿,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艺术、体能、创意类等,号称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
除了早教班,商场里还布满了其他各式各样的亲子消费类店铺。
原木装修风格,放着古筝曲子的书法培训中心对面,是橱窗里陈列着白天鹅,陈设充满甜美马卡龙色系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培训中心,旁边紧邻的,是德国专业儿童摄影。
机器人培训中心的不远处是卖平板学习机和儿童手表的,柜台紧挨着卖儿童桌椅和护眼灯的店铺大门。
在婴儿游泳馆里,享受两个工作人员一起动手的洗澡服务后,进入水里撒一会儿欢,出来之后可以到不远处的小儿推拿中心来个“三九贴敷”。
如果家有两个孩子也没关系,大女儿在儿童模特培训中心里学猫步的时候,小儿子可以在隔壁的运动馆里学中国功夫;大女儿在冰场里学花样滑冰时,小儿子可以在场地另一侧打冰球。下课后,再一起到沙水乐园里玩玩沙子,钓钓小鱼。临走前路过迪士尼、反斗城或者书店,还可以顺便买个小玩具、绘本带回家。
“轰隆隆”的托马斯小火车在商场中庭过道上“呼啸而过”,孩子坐在里面四处张望,家长小步跟在车厢旁边各种角度抓拍孩子的笑容。放着神曲儿歌《我真的很不错》的摇摇车上,屏幕的亮光把孩子的脸打得一会亮一会儿暗,小宝宝随着车身的上下左右移动,开心的摇来晃去。连卫生间的门口都见缝插针地摆着几台抓娃娃机,商家们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起来的角落。
各种运动馆里,几乎所有时下热门体育运动都开设了训练班;三四岁的小孩就可以在机器人技术培训机构里接触到人工智能、编程等知识了;虚拟现实、9D电影各类前沿科技亲自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号称可以用“一百种方法玩转知识”的幼教中心,获得了WSSA世界竞技叠杯比赛官方授权的培训中心,宣称“60周,孩子一生弹琴没烦恼”的音乐舞蹈培训机构,挂着“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大横幅的开设有情商培训课程的学习能力中心……
在常营,开设有各种家长们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培训、消费场所。只要走进来,就会不由得想起那句广告语:“总有一款适合你”。
“那里就是一个大坑,没事儿不敢带娃去”
外语专业毕业的宝妈何苗家里有两样东西最多,一是英文绘本,二是气球。每到周末,常营各商场内外的过道、路边,就摆满了亲自消费类商家的宣传柜台,这是各个商家吸引家长、营销产品和课程的最佳时间。
除了广告传单,深谙儿童心理的商家们公认的推销“杀手锏”,就是印着各自标识、Slogan、以及卡通图案的气球。小孩子们一看五颜六色的气球、到就拉着家长去要。只需这样一个气球,就可以换来孩子的姓名、出生日期,以及家长的手机号码。
“常营路口简直是一个大坑,没事儿不敢带娃去。”禾苗总结,她算了一笔账,儿童乐园办卡后平均玩一次的价格是120元左右,玩完后再到餐饮层吃顿亲子餐,也就是说,来这里一次最低消费也要300元。但实际上,她的消费几乎每次都比300多得多,因为路过玩具店、童品集合店、儿童服装店的时候,总是难免要进去逛逛,结果就会买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回家。
有好几次,她在出门前都下定决心只是溜溜娃,绝不花钱,但最终,都没能抵住诱惑。
禾苗的另一个宝妈朋友,从儿子出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在常营地区至少十余家母婴类商户中,加入了会员或办理了储值卡。
两岁多的孩子,一到亲子楼层,就拉着家长四处进店,对商场内的地形简直轻车熟路。如果家长不张罗回家,他可以在这里从早玩到晚。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奶奶就带着来到商场,玩累了就吃自带的午饭,在婴儿车里小睡一会儿就继续玩,等到晚上父母下班,在楼上餐厅吃个晚饭,才回家睡觉。
“2018年一年,这位朋友一家,仅在楼内一间提供有儿童餐的西北菜餐厅,就消费了两万多元。”禾苗说。
在她眼里,商家们的营销套路太多了,简直防不胜防。
例如,有的商家喜欢在推广宣传时使用听起来非常高级、时髦,但往往令人不明所以的专业名词;带有浓浓鸡汤味道的教育金句。很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比较焦虑的家长,容易中招。
有的幼教中心为了吸引家长,大都推出了免费试听课程,课程结束后,会有销售人员主动上前询问感受、介绍课程,有的机构甚至采取课程销售人员一对一“贴身服务”,看到环境不错、孩子在这里玩的开心,很多家长最终没能抵住诱惑,报名成为会员。
有些机构除了推出免费或收费极低的试听课程,还会附赠一大堆学习用品、儿童用品,热情到家长不好意思拒绝,最终报了名。
还有的店铺,干脆在会员积分换礼上另辟蹊径,家长们可以通过一次性买够一定数量的课程、转介绍朋友买课、在互联网平台发点评等方式,获得换购礼品的机会。这些礼品全是爸爸妈妈们喜欢的,如名牌护肤品、包包、首饰、以及音箱、手机等电子产品等。可以说是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
即便从没有参与过任何试听课,禾苗仍没能逃离这个消费黑洞,因为女儿日托班上的好朋友在常营某商场内报了绘画课程,她回家后也吵着要去上课。
这只是亲子消费产业的“冰山一角”
在常营附近居住了6年的陈佳夫妇,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家门前这个路口从冷清到热闹,最终成为亲子教育的“宇宙中心”的全过程。
2013年夏天,他们刚搬来不久,路北的北京华联常营购物中心率先开业了,在小区密集、但配套商业比较缺乏的常营地区,这样一座综合大商场的开业,着实受附近居民欢迎,因此开业初期,一度很热闹。
可惜好景不长,2014年底,马路正对面面积更大、装修和入驻商家都上了一个档次的长楹天街购物中心(以下简称天街)开业了。华联商场一下子冷清了起来。
但是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天街也出现了经营问题。在北京,同质化的综合性商场太多了,很多商场80%以上的品牌都是雷同的,加上电商的浪潮,又将实体店的线下消费冲击的七零八落,所以,客流量和销售额都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最剧烈的转型和竞争,开始于最近3、4年。
2016年前后,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的华联商场率先喊出了转型口号,宣布要改造成主打美食、亲子的商场。那时,陈佳还没有孩子,并不理解“亲子”是个什么东西,直到后来生了女儿,才发现,当年华联抓住的,是一片消费的“蓝海”。
面对华联的追赶,天街也不甘落后,2017年,经营不善的传统百货商店百盛从天街撤店。原本已经在三层开辟了一整层亲子消费区域的天街,干脆把原来百盛占据的位置也全部用来开设亲子类消费店铺。
2016年底,天街西侧的陆港城商业街正式开业,仍旧主打亲子和美食,又开设了一系列儿童培训中心、早教中心和日托班等。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常营路口形成。
或许是源于聚集效应,更多的亲子类消费商家无视竞争,进一步往这里聚集。开不进商场和商业街,就开在普通的路边。以至于到了2018年,连小区与小区、楼与楼之间的小路里,也布满了幼教中心、儿童服饰用品店等。
为了争夺客源,很多品牌在这个地区同时开了两家、甚至更多门店。同质化的竞争更为激烈,且不说各式各样的绘画班、音乐班、运动班,单单是一个芭蕾舞培训中心,在这里就可以找到英式芭蕾舞、法式芭蕾舞、本地传统芭蕾舞、形体芭蕾舞等数家门店,更外围的,还有若干家芭蕾舞服、舞鞋的专卖店等。至于内容类似的儿童乐园,甚至达到了每隔数米就有一家的程度。
最初,商家的聚集,也许是看中了该地区周边小区密集。陈佳分析,常营路口方圆2、3公里内,不乏柏林爱乐、北京像素、北京新天地等五千户以上的大型中产小区,也有龙湖长楹、罗兰大道、天际万象高尔夫花园等售价贵、居民收入普遍较高的高端社区,还有住户密集的保利嘉园、富力阳光美园等经济型小区,可以说是个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一应俱全。进行商业开发,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
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些,管庄、双桥、甚至通州区,也同样是住户密集,商业配套相对缺乏的地区。事实也证明,确实有不少居住相对较远的人,也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玩耍。最终形成了这个亲子消费场所高度集中的局面。
*文中受访者陈佳、禾苗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周刊】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