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儿法营创始人余宙华是一位资深程序员。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梦瑶
►导语
“自从学会玩电脑,儿子连动画片都不看了。”余宙华一回家,就见儿子目不转睛地对着电脑,扮演小鼹鼠在庄园里玩得不亦乐乎。
“很多家长都会遭遇这样的问题”,但在他眼中,编程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语言,只是容易被孩子误用。
为引导孩子“把玩游戏的兴趣转变为创造程序”,去年年初,余宙华上线了阿儿法营社区平台。
用户可在线接受编程视频教学,并通过有趣的谜题(闯关游戏)巩固核心知识点。用户还可在平台上创作并展示编程作品(比如自制小游戏),以及查看、修改自己或他人作品等。
目前网站已有10万注册用户,线下培训班学生达200名,全国加盟商近10家。余宙华还与北京5所学校达成了入校授课合作,其中首师大附小购买了平台教学课程。
注: 余宙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教孩子学编程
“自从学会玩电脑,儿子连动画片都不看了。”看着沉浸在游戏中的儿子,余宙华心想,“这有点麻烦了”。
但他既不希望儿子沉迷,又不想粗暴遏制其兴趣。学编程出身的他灵机一动,想到引导儿子“把玩游戏的兴趣转变为创造程序”。
他调出一个简单的BASIC指令——print "hello,world!",一运行屏幕上就显示“hello,world!”。孩子在一旁看着,开始还蛮好奇,但几分钟后便丧失了兴趣。“写很多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枯燥。”
这个场景发生在2009年,余宙华记忆犹新。那天后,他在网上搜索适合少儿学习的编程软件,发现了魔抓(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工具,它们侧重逻辑思维训练,并不需敲大段代码,形象生动,适合孩子学习。
但在寻找IT培训机构时,余宙华却连连碰壁。“他们说自己只做职业技能培训,不教小孩。”
他决定腾出业余时间,亲自教孩子。课程取自生活灵感,比如编写无限多边形程序做车轮、从而发现圆周率,编写草-蝗虫-小鸟的数量程序讲解生态平衡等。
然而备课耗时甚久,面对孩子日益高涨的兴趣,余宙华只觉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英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将编程列入必修课。“在任何一个课堂上,让喜欢电脑的孩子举手,全班只有两三个不举手。”
他认为编程是信息时代的一门重要语言,理应从孩子教起,避免被孩子误用。2009年年底,他创办阿儿法营,专做少儿编程教育,“教全国孩子玩编程”。
带教案走进学校
余宙华借朋友的会议室作为周末培训班教室,建网站招生,不足一月便收到第一个学生。“他想做一个完整游戏,但不会,就跟爸爸说想找地方学。”
彼时少儿编程十分鲜见,家长在网上一搜便找到了阿儿法营。试听时,余宙华仅用20分钟演示,便做完一个小游戏,孩子父亲当场报名。
◆ 编程游戏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依赖口碑传播和网上搜索,报名学生越来越多。“多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他们更希望孩子追随兴趣,而非补课。”但余宙华逐渐察觉一对一教学的效率略低,不利于少儿编程的普及。
2010年下半年,他将目光投向学校,挨个联系北京各个小学的校长,并成功说服了育才学校的高校长,定期入校授课。
“那时孩子们人手一本植物大战僵尸秘籍”,他试图把这种校园游戏文化转变为积极的电脑文化。但甫一开始便遭遇难题:大班授课,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不等,往往一个概念要叙述很久,比如X、Y坐标。
为提高授课效率,余宙华启动教案研发,用有趣的动画展示枯燥的概念。“一个小怪物走几步,射出两条线,即X、Y坐标,再走几步,再射出两条线……”
他甚至按照应用场景,将编程纳入多种学科,研发数学(发现圆周率等)、物理、生态(生态平衡、进化论等)、人文(伦理学等)、工程等多个系列的课程。“孩子会不断提出学习需求,促使我打磨课程。”
在草-蝗虫-鸟的生态平衡程序中,如增加蝗虫的数量,草很快会被吃光,蝗虫随之饿死,小鸟也会饿死,生态被完全破坏。
线上授课交流代码
余宙华的线下编程教育很快走上正轨。他甚至收获了中国科技馆的聘书,邀请他去授课展示。
至2013年年底,阿儿法营的课程已达100个,涉及PPT、动画形式,总计200小时,而线下培训班学生已有40多位。
规模扩大,人手不足,余宙华正式成立公司,扩展团队,规范化运营阿儿法营项目。
1年后,借鉴国外社交化学习的理念,他搭建了阿儿法营社区平台,供孩子们深度社交。用户可在平台上创作并展示作品,查看他人作品,评论、修改自己或他人作品(修改后会同时留存原版和新版)等。
◆ 图为多位用户针对同一作品的再创作/修改轨迹。
用户可以查看作品的修改轨迹。“如果有人跟他分享过代码,他或许会将其视为知己,就像以前的笔友一样。”
某天,余宙华看着孩子们在作品下积极评论,想法不由从在线交流延伸至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的覆盖面更广,于编程教育普及来说大有裨益。
说做就做,余宙华买来录音设备,将原有的PPT和动画教案全部做成视频,更易于在线传播,“也可以降低年轻老师授课难度”。
用户购买课程后,可登录社区,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当日任务。就连线下培训班也变为线上教学为主,老师则负责从旁引导,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去年5月,余宙华加入中国科协的探索计划,分期培训国内计算机老师,间接教授孩子编程知识。
几个月后,他与科协合作举办全国少儿编程大赛,将近一万用户在社区平台注册,提交作品数达2000个。
10万注册用户
余宙华认为,教学视频只能让用户理解概念,若不动手操作很难完全掌握。
今年年初,他上线了谜题板块,相当于针对核心知识点的闯关游戏,关卡难度递增。在闯关过程中,用户可以巩固所学的编程知识。
谜题算法由团队自行研发,呈现形式与魔抓(Scratch)类似,仍是图形化编程,简单易懂。
余宙华开放谜题制作功能。除团队自制谜题外,老师可登录社区平台,自行制作谜题。至今平台已积累300多个谜题,“未来会成为编程谜题库”。
◆ 闯关谜题示意图
为进一步普及少儿编程教育,余宙华于10月启动在线视频加盟服务,加盟费每年3万元,可为全国各地的培训机构提供线上教学视频,已有近10个机构加盟。
至今,网站已有10万注册用户,线下培训班学生达200名。
另外,余宙华与北京5所学校达成了授课合作,其中首师大附小购买了平台教学课程,除享受全部的线上课程外,还会获得团队的额外支持——帮助该校老师在线审阅学生代码等。
目前,第二届全国少儿编程大赛已经启动,余宙华忙碌之余,计划筹备天使轮融资,预期500万元,主要用于在线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市场推广等。
/The End/
编辑 邵 希 校对 石晗旭
求报道
请加pencil-news为好友
上一篇:谁是少儿编程热的幕后推手?
下一篇:请问潍坊那家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好呢